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今日春已半 丹心一片佑家國——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電力處處長劉瓊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江城今日春已半 丹心一片佑家國——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電力處處長劉瓊
江城今日春已半 丹心一片佑家國——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電力處處長劉瓊

4月8日,武漢“解封”後,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電力處處長劉瓊(左)去武漢汽車站調研。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漫長冬日積蓄的生命力,終於為爛漫的春日獻上了最好的禮物。這一天,是劉瓊來武漢的第60天。

“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切身感受到‘封城’後,籠罩在城市上空的那種揮之不去的陰霾。”劉瓊不時會想起,初到武漢時,那些晴好而又陰鬱的日子。“整座城市就像睡著了一樣。大家拼盡全力守護著她,每個人都是一束微光,微光匯聚微光,最終驅散陰霾。”

劉瓊,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電力處處長。從1月27日開始,在京的劉瓊就開始投入緊張的物資供應保障工作,辦公室裡的行軍床是他累了“充電”的地方。“當時,前線的醫用防護物資最緊缺。委領導要求,在保障好生活物資供應的同時,全力以赴幫助醫療物資生產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增產擴能。”

2月7日,連續多日跟蹤防護服生產情況的劉瓊,受命前往武漢,馳援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的工作。“匆忙回家收拾行李,怕老人擔心,便謊稱自己繼續睡辦公室,回來拿點換洗衣物。”聊起出發前的“躡手躡腳”,劉瓊莞爾而笑。“大概過了一個月,老人也猜到我來武漢了。我跟他們報平安,說前後做過兩次核酸檢測,一切正常,現在他們都放心了。”

“政府收儲,

企業儘管開足馬力生產”

經過2個多月的全力抗擊,目前,我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已經基本阻斷。

3月3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在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稱,4萬多名援鄂醫務人員無一人感染,最令人欣慰。“零感染”的背後,離不開醫務人員嚴格落實防控措施,也離不開前線醫療物資統一調配和供應保障。

“醫護救病人,我們的工作是保護‘救人的人’。”這是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組長,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武漢“封城”初期,確診、疑似等數字高位持續增長,前線醫療物資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讓人“揪心”。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的部署,春節期間,經濟運行調節局成立工作小分隊,對國內醫用防護物資情況進行了“摸底”。劉瓊發現,一方面,是醫用防護物資儲備和產能的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企業正值春節放假,復工復產也困難重重。

根據“摸底”的結果,儲備方面,國家儲備醫用防護服只有1.5萬件。產能方面,防護服的日產能只有8萬件,其中,符合國標只有3萬件;N95口罩日產能不足10萬隻。受春節因素的影響,企業員工都放假回家,很多企業很難招回工人。防護物資生產企業、原輔材料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都在春節前清空庫存、沒有備品備貨、停止接單。

“1月29日,全國防護服的日產量只有7000件~8000件,而當時僅武漢每天就需要10萬件以上。”劉瓊坦言,醫用防護服、N95口罩等關鍵防護物資的短缺,成為當時醫療資源的突出“卡點”,嚴重製約醫務人員對患者開展有效救治,也制約對各類病人的篩查和檢測。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和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的指示,我們迅速和有關省市發展改革委採取措施,全力以赴幫助醫療物資生產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劉瓊說,國內防護服有兩大生產基地,一個在河南長垣,一個在湖北仙桃,這兩大基地的防護服產量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大年初四,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紅就直接去河南長垣,協調防護服企業復工復產。”

如何找到更多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儘快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劉瓊介紹說, “我們和產業司對接,找到國家藥監局通過註冊的企業目錄名單。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李雲卿發動全國運行系統,在電網公司提供的疫情防控重點保供企業名單中,初步摸排出8000多家企業。”

委內的其他司局也根據分工,迅速行動起來。劉瓊告訴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財金司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復工流動資金短缺問題;就業司郭啟民副司長幫助協調解決工人返崗難、熟練工人少等問題;投資司副司長呂文斌、產業司二級巡視員皮建華分別帶隊,現場協調解決天津泰達、山東俊富的原輔材料供應。體改司、產業司、經貿司等都負責聯繫部分重點省份。

針對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的難點和痛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其技術改造,第一批主要是支持防護服生產企業,第二批支持口罩生產企業等。緊接著,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又連續出臺低息貸款、財政貼息和政府收儲三份文件,鼓勵企業增產增供和擴能轉產。

2月3日,連維良副主任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提出,“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生產。”劉瓊認為,在當時做出政府收儲這一決策“很有魄力”,極大地解除了企業的後顧之憂。

2月6日~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起草 《關於發揮政府儲備作用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通知》,抓緊會籤財政部、工信部;同時,會簽了財政部起草的《關於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財政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幾個文件一併上報國務院。

“李雲卿局長、我和處裡王海龍連續一週都沒有回家。忙完文件的起草工作,我就接到前往武漢的命令。”2月7日晚,劉瓊一行人從北京西站乘坐高鐵前往此次疫情的重災區。當天同時踏上赴漢列車的,有連維良副主任,體改司副司長萬勁松、評督司副司長吳君楊、辦公廳副處長吳丕達等同志。

“來武漢後,

每天都在詮釋‘千方百計’”

2月7日,武漢“封城”的第16天,已經沒有高鐵可以抵漢。劉瓊一行人乘坐的這趟列車,也是經過多方協調後,短暫地經停武漢站。

“在高鐵上哪有什麼時間焦慮或者擔心,當時已經連續好多天,每天只睡不到4小時,上車後沒多久就沉沉睡去了。”劉瓊回憶說,當天晚上11點多醒來後,看到連維良副主任發的信息,在車上又彙報了去前線開展物資保供工作的準備情況。

“你一定想不到,到前線後,我們唯一不用擔心的就是N95醫用口罩的供應調配。”劉瓊說,“國家的統籌調度和委裡的強大支持是我們的堅強後盾。”

1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接到國務院命令,負責N95醫用口罩調撥,隨即擴大到全部醫用口罩。按照何立峰主任的要求,委裡很快就成立了工作專班,委副秘書長趙辰昕牽頭,評督司、產業司、運行局、社會司等多個司局參與,建立統一管理統一調配機制,集中全國各渠道的資源,優先保湖北、保武漢。

為了打好後勤保障戰,中央赴湖北指導組與湖北省、武漢市建立物資保障每日對接機制,每日調度,每日跟蹤落實情況,每日解決個案問題,迅速扭轉了醫用物資保障的被動局面。

劉瓊梳理出這樣一條“時間線”——最開始,在醫用防護物資總量不足的情況下,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每天統籌各渠道貨源數量,細化分配方案,重點集中資源保障在前線的醫護人員,保證各醫院當日需求不斷檔;到2月17日,就基本實現“緊平衡”,也就是“一天保一天”;到2月26日,已經基本實現“保3天”,即醫院和各市州防護物資庫存超過3天用量。每天的對接、調度、落實情況都要迅速形成日報信息,經保障組、省市指揮部三方4位領導簽字,報送中央指導組和相關部門領導,一天都不落。

“來武漢後,大家每天都在用行動詮釋什麼叫‘千方百計’。”劉瓊回憶說,加入物資保障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擴大不在註冊範圍內企業生產防護服的資質。他很清楚地記得,當時,具備防護服生產資質的企業只有60多家,而真正從事防護服生產的僅30來家。

2月8日,劉瓊發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藥監局,請他們協助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安徽、廣東、山東等省份,協調擴大企業生產資質。

讓他感到振奮的是,各部門形成系統合力,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間,快速釋放產能。截至3月22日,全國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企業數增至265家,醫用防護口罩生產企業數增至137家,醫用外科口罩生產企業數增至426家,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數增至615家。

疫情暴發初期,防護服供不應求,企業復產增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當時,得知很多醫護人員為了節約防護服,工作時不敢喝水、不敢吃水分太多的食物,覺得很心酸,同時也給我們很大的壓力。”劉瓊說,為保證防護服供應,一方面,集中全國各渠道的資源優先保湖北、保武漢;另一方面,組織開展國際採購,利用海關進口信息,直接和貨主聯繫,通過溝通協調,將進口的防護服等轉供武漢。

他提到,為做好疫情防控進口物資調度工作,海關總署綜合司組建工作專班,金海司長親自參加,對全國進口醫療物資和醫療設備實行24小時監控。“最開始每隔2小時,就跟我們反饋一次報關信息。到後來,每隔6小時向我們提供一次醫用防護服進口數量及去向清單。”

拿到這個清單,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地區、企業進口量比較大。“非常感動的是,當我們聯繫這些地區和企業,看能不能從中‘擠出’一部分支援湖北和武漢時,他們都非常支持。這些‘千方百計’調度來的、或許並不大的增量,對滿足當時急需防護服起到了重要作用。”

劉瓊告訴記者,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通過溝通協調,成功調度9批近20萬件運往武漢。其中,上海市、瀋陽市政府分別捐贈2萬套防護服,三峽集團捐贈5萬套防護服,復星集團捐贈1.7萬套防護服,國家電網公司捐贈1萬套防護服。

到3月15日,湖北省內生產已能夠保障需求。在此之前,物資保障組累計協調供應醫用防護服656.7萬件,隔離衣400.8萬件,醫用N95口罩1263.7萬隻,醫用外科口罩8020.4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3460.5萬隻,醫用隔離眼罩面罩204.6萬個。

“超過3天才到的設備,

就不要再彙報了”

為了打好後勤保障戰,物資保障組構建了“戰時機制”。連維良副主任多次強調,要以“救人”為第一目標,以“快”為第一原則。他甚至明確要求,“超過3天才到的設備,就不要再彙報了。”

2月24日,醫院反映醫療設備不足問題,連維良副主任在當晚對接會上強調“今夜無眠”——當天晚上,必須把現有存貨統統配發出去,急需設備必須拿出解決方案,已訂貨的設備要將到貨消息告訴醫院,以“到醫院”為標準。

接到指令後,物資保障組每個成員連夜行動,配發的配發,送貨的送貨,聯繫訂貨的緊急聯繫,聯絡員分頭對接醫院,瞭解醫療設備物資的數量、型號等需求,分頭處理,及時滿足醫院需求。

到2月25日晚,前一天佈置的所有工作都取得了明顯進展。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晚開對接會時,連維良副主任說,“今夜有眠,但必須滿足八個條件”。於是,物資保障組的成員們又經歷了一個不眠之夜。這也只是物資保障組戰時機制的一個縮影。

隨著疫情的發展,救治設備供需矛盾也在不斷變化。對於重症患者來說,呼吸機是至關重要的救命設備。劉瓊說,2月上中旬,救治設備需求主要是負壓救護車、呼吸機和心電監護儀;到2月下旬,定點醫院和各市州提出,要求配備1萬餘臺10種重點醫療設備需求,特別是中央指導組救治組急需大流量無創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等高端醫療設備。

讓劉瓊歷歷在目的是,2月20日,武漢提出,需要30臺正壓呼吸器。從當天晚上11點接到任務,到將設備送至醫院,前後只用了17個小時。“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值班室聯繫航天科技等企業,主動向軍隊詢問,沒想到真的有,對方支援5臺設備,次日送達。”

5臺設備遠遠不夠,劉瓊又在網上查找生產企業,找到一家南京的生產廠家,名為“泰克曼電子科技公司”。“讓我們非常意外和感動的是,這家企業的老總凌晨1點開會,迅速組織生產,中午1點前,就將30臺正壓呼吸器拼好裝箱,在民航和中國郵政的無縫對接下,30套正壓呼吸器於下午3點送抵武漢,5點入庫,當晚就送到定點醫院。”

2月22日,武漢市又指定要30臺飛利浦V60的大流量無創呼吸機。“要不是這次疫情,我都不知道呼吸機有‘無創’和‘有創’的區分,更不明白需求清單上的V60和其他型號有什麼差別。”同組成員吳丕達正好有朋友供職于飛利浦中國公司,繼而和飛利浦中國公司負責呼吸機部門負責人孫亮取得聯繫。

“從孫亮那裡瞭解到,飛利浦T100是最新款,也是功能最好最全的大流量無創呼吸機。在他幫助下,從已入關的物資中協調了10臺,當晚從上海發出,2月23日下午3點通過中國郵政運抵武漢。”劉瓊說。

幾天後,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救治組再次提出,需要500臺大流量呼吸機。物資保障組緊急聯繫建行、工行等銀行,將已採購擬定向捐贈的200臺呼吸機轉捐給中央指導組,“因為中央指導組救治組最清楚哪裡最需要呼吸機”;同時,直接委託國藥集團、中國醫藥健康公司兩家央企, 再緊急採購一批309臺。在海關總署、民航局、國航、中國郵政等通力合作下,509臺進口大流量無創呼吸機全程無時滯接力,及時送給中央指導組救治組,為危重病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除了快速反應機制,連維良副主任還提出超前備貨機制,提前組織貨源,不等需求。“接下來,大流量呼吸機想買也買不到了。如果當時沒有迅速鎖定貨源,很多危重病人可能無法及時得到醫治。”

劉瓊還透露,所有醫療物資、醫療設備,他都一個一個建立微信群,貨源從生產企業,到運輸企業,再到採購企業,到入庫,最後配送到醫院,都有專人全程跟蹤落實,拍照作證。2月中下旬,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累計供應急需醫療救治設備10餘類1萬臺(套),並提供2000多臺設備資源供救治組應急調配。

“‘鄂’醒了,

經濟社會按下‘重啟鍵’”

到3月底,按收治病患標準,武漢各定點醫院和湖北其他各地市的醫療救治設備實現了應配盡配。中央指導組的工作中心也轉向春耕生產和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以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快速平穩“重啟恢復”。

眼下,湖北有步驟、漸進式、科學化的春耕生產正在有序進行。手機上培訓,網絡中備耕;精細化服務,農資代購上門;分時下地,分散幹活……“新式春耕”,不誤戰“疫”不誤春。

隨著疫情形勢向好,湖北及時調整了支持復工復產的一系列措施。對低風險地區限制清單進行了調整,有序放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和資質以上建築業等;低風險地區企業復工復產無須審批。截至4月4日,全省已復工“四上”企業43,556家,復工率97%;已到崗人員526萬人,復崗率7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崗率86.7%。

湖北仙桃是國內生產醫用防護物資的重要基地之一。劉瓊告訴記者,從3月開始,除了滿足省內的防護需求,湖北仙桃已有近12億元人民幣的防護服和醫用口罩等產品發往世界各地。湖北一些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今年年底。

3月以來,中央指導組物資組極力幫助打通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障礙,努力恢復交通正常秩序。由於武漢未解封,很多出口物資繞道通過上海、深圳出關,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都大大提升了。隨著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企業出口貨物在仙桃報關後,可以直接通過武漢的機場運送到國外。

作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湖北省不少農產品產量穩居全國前列甚至首位。在抗“疫”期間,受省內消費降低和省外訂單減少的“雙重擠壓”,湖北多地出現“豬壓欄、禽壓棚、魚壓塘、菜壓田”等農產品滯銷的情況。中央指導組物資保障組又有新的使命,幫助推銷湖北省應季優質農產品。

小龍蝦、蓮藕、臍橙、茶葉……劉瓊在朋友圈裡積極為“鄂”貨代言。同時,他迅速與經濟運行調節局聯繫,發動委機關、能源央企採購湖北農產品,聯繫阿里、京東、拼多多和美團“買光湖北貨、唱響湖北貨、揚名湖北貨”,請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媒體大力宣傳。

近日,“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公益倡議海報發佈之後,迅速引爆網絡,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近400座城市86萬塊屏中播放,引發廣泛反響。多個電商平臺也踴躍行動,推出“湖北農產品特賣”“抗疫農貨”等銷售專區,免費為湖北農業企業開通基地直播“帶貨”。

劉瓊說,春天來了,“鄂”醒了,湖北人民正在迴歸往日熱氣騰騰的生活。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湖北應季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全面打通,地方特色品牌得到大力宣傳推廣,已從前期的嚴重滯銷轉變為產銷兩旺。3月31日~4月17日,湖北累計銷售茶葉3.82萬噸,產銷率比正常年份同期高出12個百分點;累計銷售幹香菇2.1萬噸,幹香菇庫存量下降15.5%;累計銷售成品小龍蝦7.03萬噸,其中,4月17日當日銷售4697.06噸。在疫情防控不鬆懈的同時,湖北省經濟社會正按下“重啟鍵”和“快進鍵”。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連線採訪劉瓊的那天,正好是4月4日,家國同悲的庚子清明節。他剛剛參加完武漢的悼念活動——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生死麵前,再無大事。願山河無恙,世間相安。”劉瓊說,現在每天依舊繁忙,但經歷過前期的戰時狀態,我們現在都是“快樂地工作”。他表示,在武漢的這些日日夜夜,將會成為他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付朝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疫情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