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臂展11米的農藥噴灑機在青翠的麥田裡來回作業,混合著農藥的水霧從機械臂的噴頭上噴出,灑落在冬小麥的莖葉上。遠處三三兩兩的工人,正在清理溝渠裡的淤塞。小麥不是喜水作物,春天以後,雨水會越來越多,這些溝渠必須及早清理出來,讓麥田更通暢地排水。

這片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的農場裡,像這樣的作業已經有好幾天了,農場主人朱春華告訴新京報記者,地裡的小麥馬上就要拔節孕穗,麥田管護的工作正越來越緊張,噴灑除草劑,清理溝渠等,都需要不少人工。而今年的疫情,使得麥田裡的工作變得尤其與往年不同。

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南方的冬小麥開始準備拔節、抽穗,北方的冬小麥也逐漸進入返青階段,農時不等人,中國南北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朱春華的農場裡,人們正在進行田間管護。受訪者供圖

兩個農場 不同的擔憂

南京市六合區的農場,植保機是長租的,就在農場裡放著,隨時可以作業,工人也都是本土本村的人,出工的問題也不大。

朱春華擔憂的是,“眼下最大的問題是除草劑,農場一般都是要用的時候才買,儲備極少。村裡的經銷點一般也都是年底進貨,但如今很難保證充足供應”。

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朱春華的農場裡,工人忙著清理溝渠。受訪者供圖

春節前,農場所在的村已經徹底封村,但隨著春耕的展開,農藥、化肥等農資的供應已經成為村裡的頭等問題。因此,村裡近期已經允許本地的車輛登記後進村,把農資送到村裡,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供應的壓力,但即便如此,他們也還有煩惱,“到三月中旬,就要再次施肥了,到時候是不是有足夠的農資,現在誰也說不好”,朱春華說。

春爭日,夏爭時。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農業生產開始的季節。時至二月下旬,南方的冬小麥與北方的冬小麥都迎來生長的關鍵節點。

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綠油油的小麥田。受訪者供圖

2020年的春天,卻和往年不同,一場疫情不僅改變了城鄉居民的生活節奏,也給農村再熟悉不過的春播、春耕流程帶來了困難。

河南固始縣的種植戶易兵,就沒有朱春華那麼幸運,易兵此前流轉了2800多畝小麥田,種植弱筋小麥,這些小麥主要供應給釀酒企業。弱筋小麥田間管護的要求遠比一般小麥更高,而此時正是追施春季肥料的關鍵期,但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機手現在都不願意出門幹活。

“這些天,我都不知道說了多少好話,求了多少人,才有人答應來下地施肥”,易兵說,“工資漲了一倍,一天200元。成本肯定上去了。但這是必須的,地不等人,地裡的莊稼也不等人,錯過了追肥的時機,立刻就會影響產量”。

小麥是第一大糧食作物,我國從南到北,各區域都有小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廣才告訴記者,“小麥管理是春耕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10架無人機 照顧10萬畝冬小麥

每年的2、3月份,也是李傑最忙的時候。李傑是河南滎陽一家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所在的合作社,不僅從事農作物種植、供給成員間生產資料,同時也承擔著農業社會化的服務。

合作社有5名機手,10架無人機,承擔著滎陽及周邊5個市縣總共10萬畝冬小麥的機械化服務。

李傑表示,“冬小麥返青之後,有兩個最重要的工作,一個是鋤草,一個是控旺。雜草是麥田的大害,要噴灑除草劑。而控旺主要是為了讓小麥長得更壯,不易倒伏,也要噴藥。目前,我們的無人機要完成10萬畝冬小麥的鋤草控旺,大概需要1個月”。

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李傑的合作社中,有10架植保無人機。受訪者供圖

無人機減輕了種植者的勞動強度,在防疫期間,更可以減少人員的接觸。問題在於,並非每個地方的社會化服務都是暢通的,並不是每一個種植戶都能夠順利地完成春耕。

河南信陽市息縣張莊村種植大戶柳學友正陷入交通的困境。柳學友是種糧大戶,整整流轉了1.3萬畝耕地,全用來種小麥。如今,小麥已經返青,但他和機器卻一直去不了地裡。

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息縣種植大戶柳學友。受訪者供圖

“現在是防疫期間,基本上還沒有開工,必要的農資也幾乎沒有儲備”,柳學友告訴記者,“縣裡要求取消封堵村路,但老百姓怕被傳染,還是不敢立即撤銷路障。我辦了本村的通行證,但是,分散在其他村子的麥地,卻沒辦法過去。”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東告訴記者,從當前看,農業生產中運輸、儲備、供給等問題還不算大,但在細節上有很多困難。他說,“對於春耕,國家有全面的部署,包括農資供給、運輸等,2月份都發布了很多保障政策。而且,隨著疫情慢慢減緩,情況也在不斷變好,比如遼寧,已經由一級響應降到了三級響應,此外,很多地方也都出臺了政策,保障春耕的順利進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障礙並沒有完全打通。”

人員流動難 農場改變種植計劃

廣東河源市龍川縣,“土包子農場”的主人王合清,剛剛把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由原定的300畝改為150畝,同時還有150畝的蔬菜種植計劃,也很可能要被迫擱淺了。

“農資都有,但就是沒工人”,王合清說。

疫情下的糧食保衛戰:小麥迎來關鍵時刻

廣東“土包子”農場中,幾個工人正在準備春播。受訪者供圖

王合清的農場有1400畝,主要種水稻、鮮食玉米、蔬菜。春節前,王合清計劃種蔬菜300畝,鮮食玉米300畝,甘蔗220畝,其餘的再種水稻。但一場疫情,使得大部分春節後的種植計劃都變了。

“我們農場平時有十來個工人,農忙時還有臨時請的人,但現在卻只有兩個人,其他的都在外地,回不來”,王合清說,“現在只能等,如果這幾天工人能回來,就按原計劃進行,如果回不來,就都種水稻,因為水稻的機械化程度很高,育苗、插秧都是機器,使用的人工最少,兩三個人也能忙得過來。但水稻不賺錢,一畝地最多賺四五百元,和鮮食玉米不能比,鮮食玉米哪怕是一般情況下,利潤也可以達到千元”。

其實,王合清已經對維持原來的種植計劃不抱什麼希望了,這兩天,鮮食玉米已經開始育苗了,但工人顯然不可能在幾天內從天而降。

在雲南,封路封村仍舊很嚴格,不僅有的地方農民下不了地,甚至就連科研人員也去不了試驗田。雲南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番興明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在西雙版納試驗田裡的玉米已經可以收了,但至今還去不了地裡。

“國家、相關部位出臺了很多政策,不許阻攔春耕,但實際上仍有不少村鎮,農民還是出不了村”。番興明說,“雲南南部很多地方病例都已經清零了,道路也恢復暢通,但在滇中、滇東北,疫情還是比較重的,封村封路現象仍舊存在,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大。雲南是西南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省,有3000多萬畝玉米,上千萬畝水稻,如果過了節令,很可能造成糧食的減產”。

農企復工 但仍受上下游產業制約

我國小麥種植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的主要種植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區域、黃淮區域、北方區域、西南區域等。春小麥則多在西北和東北兩個區域。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有序推動復工復產”,這一要求,在農業生產中同樣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實際上,從春節後,多部門就已經下發了文件,明確要求保證春播春耕的順利進行,保障糧食、蔬菜生產和供應。

按照計劃,今年要確保202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春天的這場疫情,給這一目標的實現,帶來了一定困難。但與此同時,各地也都出臺政策,在全力保障春耕的順利進行。

這場疫情下的春耕,其實也是一場糧食保衛戰。而在初春的2月底,怎樣保障冬小麥返青的關鍵時刻有足夠的物資和人員保障,不僅僅是種植戶能否下地的問題,也包括整個產業鏈條的暢通問題。

王秀東表示,保障春耕,一定是綜合性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比如農資的生產,很多企業早已復工,但復工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保障農資供應呢?並不那麼簡單。我所知道的,就有一家化肥企業,他們已經復工,原材料儲備也沒有問題,可以正常生產,但相關的包裝企業供應不足,也就是說,他們的化肥生產出來後,不能及時包裝,也就無法供給市場了。同時,農機的跨區服務也值得注意,這些年來的,我們國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但很多地方,這種服務都是區域性的,比如以縣市為區域,統一服務,在平常,這樣可以優化利用資源,但在特殊的疫情時期,村裡封路了,區域作業肯定會受到影響”。

專家觀點

“戰疫”之下 仍可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農業是季節性最強的生產活動,儘管國家及各地已經採取了多項保障春耕的措施,但疫情的影響仍不可輕視。

那麼,疫情是否會對糧食安全造成影響呢?

王秀東表示,“按照近幾年的糧食產量和消費看,即便疫情有一定的影響,我們仍舊可以保障糧食安全。以小麥為例,我們的小麥這些年來一直保持著相對平衡的狀態,豐年還能有盈餘,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這幾年來,全國小麥總產量一直在1.2億噸到1.3億噸之間,每年進口的小麥大概有幾百萬噸,主要是調劑品種,比如某些高筋小麥,我們雖然也有培育和種植,但總體的質量和數量仍舊不足,需要進口。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種植面積有所降低,但關鍵要看單產,如果單產能夠保持穩定,那麼小麥的供給就有保障。玉米方面,種植時間普遍較晚,受到的影響也會小一點兒,而且在非洲豬瘟影響下,飼料需求減少了,也會降低市場需求”。

水稻中,目前受影響較大的是早秈稻,王秀東介紹,“早秈稻的育苗和插秧,與疫情的重合度較高,早秈稻只要供給食品工業,這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大一點兒。不過早秈稻產區普遍氣溫較高,目前看疫情下降的速度較快,這有利於降低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封村封路,大量農民工還滯留在家,收入減少,這也有可能影響到以後的農業生產,番興明說,“如果錯過了農時,可能就會有人放棄今年的種植,尤其是小農戶,他們種地的收入本來不高,疫情影響下,種植收入的預期降低,可能就會在疫情之後,選擇出門打工”。王秀東也表示,目前尤其要關注農民的收入問題,這可能影響到種植戶改變今年全年的計劃,進而影響糧食豐收。

不過,隨著各地保障春耕政策的實施和推進,王秀東認為,當前春耕的壓力正在逐漸緩解,“總體來說,問題不大,而且春耕剛剛開始,很多保障工作就已經推進到生產一線了,這對保障糧食生產會起到直接作用”。

新京報 2020-02-24 20:27:09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王紀辛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