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報:融時代打造縣域媒體跨界發展新格局

全文共3150

閱讀大約需20分鐘

迎來融時代,永康日報社不斷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以跨界的方式,逐漸構建起主流輿論跨界陣地、智能化便民服務平臺、信息政務樞紐,真正實現打通“最後一公里”的縣域媒體跨界發展格局,更好地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精神,結合本地媒體市場格局實際,永康日報社積極探索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大刀闊斧,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流程、人才再造,跨界、交融合作,讀者、用戶滿意的發展之路。

永康日報:融時代打造縣域媒體跨界發展新格局

1 創新媒體運作體制機制,

培養新型融媒跨界人才

媒體轉型與融合發展,需要借用互聯網思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思維,打破圍繞紙媒而展開的傳統體制機制和人才結構,力求符合融時代的辦報要求。2018年底,永康日報專門成立由總編牽頭的《永康日報社採編人員績效考核辦法》修訂小組,打破一“紙”獨大的賦分、計酬模式,而實行新媒體和紙媒等分同值賦分、計酬的考核管理模式。與此同時,永康日報以新媒體+傳統媒體的模式,建立快速的融媒體新聞生產與運營機制,創設了全媒體指揮中心、全媒體新聞採集中心、全媒體資訊服務中心、全媒體運營中心四大中心,各中心均與新媒體打通,分工協調、責任明確。

報社全媒體指揮中心為虛擬機構,由總編、分管副總編及新媒體、傳統媒體各工作室負責人組成,協調落實每天新媒體、傳統媒體的組稿發稿等事宜。全媒體新聞採集中心負責時政新聞、熱點新聞、重大活動的採訪、編輯和浙江新聞APP永康頻道、永康發佈的發佈推送。全媒體資訊服務中心為全市各部門、各鎮街區做好新聞服務。全媒體運營中心主要負責文化生活副刊、新媒體技術、永康日報官方公號、自媒體矩陣、永康新聞網、產業運營、電商產業運營、短視頻拍攝發佈、廣告接待等採編運營工作。隨著管理架構的調整,採編人員和版面、新媒體欄目隨之增減。與此同時,永康日報強化移動優先的原則和加強時政新聞、熱點新聞的採訪力量。有了嶄新的“陣地”後,還需要有人才。為此,在流程再造的基礎之上,永康日報社聘請業界專家、學者,跨界培養複合型的採編隊伍,努力讓人才培養模式由“專業型人才”向“跨界型人才”轉變,建設一支符合融時代要求的新聞主力軍。

永康日報:融時代打造縣域媒體跨界發展新格局

2 紙媒跨界佔領主流輿論場,

畫好媒體融合發展“同心圓”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一文中強調:“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和各種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不少讀者的關注度也從紙媒遷移至互聯網空間。紙媒雖然擁有專業的內容創作隊伍,但光靠紙媒已滿足不了當下廣大讀者基於互聯網技術發展而改變的閱讀需求和習慣。在一個縣域之內,傳統媒體能否佔領包括網絡空間在內的主流輿論場,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和目標。為此,早從2014年開始,永康日報就針對永康媒體發展形態,著手主流輿論場的佈局。

首先,針對永康域外做文章。在浙江新聞APP永康頻道、永康日報公號等基礎之上,永康日報在人民日報黨媒平臺、搜狐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百度、抖音等大型新媒體平臺設立官方賬號或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其中,在搜狐所設立的賬號,總閱讀量已超600多萬。在圈層化的互聯網媒體生態體系當中,通過不同平臺賬號發佈不同文章的模式,在逐漸積累不同圈層的精準用戶的同時,也擴大了主流輿論陣地的外延,真正實現媒體發佈“一呼百應”,有效提升了傳播力。

其次,針對永康域內做文章。在永康,自媒體層出不窮,但主要是藉助域外的媒體平臺如微信等設立賬號進行運營的,還沒有出現一家真正以生活服務為主的自有平臺。為此,永康日報在分析本地新媒體生態和8890便民服務中心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推出智能化的“一鍵生活服務平臺”APP和小程序。8890便民服務中心是受當地政府委託設立,也是永康日報的拳頭產品之一。在運營過程中,8890通過電話客服等手段已積累了4萬多用戶。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話客服等手段已滿足不了各種用戶對快捷服務等的需求。永康日報藉助外部力量,著手研發“一鍵生活服務平臺”APP和小程序。“一鍵生活服務平臺”的服務內容以嵌入市民日常生活為目的,主要包括生活服務、政務服務和新聞視窗服務三類,主要針對用戶的行政投訴、政策諮詢、意見建議、看新聞等等。通過一年多時間的運營,目前“一鍵生活服務平臺”用戶已突破10萬。截至目前,永康日報各賬號和平臺的實際用戶數已超200萬,是永康常住人口數量的三倍左右,基本形成從域外到域內、觸及當地各個社會圈層的主流輿論陣地,真正畫好媒體融合發展的“同心圓”。

3 立足本土化傳媒市場,

構建媒體跨界發展體系

過去,紙媒最關注的是如何在“紙面”上吸引讀者,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運用,讀者獲取信息的途徑既便捷又多樣化、個性化,紙媒在根植本土的同時,需要利用多平臺、多介質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在新聞流程、人才再造的基礎之上,永康日報社開始構建媒體跨界發展體系。

首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跨界創造“富媒體”滿足讀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富媒體一詞是PC端時代網絡廣告的專屬語,指在網頁中間幻化出美輪美奐、出其不意或妙趣橫生的廣告畫面。永康日報創造的“富媒體”主要指集圖片、文字、視頻或表情包為一身的媒體形態,以滿足讀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2019年1月22日,在全媒體指揮中心組織的談稿會上,永康日報公號的一名編輯提供了一條新聞線索:諸暨有一位大伯想尋找53年前幫過他的一位永康工匠。當天,指揮中心就指派新聞採集中心、全媒體運營中心記者進行跟蹤採訪。1月23日,集文字、圖片、朋友圈留言截圖和“國興師傅”當年打鐵位置圖等於一身的“富媒體”文章在公號等多個新媒體上推出後,當天中午就有熱心讀者在公號後臺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後,永康日報的各新媒體又多次推出“富媒體”文章,激起不少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的關注。兩家央媒的官方公號幾乎在同一時間轉載了永康日報公號上的推文,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這是破除傳統採編模式和新媒體採編環節之間壁壘後一次難得的練兵。

其次,以服務為導向,更深層次滿足讀者需求,構建新型傳媒產業發展路徑。通過新聞流程與人才再造,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應”,多點化的傳播也讓永康日報的媒體影響力大大延伸。在當地各界人士心目中,永康日報不僅僅是一份報紙,而是一家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新型主流媒體。基於這些原因,永康市政府一些大型項目也找到了報社進行合作。2019年,永康日報積極介入全國十大農村電商典型縣的項目建設投標工作。永康日報的主動作為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肯定,認為佔領主流輿論場、互聯網化的永康日報在當地具有品牌和影響力的優勢,具備操作電商項目的條件。目前,此項目已進行五六個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再次,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跨界進入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助力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事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融媒體時代,媒體融合不僅僅是一個傳播命題,還是一個社會治理命題。目前,“一鍵生活服務平臺”與永康各政府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在公共事件和政府決策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一鍵生活服務平臺”用戶數不斷增多,通過各類生活服務,永康日報與各用戶的黏性更強了。最近,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鍵生活服務平臺”迅速做好疫情的輿情分析和研判,為當地政府做好防疫工作提供了不少決策的依據,如從重點區返永的人數、口罩生產與銷售、抬價投訴等等。根據永康日報所提供的共享信息,相關政府部門及時出臺防疫政策和措施,有效遏制口罩抬價等性事件的發生,真正體現媒體助力基層治理的積極作用。

永康日報:融時代打造縣域媒體跨界發展新格局永康日報:融時代打造縣域媒體跨界發展新格局

原創:胡高進 永康日報總編輯

來源:傳媒評論

公示!浙報集團“疫情時期信息公開和融合傳播的解決方案和積極建議”23篇獲獎課題、稿件名單

浙報記者“胡哥”一頭扎進荊州的ICU採訪20多天,“求國家分配對象”的小護士就這樣進入他的鏡頭

深入武漢疫區採訪50多天,天目新聞記者王堅穎說,這一戰,職業紀錄被一再改寫

速度+溫度+力度+亮度+態度,新媒體戰“疫”報道,把好五個“度”

戰“疫”,讓錢江晚報主戰移動端,這場大考成績如何?

“戰疫”中彰顯責任和擔當,浙報集團發稿4.7萬、總點擊量4.76億

入職3年就成為深晚新媒體產品總監,這位美女小編說,沒有“三頭六臂”,就要練出“獨門絕技”

她的報道,成了高考試卷的試題!她說,去現場,用心感受,新聞才會發光發熱!

深喉線人-窮追真相-不懈監督,這位記者13年的“陽光行動”令人欽佩

時隔16年的“跟蹤報道”為什麼能夠獲得浙江新聞一等獎

從東海之濱的寧波到千里之外的貴州省黔西南州,長篇通訊《一片葉子的追尋》背後的故事

或電話 85311731 853116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