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为什么唐诗中不夜城是洛阳?

洛呓羽


诗经女孩来回答。作者问这问题的意思,大唐不夜城不应该是西安么,为什么会变成了洛阳?这里要从历史说起了。

1、《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的作者

作者苏颋(670-727年),唐玄宗主政时期的宰相。诗文虽流传不多,但他可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苏颋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苏瑰在唐中宗时期就是尚书右仆射、许国公。苏颋自幼勤苦好学,关键是聪明过人,记忆力超群,一遍就过了。他20岁中进士,供职中书舍人,专为皇帝起草文诰。

据史书中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之乱后,让苏颋写诏书。只听他口如悬河滔滔不绝,一旁负责记录的人都急了。折让诗经女孩想起了朱广权说段子后手语老师的表情。当时的中书令李峤见状,评价苏颋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

716年,苏颋成为宰相和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真的会办事。

苏颋不仅仅诏书写的好,其诗作在宫廷诗人之中,也算不错。所以一位宰相做诗,必然和政治有关。仔细看此诗,歌颂的是君主圣明,大唐盛世不夜城,歌颂的是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的繁华情景。


2、《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的解析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诗经女孩带你先来看题目:《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广达楼在哪儿?唐东京洛阳紫微城(宫城)内楼台式建筑。开元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常在此大宴群臣,以及欢度千秋节等。夜侍酺宴:酺,pú,饮酒。字面意思,夜里举办一场可以饮酒的宴会。应制,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皇帝老儿在广达楼召集大家举办了一场可以饮酒的宴会,我应皇帝的招呼为了助兴做了此诗!

内容呢,其实就是一首歌功颂德的诗,诗经女孩翻一下白话文:

从东岳封禅回到了东都洛阳,在西墉这个地方晚上宴请公卿。

这里的楼台胜过了长安宜春苑,灯火通明和长安的不夜城一样。

我正好看到夜市上的熙熙攘攘,这时忽然天上传来管弦丝竹声。

喝了酒跳了舞大家好像都醉了,这大唐盛世全仰仗我们的圣主英明。

哈哈,看完翻译以后是不是觉得这苏颋宰相不是白当的,长期在君主身边,伴君如伴虎,这赤裸裸的拍马屁的功夫可是一流。咱们一定要学啊,官场职场同样需要。

3、诗经女孩说

作者问题是为什么不夜城是洛阳而不是长安,此诗已经给出答案了。“绝胜”两个字,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作者要拍马屁,其实作者意思是洛阳和长安一样繁华,都是不夜城。

从隋文帝开始建都长安,但因吃饭问题经常率领大臣和后宫去洛阳就食。隋炀帝迁都洛阳。唐朝以后唐太宗虽也想设立东西两都,但大臣总是以唐代初创,处于恢复期,养不起两个都城为由予以拒绝。但这并不妨碍洛阳的繁华。到了玄宗时代,长安洛阳称为东西两宫;三秦九洛,咸曰帝京;有时又称两京城;咸洛两地皆曰京师。为区分两地甚至一度规定长安称为京城,洛阳称为都城。

所以两个繁华之地,没啥好纠结的。你要怪,就怪唐玄宗为啥不再长安再宴饮一场,苏颋再做一首和长安有关的诗流传下来呢!


诗经女孩


盛唐时期的洛阳就是现在的纽约,国际化大都市。

洛阳唐朝时作为东都存在,商业也是非常发达,武则天建立大周后把洛阳作为都城,被称神都。洛阳因牡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也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在这座大城市中,交易的货物有奇珍异品以及各方特产,也有普通日用品,经营者有世俗人,也有出家在外的僧人,更有远方而来的胡商。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为隋、唐两代洛阳城皇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堂。"七天"建筑群南北纵贯隋唐东都洛阳城中,一幅以"紫微垣"为中心的天上三垣呈现在人间,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建筑群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

隋唐洛阳城南北中轴线群从北到南依次为上清宫、曜仪门、圆璧门、龙光门,玄武门、贞观殿、徽猷殿、天堂、天宫(明堂)、乾元门、天门(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天阙,以"天"命名寓意非凡:天阙说的是龙门"伊阙",隋唐皇城与都城轴线上对应天上的"天阙"。


必考知识点


长安不夜城是不存在的,唐的长安是军事化管理的城市,买东西东西市,晚上宵禁,其实长安繁华程度一般的。洛阳是经济大运河中心,很繁华,并且约束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