中國核工業基地之可可托海:蘇聯才是老大

除了經理,在各個管理崗位上,蘇聯人都佔主導,中國人跟著學習。蘇聯建國三十多年了,他們有著成熟的企業管理制度,可可托海就是按照他們的制度來管理的。中國人要學習,就要懂俄語,因此幾乎所有的職工都在學習俄語。但是並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中國職工只能拜蘇聯人為師,跟他們學習語言。書店裡有俄語字典賣,職工們幾乎人手一本。

有一個故事。那時候從烏魯木齊到可可托海需要經過奎屯、克拉瑪依、北屯(當然那時候北屯作為城市還沒有建立起來),路面是泥土,坑坑窪窪,汽車行駛很慢,沒有特殊情況耗時一個星期,有特殊情況的話,比如車壞了、遇到積雪覆蓋路面等情況,用時就不可預知了。有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從烏魯木齊到可可托海的路上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只”花了7天時間。他在這點時間裡學會了兩千多個俄語單詞,到了可可托海就能和蘇聯人做基本交流了,以至於蘇聯人以為他在學校學的是俄語。

可可托海礦場下屬部門有采礦隊、選礦隊、電力組、機修組、運輸隊等幾十個部門,這些部門的正職管理人員都是蘇聯人。每一個部門又下屬若干班組,基層班組長有的是蘇聯人,有的是中國人,主要是負責帶領班組進行勞動,並記錄勞動量,交給財會部門計算工資。工資以中國貨幣的形式發放。而一線工人當中,比如下井採礦、選礦等,基本沒有蘇聯人,全是中國人。

在工作中,蘇聯人起到引領作用,蘇聯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親密的,他們很樂意教授中國人技能技巧,培養稀有金屬專業人才。在生活中,基本互不干涉,蘇聯人住在他們在解放前後興建的木頭房子裡,吃他們的食堂,中國人大量人員住帳篷,也有一部分住地窩子。所謂地窩子,就是把地面挖一個洞,裝著門。那時候可可托海基礎設施興建很少,工人勞動和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工作之餘,蘇聯人喜歡成群結隊來到青山綠水之間,拉手風琴,喝酒,唱歌,肆意揮發,忘乎所以。一些中國孩子沒有見過這場面,圍著看,他們也不在乎,偶爾還會送給中國孩子一些糖果。有時候,他們在路上唱歌跳舞,拉運礦石的汽車過來了,不斷鳴笛,他們置若罔聞,一直到汽車快頂著屁股了才讓路。

所有的工程機械都是從蘇聯運來的,其中大部分是蘇聯產的,也有一部分是蘇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或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德國拉回去的。這些機械主要有柴油挖掘機、風力鑽孔機等。

可可托海小盆地裡,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中國核工業基地之可可托海:蘇聯才是老大

圖片是可可托海出產的綠柱石標本,拍攝於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