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關係劍拔弩張寸步不讓,黔西司法局“神車操作”讓村民直稱快

人民調解是我國法制建設中一項獨特的制度,是現行調解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黔西縣司法局樹牢司法為民宗旨意識,深化司法行政“放管服”改革,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積極構建新時代大調解工作格局,按照“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的工作思路,關口前移、防線下沉、源頭穩控,不斷創新工作模式,開通了人民調解“直通車”。在這個春天裡,黔西縣司法局人民調解“直通車”滿載著情、理、法,走進黔西縣各個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下沉到組、戶,來到田間地頭,不僅使人民群眾能在每一起調解案件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法治的溫度”,同時也為“中國之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直通車開到家門口 調解工作做到心坎上

3月19日,天空豔陽高照,得知黔西縣司法局人民調解中心直通車要來了解涉及水西街道水平社區上三組和下三組的土地糾紛問題,社區十多名群眾早早就來到社區門口,翹首以待。

人民調解直通車到達社區後,工作組立即召集水西街道司法所、社區幹部和對該事件來龍去脈進行了解,還對涉及的土地邊界面積進行了現場勘察。然而,就在現場,兩組村民因言語不合進而對罵起來。眼看矛盾有進一步激化的傾向,工作組立即出面,果斷將雙方勸阻。

“如果你們要吵架打架,那這次我們來就沒有意義了。人民調解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看你們吵架打架的,”工作人員徐聞說:“靠吵架打架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加深矛盾。現在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要遵法守法,還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聽了調解人員的話語,爭吵的村民自知理虧,這才安靜下來。工作組對事件情況進行詳細瞭解後,就近在一戶群眾家的院壩裡擺開陣勢。

按照調解流程,上三組的坐在左邊,下三組的坐在右邊,人民調解中心的主持人、調解員和記錄員坐在中間。針對問題的癥結,主持人立即作出要求,希望當事人要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矛盾雙方按順序依次對該事件進行陳述。在陳述期間,對方不得發言、不得漫罵擾亂調解秩序。

雙方村民代表陳述完畢後,調解員陳松林作了發言。

“這塊地由於時間久遠,很多依據已經丟失,很多當事人已經去世,造成了該地塊權屬不清,”調解員陳松林說:“建議社區召開村民大會,將涉及得到的經濟用於上三組和下三組的公益事業,修建文化廣場和基礎設施,讓上、下三組的群眾都得到享受。”

陳松林的建議得到絕大多數群眾的支持。他們紛紛表示,在社區開群眾大會時候,一定參與表示支持。

調解完畢後,調解員還與大家進行深入交談。陳松林說:“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左鄰右舍要搞好關係,組與組之間要搞好協調,不要因為一點芝麻小事,佔據了美好時光。老人家該享受天倫之樂就安安心心享受,年輕人就應該發奮圖強,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抓生產、抓收入,把事業做大做強,為了這點蠅頭小利,辜負自己的大好時光。”

通過溝通協調,上、下三組的群眾眼光看得更遠了,心胸也變得更寬廣了,都說那錢分到每個人的頭上,不過幾百塊而已,上、下三組大家都是親戚,為了這點錢把關係搞得勢同水火,不值!一致同意人民調解工作組的建議。

“其實我們很多群眾都是好同志,都是懂道理的人,有時候只是為了賭一口氣而已,”調解工作人員劉剛說:“我們工作人員只要把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宣傳到位,把人情道理說到群眾的心窩窩,再把利弊分析透徹,群眾都會理解的。”

劉剛還告訴筆者,人民調解根植於人民,來自於人民!站在法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以及群眾的角度開展調解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合情合法合理,敞開心扉和群眾進行溝通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會有找到突破矛盾糾紛的缺口。


鄰里關係劍拔弩張寸步不讓,黔西司法局“神車操作”讓村民直稱快

人民調解員到水西街道水平社區調解土地糾紛現場


說理講法當好調解員 用心用情做好“和事佬”

“黔西縣司法局人民調解中心的工作人員真好,他們工作效率高、態度好,對我家幾弟兄這點家事太上心嘍,”前來調解家庭矛盾糾紛的餘大明說:“調解合情合理合法,我們心服口服!”

3月12日,黔西縣司法局人民調解中心接待了這麼一大家子人。以前他們的戶籍都在一處,但由於移民搬遷,現已經分作了三戶。除了中坪鎮的一戶外,另兩戶分別居住在文峰街道和錦繡街道。

申請調解人是其中一位叫孔永飛的老人,調解事項是幾個兒子如何對她進行贍養的問題。經老人敘述,她育有六個子女,全都成家立業。如今大兒子和第四子已不在人世。原本她是在二兒子餘大全家裡居住,可是近來因與二兒媳婦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執,她不願意再與他們在一起生活,導致贍養問題無著落。

調解人員在聽取老人的子女們的想法和意見後,為了讓他們的意見達成一致,調解工作進行了第二步:分開調解。在單獨瞭解了老人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的真實想法,進行衡量綜合後,再進行集中協調。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現在身體很好,還可以到處走動。如果有一天老人動不了了,是不是要把老人遺棄?”主持人彭湘林說:“現如今老人自已能做飯吃,生活還能自理,那是你們的福氣。再說老人家含辛茹苦的把你們養大,到頭來為了贍養問題鬧矛盾,難道你們幾家人還養不活一個老人?”

陳松林接過話茬說:“你們幾家都好好想想,法律這關過得去不?而且還要受到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的指責,自己良心過得去不?”

通過現場工作人員苦口婆心的交談溝通,形勢發生了極大轉變。老人的兩個兒子和孫子,不需任何條件都爭搶著贍養老人。老三的兒子為了讓奶奶在自己家居住,還不停在老人耳邊做思想工作,老人提出的條件一一應允,真心希望老人能來自己家。

“我希望我母親住我家,老人的生養死葬,我全權負責,”老人的三兒子餘大明動情地說:“只要我母親來我家,按老人的想法進行安排,只要老人開心高興就行。”

“希望奶奶來我家住,一定保證奶奶在有生之年過得幸福,”大兒子的孩子餘坤搶過話茬說:“我父親雖然不在人世,但我已經成家立業,也要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

最後,根據老人的意見,決定在老三餘大明家居住。一場因為老人贍養問題的家庭矛盾糾紛,就此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你們一家人的問題解決了,過去的事就翻篇了,不要因為這件事影響到兄弟、叔侄之間的感情,”簽完協議後,調解員陳松林說:“打虎要靠親兄弟,上陣要靠父子兵!走,到外面照一張全家福,預祝今後你們一家人和和氣氣、幸福安康!”

只有讓每個小家和睦,才會有全社會大家的溫馨,也才會有國家的和諧穩定。像孔永飛老人這樣的家庭糾紛,黔西縣人民調解中心每月要調解40餘場次。每次,調解中心的工作人員都要當好“和事佬”,通過合理運用“用情、說理、講法”的方式貫穿整個矛盾糾紛調解的始終,如同和風細雨,循循善誘,使調解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鄰里關係劍拔弩張寸步不讓,黔西司法局“神車操作”讓村民直稱快

黔西縣人民調解中心成功化解一起贍養矛盾糾紛現場


多元調解促和諧 攜手並進創輝煌

“黔西縣司法局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以陳文新為負責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調解人員共9人為骨幹成員,主攻全縣矛盾糾紛協調的疑難雜症!”今年3月12日,來到黔西縣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股負責人徐聞告訴筆者說:“目前全縣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415個,調解員1435名,他們紮根基層,用真心、誠心、耐心、細心和熱心,實現了矛盾糾紛不出鄉鎮(街道)、不出村(社區)目標。”

以黔西縣人民調解中心為調度平臺,形成了人民調解組織多元化、隊伍多重化、方式多樣化的工作新模式。

在交談中筆者還了解到,早在2018年8月,黔西縣司法局就組建疑難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交通事故調委會、醫療糾紛調委會等九大專業調解委員會開展人民調解工作。除了司法局極少部分內部職工參與以外,調解中心的其它工作人員均是從全縣各行各業聘請的有著豐富調解經驗的幹部或者已經退休的幹部組成的調解專業團隊。

為提升全縣調解員的整體綜合素質,讓人民調解系統化、專業化,黔西縣人民調解中心還針對全縣調解員開展培訓100餘人次,同時針對疑難複雜矛盾糾紛調解採取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製作人民調解經典案例實錄短片14部,給人民調解員培訓工作打下來良好的基礎。人民調解已經在化解各類重大矛盾糾紛中初露鋒芒,而且在社會治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

陳松林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已退休。他從1983參加工作,一直參與各種救援搶險、善後處置、協助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及協調矛盾糾紛,對每一起善後處置工作都保質保量完成,多次受到市、縣的表彰獎勵。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陳勇,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法學專業。2017年7月受聘為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員以來,共調解各類交通糾紛629件,調解成功率為百分之九十七。2018年,黔西縣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榮獲貴州省人民政府優秀調解組織獎。


鄰里關係劍拔弩張寸步不讓,黔西司法局“神車操作”讓村民直稱快

黔西縣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榮獲貴州省人民政府表彰全省先進人民調解組獎

2019年,根據司法部“大排查、早調解、護穩定、迎國慶”的總體安排部署,黔西縣司法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動與信訪、法院、公安、人社等部門配合,深入基層、企業,重點以化解信訪積案、農民工工資、突發性事件為抓手,把各類疑難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300餘人次,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86起,調解成功180起,申請法院司法確認50起,調解成功率達96.77%。其中化解5-30年信訪積案10餘起,群體性上訪案件7起,突發性7起,工傷案件12起,執行難化解民事案件30起,土地租賃糾紛50起,其他案件54起等等。通過黔西縣司法局全體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還榮獲司法部“2019年度全國先進集體”的表彰榮譽。


鄰里關係劍拔弩張寸步不讓,黔西司法局“神車操作”讓村民直稱快

黔西縣司法局人民調解直通車深入村寨調解糾紛

“我們人民調解中心全體工作人員更要加倍努力工作,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全國調解經驗,讓老百姓不用打官司就可以解決問題,”陳松林自豪地對筆者說:“今後我們還要創新工作思路,把人民調解直通車開到鄉鎮(街道)、直達村、到組、到群眾家中,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更大貢獻。”

後記:人民調解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一種特有的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方式,找到矛盾糾紛雙方都能接受的切入點進行協調化解。介於法律和情理之間,雛形稱為“撮合”或者叫“和事佬”。新時代的人民調解,是多提前化解矛盾糾紛,防止激化和升級;就近、及時地化解,便民利民,降低解決矛盾糾紛的成本。各鄉鎮(街道)、各村(社區)都有人民調解機構,很多矛盾糾紛可以就近化解;為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類似的矛盾糾紛找到了更加適合的解決途徑,實現情、理、法的有機融合。(楊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