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陶淵明 | 菊花開,正歸來。

自從陶淵明在東籬採了一捧菊花,每到秋天都會想起他。想起雲霧籠罩的山坡上,幾間傾頹的草屋在風中搖曳。院子裡,一叢叢帶霜的菊花兒開得正好。屋內的長者,披著粗布衣衫,隱几兀坐。

蘇東坡曾說,中國的文人愛標榜不要,但陶淵明是真個兒不要。他喜讀閒書,不求考據、不為功名,不過是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他愛寫文章,不為發表、不為評職稱、也不為換五斗米,無非是以示己志,讓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活在文字之中。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同樣泥足紅塵俗世,為何陶淵明的心卻沒有拘囿於時代?反倒活得灑落又自在。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陶淵明詩意冊頁》清·石濤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時人都羨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卻不聞“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負耒躬耕。對於人這個社會存在物來說,陶淵明的生活只是一種短暫而超然的心靈體驗,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面對社會和人的現實難題。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擁有持久的寧靜,陶淵明也一樣。他在《與子儼等疏》中自稱“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說自己性格剛直,和世道有很多違逆的地方。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在陶淵明的心靈深處,也有過貧與富的交戰、窮與達的煩擾、生與死的焦慮,還得為“真風告逝,大偽斯興”而痛心疾首。我們看到他的高逸、灑脫、自在、超然,那是因為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生存的重量。

陶淵明出生在一個破落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大將軍,官至太尉,但是因出身並非門閥士族,常常被人譏嘲。祖父陶茂、父親陶逸也做過官,但最終家庭還是沒落了。陶淵明8歲時,父親去世,從此家境每況愈下,甚至到了“簞瓢屢空’的窘境。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故鄉和家都是一個人生命的源頭,生活方式留下的印記、家族中的事蹟影響人的一生。陶淵明是江西九江人(古稱潯陽),從小就生活在廬山腳下,空曠的田野,溪流環繞,寧靜的日子就像家門前的清風溪,歡快而美好。

陶淵明說,少學琴,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大自然給予人的滋養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清風、鳥語、泥土、野花和清水相伴,大地的氣息拂過文字,每一個字都在他心中立起。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家族中對陶淵明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有兩個人:他的曾祖父陶侃和外祖父孟嘉。陶侃和孟嘉是截然相反的人。陶侃信奉儒家思想,不甘心平庸度過,要積極仕進。孟嘉是魏晉時代的風流人物,信奉老莊思想,自由灑脫,獨尊獨行。兩個人的思想,都同時流淌在陶淵明的血脈中。

陶淵明並非一開始就選擇了擊壤自歡的生活,和很多富有理想的年輕人一樣,二十九歲時,懷著大濟蒼生的理想走進了官場。

不巧的是,東晉後期軍閥當權,政局混亂,社會動盪,門閥士族壟斷了高官要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非常森嚴。生活的現實一次次磨滅了他的熱情和理想,濟世的抱負更難施展,而且還要降志恥生和一些官場小人周旋。他不得不在理想與現實中苦苦掙扎,因為他要養家餬口。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政治混亂的年代加上性格使然,陶淵明曾五次辭官,第五次做的是離家很近的彭澤縣令,只有83天,那時陶淵明已人到中年。文人的對生命的敏銳感知和人生追求,再次拷問了四十不惑的他。這一次,他沒有再為鄉里小兒的五斗米折腰,而是永遠地告別了官場。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離開官場,陶淵明沒有浪跡天涯,而是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秋風中,雖然通往家鄉的三條小路已經荒舊了,但松菊依舊在。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從此,陶淵明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消除憂愁。春天到了,農夫告訴他西邊田野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划著一艘小船,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關心莊稼也關心親人。

人生只有一次,很多時候,我們迫於生存的壓力,迫於他人的眼光,迫於對物質的欲求,與生活虛與委蛇。轉過身來,卻發現荒蕪了許多最好的時光,錯過了對親人的陪伴,錯過了對內心的關照。錯過了家人的快樂,甚至錯過了家人的悲傷,當一切都不知不覺地錯過,回頭來,我們生活過的日子到底在哪裡呢?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當陶淵明大瓔一甩,回家去也,他其實是為了萬古以後的我們召了一份魂魄的。

他用實際行動追隨了讀書人內心堅定的信仰,放棄了眼前的苟且,去成為真實的自己。那句“田園將蕪胡不歸?”更是扣問了無數顆困頓的心靈。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如今我們擁有陶淵明不曾擁有的一切,唯獨沒有他那一把氣定神閒的流光。

陶淵明是有時光的,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浪擲。陶淵明是可以喝施捨來的酒的,但是在酒裡,他也能夠酣暢。陶淵明是可以彈無絃琴的,即使如此,他也觸摸到了天籟——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歸去來兮吧。大多數人都看到了陶淵明隱在一方田園中,其實他是隱在萬古天真裡。

秋,一天天地深遠了,陶淵明也已經離開我們一千六百年了,但他像一位知己,每到菊花盛開,彷彿就看到他躬耕於南山的身影。傍晚時分,斜陽晚照,霧氣在山峰間繚繞,而他正與飛鳥結伴而還。

陶淵明:內心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來源 誰最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