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終生的還是可以解決的?

用戶9406776305019


我肯定的回答,影響是否終生,決定權在你!

心理學的三大巨頭,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分別是兩大派別,簡單的說就是分:原因論和目的論。某一種行為,到底是我們想要,作為自己行為解釋的理由,這個叫目的論。還是說某一種行為我們要往後追,各種深層的原因,無論是原生家庭還是各種創傷。我認為更為積極先進的是阿德勒的學說,各種人生經歷,學生家庭也好,最重要是我們如何看待?哪怕是同樣的經歷,不同的人,想法也會不同。

所謂勇氣,不是不害怕而是勇於面對。誰的經歷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原生家庭也很少是完美的。隨著我們人生閱歷的增加,更多的是我們自主的學習,自我的成長,這些影響起著決定的作用。看見我們自己的行為,看見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就是自省。人際關係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如果能放下我執,世界會更美好。

歡迎你與我們一起走上自我成長的路。你會發現,心大了事兒就小了。


薇姐愛讀書


您這樣問說明你認識到了原生家庭對於人一生的影響。當一個嬰兒降臨到一個家庭之後,這個家庭送給孩子的除了看得見得衣食住行之外,還有一個捆綁孩子一生的“咒語”。這個“咒語”有的是“幸福寶典”,有的是“黑暗魔盒”。此“咒語”如影隨形,深深的融入你的童年記憶,它影響著你談戀愛,融入你婚姻家庭,也投射到你的為人處世之中,甚至會讓你的一生圍著它轉圈圈。 你仔細想想,你對於一件事情的判斷和處理方式,都是依靠什麼?是不是你頭腦裡藏著一種聲音一種信念,在引領者著你。甚至您談戀愛都要受之影響吧。

諮詢師榮偉玲說過:“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親,我既然稱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為“咒語”,那就絕不是簡單複製啊,並不是說你有什麼樣的父母然後你就找什麼樣的戀人,而是你心目中會有一個“理想中的父母”形象,比如來說吧,如果你老爸愛喝酒,而且酒後耍酒瘋,那麼你挑選的老公絕不是嗜酒如命的人。這僅僅是原生家庭影響的冰山一角。

讀到這,您千萬不要誤以為我贊同原聲家庭終身影響論。既然我說它是“咒語”,凡是咒語都有破解之法的。那就是“看見”,就想人們抗擊新冠病毒一樣,必須先把病毒提取出來,看到它,然後才能去研發特效藥去治療,研發疫苗。當看見的時候,在尋找真愛做法器,戳破後就會改變,逐漸就能解脫不受她控制了。比如說吧如果你的老婆總是抱怨你,猜疑你,一晚回家她就西斯底裡,如果你足夠愛你老婆,那麼,請跳出來看一看,她的這種不安全感是不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如果發現這一點,你就不會因此苦惱了,因為你知道她吵鬧得原因並不在你,然後一如既往的愛她,給予她足夠的愛,幫她認識到這一點,當她認識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時,會做出改變,這種魔咒就會不攻自破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幽思墨嵐


大家都知道植物長勢與土壤環境關係密切。

原生家庭類似我們每個人的“土壤環境”,我們從原生家庭誕生、生根發芽、生長......

所以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塑造著我們的人格。

具體來說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主要包涵以下幾方面:

1、早期母嬰關係會決定我們的依戀模式。

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Bowlby)通過大量實驗研究建立了依戀理論。他提出早期嬰兒照顧者及時回應嬰兒的需求,恰當的滿足,就能建構起安全依戀關係,嬰兒成人後,安全依戀內化為模式。(即上圖中安全型依戀模式)

反之,嬰兒如果遭到忽略、誤讀甚至虐待,則會發展出不安全依戀模式。(即上圖中迴避/疏離型、痴迷/焦慮型、混亂/恐懼型依戀模式)

依戀模式會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複製、重演,影響甚至決定著親密關係的質量。

2、原生家庭的撫養者(一般是父母)會在很多方面起到示範作用,我們會習得很多父母身上的特質(這其實也是一種複製)。

如父母會示範夫妻相處模式、如何對待孩子、如何應對挫折、甚至說話的方式、語氣等等。

孩子經年累月置身原生家庭環境,天天耳濡目染,受到薰陶,所以俗話說“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出於對父母天然的愛,會無意識的認同父母,重複父母行為模式,即使是意識層面並不認可的行為,也可能像DNA一樣神奇的傳承下來。

3、原生家庭塑造和影響我們的信念系統、三觀。

這是教化的力量。

如類似“吃虧是福”這樣的信念會從父母的話語、行為裡不斷給予孩子教導。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他們傳遞的一切,孩子都非常容易接收和內化。

這也是家庭甚至家族文化的傳承。

不過雖然一些核心信念會通過家庭傳遞,但是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塑造和改寫作用。

4、童年時期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會內化為成年後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童年時期父母對我們的評價也會極大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

作為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不僅外部世界的認識一部分靠觀察和自我感知,更大一部分靠父母教導;內部世界的認識,即孩子的自我認識也相當大程度需要父母來進行定義。

父母常接納認同孩子,孩子就會接納認同自己;

父母常挑剔否定孩子,孩子就會挑剔否定自己;

........

孩子最初的自我認同度和自我形象的樹立離不開父母眼光、言語的“雕琢”。

父母覺得我們是好孩子,我們就真的認為自己是好孩子;

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就會有較強的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值得被珍愛。

總之,原生家庭決定著我們應對外界的方式。

上文只是做了簡單概述。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也有心理學家有“父母即命運”的說法。

然而,即使如此,並不代表我們就會絕對受困於原生家庭的影響。

心理諮詢裡的精神分析流派、家排等等心理學技術都有助於重新認識和理解原生家庭問題,做出調整、修復和療愈。

我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關注我帶您瞭解更多有關原生家庭的心理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