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細作、成窯上品—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清谷應泰《博物要覽》中稱:“成窯上品無過五彩葡萄杯,式較宣杯妙甚。五彩宣廟不如憲廟……宣窯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窯五彩用色淺淡,頗有畫意……”注:至清雍正、乾隆時期,鬥彩與五彩仍未被區別,清宮亦將鬥彩稱作五彩。

鬥彩,瓷器釉下彩裝飾手法之一,創燒於明成化時期。主要使用鬥彩裝飾手法的瓷器也常簡稱為鬥彩。 清乾隆朝朱琰撰《陶說》記:“古瓷五彩,成窯為最,其點染生動,有出於丹青家之上者。畫手固高,畫料亦精。”

精工細作、成窯上品—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成化鬥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儲於臺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別說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謂的大收藏家,也沒有與之密切接觸的機會。古瓷鑑定專家的先輩對成化鬥彩的胎質有很多的論述,但總體來講,有一個基本點就是使用景德鎮在萬曆前期尚未枯竭的麻倉士作為成化瓷制胎的原料.而麻倉瓷土礦製作出的瓷胎最大的特點就是質感柔糯、白淨、細膩,在強光照射下呈肉紅色。對此,著名的古陶瓷鑑定專家馬希貴在其《中國青花瓷》一書、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古瓷鑑定專家李知宴在其《古陶瓷發展的歷史與辨偽》中都有比較細緻的論述,筆者在此不再對麻倉瓷土礦作整述。使用麻倉瓷土礦製作瓷胎所具備的質感柔糯、白淨、細膩,在強光照射下呈肉紅色這些要素,現代仿成化瓷的胎是做不到的,即使勉強仿得有些象,其質感也是完全不同的,真正上手過成化瓷器的行家不易被騙過去的。當然瓷鑑專家們所講的成化瓷胎的”細膩’,只是把成化瓷的胎與其前朝的永宣瓷胎作相對的比較而已,對具體的成化瓷胎要根據其器型的大小、用途來具體地分析,不要一概而論.一般來講,成化瓷胎的細膩大部分以成化鬥彩的小件器物為主.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實物圖像來觀察成化鬥彩瓷器一些要素和細部特徵。

1.胎質柔糯,白淨,細膩,微透肉紅色後世很難仿製

精工細作、成窯上品—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2.釉質潔白,肥膩,光澤瑩潤

3.器型小巧秀奇雅緻,

精工細作、成窯上品—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4.從拉坯到修胎,一刀一式無一不精

精工細作、成窯上品—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5.繪畫寫實中不乏柔和並進抽象的意境

6.款識童體老功,看似簡單,實為老辣7青料彩料髮色的色彩質感不同

精工細作、成窯上品—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葡萄杯

本對藏品撇口,深腹,圈足,足內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口沿下為兩圈弦紋,腹部主體紋飾為鬥彩葡萄紋,先以青花勾勒圖案輪廓,再施透明釉經高溫燒造後,再在輪廓內填充彩色,再低溫燒製而成,製作工藝複雜。整器胎體輕薄,造型規整,實乃收藏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