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越劇五女拜壽

越 劇

越劇誕生於1906年,時稱"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藝術——落地唱書。藝人基本上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曲調沿用唱書時的“呤哦調”,以人聲幫腔,無絲絃伴奏,劇目多民間小戲,在浙東鄉鎮演出。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越劇五女拜壽

越劇後來進行比較全面的改革,被稱為"新越劇"。"新越劇"重要標誌之一,是編演新劇目,使用完整的劇本,廢除幕表制。唱腔方面,越劇改革有重大的突破。"新越劇"在實踐中擴大了表現內容,原來較明快、跳躍的主腔“四工腔”已不能適應。柔美哀怨的“尺調腔”和“弦下腔”成為越劇的主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各自的流派唱腔。

越劇在角色的扮演上也留有其它劇種的影子,例小生取法崑曲,小旦是學習川劇的。越劇的小生重瀟灑閒雅,舉手投足間流露出濃厚的書卷氣。雖然取法崑曲,但是仍然保留了地方戲原始的新鮮活潑。「扇子功」原本屬於中國傳統技藝之一,是以摺疊扇在指上旋轉,做各種技巧的變化,早在清乾隆時期就已經相當盛行,越劇仍然留有三百年前的傳統技藝。越劇和一般的傳統戲曲一樣,在取材上必須有一個首尾完整的故事。它的劇本多半取材於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如紅樓夢、西廂記、白蛇傳、寶蓮燈、金枝玉葉、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碧玉簪等,主要描述才子佳人間的動人故事。

越劇還是我國唯一一種全部是女演員的劇種,所以又稱為女子文戲。越劇是有它特殊的風格和

價值。越劇是寫實的劇種,它結合了編、導、演、音、美的綜合藝術表演,越劇的音樂有著中西合璧的組合音樂伴奏,尤其在它唱清板的時候,所有的音樂都停止了,只有一個胡板在敲著它的節奏,演員在舞臺上唱出八十句、一百句的唱腔、唱詞,而沒有其它的伴奏,此刻表現出它的喜、怒、哀、樂,觀眾非常容易能接受。一般的劇種,觀眾很難去抓那一些唱腔,但越劇是沒有的,它的唱腔優美,更能訴說著演員的風格跟表演的形象,所以大家都非常容易接受越劇,喜越劇。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越劇五女拜壽

越劇《五女拜壽》講的是楊繼康做壽,五個女兒女婿前來祝壽,因養女三春及婿鄒應龍禮薄,楊甚不悅。後楊因事獲罪,投靠各女均受拒,唯三春夫婦將其收留。後鄒中舉,楊亦沉冤得雪,因前情不認眾女而只親三女的故事。是一部著名的越劇劇目,同時也有秦腔和潮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