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书,奇艺的人2

末学恩师:金童子注

现在我先来说一说我对《道德经》的理解。 道德经据传是老子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留住老子,请他著书立说,于是,老子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著作《道德经》。有书载:“老子西出函谷关,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有人说是函谷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 又有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又有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老子在函谷关有多久,如何写的,我们不得而知。尹喜当时是一个官员,但他也是一个修道者,后来道教尊为尹祖,或尹真人。当然还有更富传奇色彩的说法,说尹喜远观“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经过,所以才留老子传下五千言。 由此来看,尹喜不是一般的平常人,不但修道,而且道行很高深。 老子修道那时应当是名满天下,孔夫子都慕名去拜见他。孔子见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可见名声之大。 老子在尹喜那儿,作为同样修道的尹喜来说,肯定有很多的问题要请教老子,老子也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道德经》应是与《论语》一样,是尹喜根据老子对提出的一系列修道中的问题的回答。所以《道德经》也可以叫做“函谷对”。 以其修道的层次和水平来说,老子无疑是顶级的导师,尹喜呢至少是研究生的水平吧? 所以,老子回答的这些问题,都是高级的理论问题,不会是修道入门的那些浅显的问题。 修道者或修练者都知道,任何修炼都有一个基础和入门的开头,也就是常说的“筑基”,如丹道的“百日筑基”然后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说法很多,如“圣胎”说、如“得见婴儿”说、如“丹炉”说,“九龙归海”说,等等。 入门筑基的方法千差万别不说,以后的修练也是各有各法。有的不得其法,长期无进展,更有的“走火入魔”,不但不强壮身体,反而由此而伤身害命。 下面,我就我个人的体会,用对话的形式来逐章阐述《道德经》。 我今年已六十有六,岁月如流水,不知老之已至矣!但由于修练之功,身体依然健朗,仍担任较为繁重的工作,并没有退休。身体健康,又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工作也是一种乐趣。几十年的修练,也出过“神通”,也出过偏差,见证过因果,得到过福报但现在归于平淡。 修仙道路歪理太多,并充满危险,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修仙的人有的寿命不高,他们的信众说是成仙了,我认为不是,而是在探索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纪念和尊敬的!我现在已归于平淡,真气不再涌动,但并没有成仙,仍在向前探索,探索或许成功,能达化境,也可能失败,后果不得而知。所以想将几十年心得写出来,供有缘人参考。共分三大部分,其一,道德经修练注解,其二:我的修练之路,其三:修练之法。借助终南山吧这块宝地,完成这个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