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崇禎皇帝有自掛東南枝的覺悟,為何就沒有戰死疆場的勇氣呢?

對於崇禎皇帝,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了。

畢竟他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亡國之君,他既不選擇苟且偷生,也不選擇力戰而死,而是選擇自掛東南枝,就憑他這份保留了一個帝王應有尊嚴的舉動,就一下子秒殺了很多末代君王了。

因此崇禎在亡國之君的人堆裡,好感度還是比較好的,因此很多人也不自覺的去喜歡他。但即便如此,很多人為崇禎皇帝辯護的時候,還是被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所難倒,這個問題就是,既然崇禎皇帝那麼完美,為何卻不去為國力爭戰死沙場,而是選擇自殺了事呢?

既然崇禎皇帝有自掛東南枝的覺悟,為何就沒有戰死疆場的勇氣呢?

因為這種行為什麼看來,那都是逃避現實的表現,什麼看崇禎皇帝就是個懦夫,既然是懦夫了,那又何來喜歡他的人吹捧的那麼高尚呢?畢竟懦夫和品德高尚那可是搭不上邊的。

如果我們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就得來回答兩個問題,第一是,崇禎皇帝到底有沒有戰死沙場的決心併為此付出行動呢?第二點,就是崇禎皇帝為何一定要選擇上吊。

我們先說第一點,崇禎到底有沒有做好為帝國戰死沙場的決心和行動上。首先第一點,崇禎皇帝是真的真的想逃出京城的,可奈何實力不允許。

既然崇禎皇帝有自掛東南枝的覺悟,為何就沒有戰死疆場的勇氣呢?

事實上,一開始崇禎可沒有後來上吊時的那股決然,而是極度想逃脫被李自成圍當然跟個鐵桶一樣的京城老牢籠的。根據《烈皇帝遺事》記載,在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那晚,崇禎帝面對北京稱下李自成大軍那無盡的火把,嚇得是腿褲子直抖,在如此恐懼之下,崇禎皇帝第一想法就是趕緊跑出這個牢籠,於是他親自組建一群太監,手裡拿著三眼火銃,開始在北京城裡亂竄,計劃著想要找出個空隙殺出一條血路來的,結果他們這個臨時組合起來的“無頭蒼蠅”隊伍中一個名叫張殷的太監沒心沒肺的跟崇禎皇帝說:“賊若果然人城,直須投降,便無事矣。”翻譯直接點就是:敵人來了不怕,皇帝您投降了我包你不死。結果崇禎氣急第一次殺人,拿刀子一通亂捅就把張欣給捅死了。

既然崇禎皇帝有自掛東南枝的覺悟,為何就沒有戰死疆場的勇氣呢?

沾了血的崇禎皇帝立馬帶領剩下那些和張欣同樣思想被嚇的呆若木雞的太監們計劃衝殺出去,結果李自成民軍放了兩箭就把崇禎皇帝給嚇了回來。經過這一次無用功的嘗試之後,崇禎皇帝是徹底的絕望和沒有勇氣了。

既然崇禎皇帝有自掛東南枝的覺悟,為何就沒有戰死疆場的勇氣呢?

其實這也能夠理解,要知道崇禎帝在正月二十六日前,他還是有資本的,京師還是有點人馬的,如果這些人還在,說擊退李自成不太現實,但裡應外合突出重圍還是有可能的,但崇禎皇帝,崇禎親自把所有老底都送給了李建泰,結果橫遭背叛。

既然崇禎皇帝有自掛東南枝的覺悟,為何就沒有戰死疆場的勇氣呢?

這個時候的的崇禎皇帝,就像手拿兩王四個二結果被他當一手牌給出了出去一樣,心徹底涼了。人最怕心死,心一死也就無所謂了,麻木了,因此他覺得懸樑自盡罷了,至於什麼骨氣什麼的,那就完全沒搭上點邊,他就是沒辦法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