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文/月簾

最近學生跳樓事件,頻頻上熱搜,作為一位母親,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就很揪心,孩子本該是最天真美好的年紀,為什麼會輕易選擇自殺?

近日,常州河濱小學生繆可馨,因一篇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任課老師批評“負能量”而選擇跳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在此我們不討論老師的教育問題,但應該引起重視的是我們的應試教育中,孩子本身的心理韌性弱的問題。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事實上,自疫情後復學以來,這類學生跳樓事件頻頻發生:

5月6日晚6點,西安一名9歲的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自殺身亡。

當天老師要求所有同學完成一篇一頁半的作文,下午5點上交。到了4點半左右,女孩給出門工作的媽媽發語音,說自己只寫了 一頁零一行,害怕5點鐘無法完成作業,當時媽媽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在語音裡讓女兒儘快完成。

晚上6點,爺爺從樓下倒垃圾上來,推開孫女臥室門發現裡面沒有人,隨即發現女孩的遺書: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2020年4月26日,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歲高一男生,因學習壓力大,跳樓自殺身亡。

2020年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重傷身亡。

2020年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歲男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吵後,爬出陽臺揚言要跳樓,幸好被派出所營救。

據傳,在今年上海市教委的會議上,曾列出復學後輕生的學生數目,讓人震驚:

從高三初三複課起,上海市跳樓自殺學生24人,其中浦東新區14人,小學生3人。

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些幼小生命的接連逝去,他的背後,是我們只注重教育成績而忽視孩子心理韌性的鍛鍊。

在里約奧運會400米自由泳的賽場上,孫楊輸給了澳大利亞小將霍頓,只摘得銀牌。賽後採訪時,霍頓出言諷刺孫楊,說他是“吃藥的騙子”。面對對手的挑戰,心理韌性強大的孫楊並沒有喪失信心,一蹶不振,在後面的200米自由泳決賽中霸氣奪冠,以驕人的成績宣告泳壇王者的地位。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人生是一場無限的遊戲,提高孩子的心理韌性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哲學家詹姆斯·卡斯在其著作《有限和無限的遊戲》中提出:

人類有兩種遊戲的方式,一種是有限遊戲,比如下棋、考試、做項目,甚至外交談判和戰爭。這些事情都明確邊界,存在明確的開始與結束。

但是,世界上還有另外 一種遊戲,是沒有邊界的,這些遊戲只有開始,然後就必須一直玩下去,直到玩家自己消亡為止,這就是無限遊戲。

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場無限遊戲。沒有最終目標,也沒有勝負之分。只要人活著,這場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也有不同的收穫。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有限遊戲,無限遊戲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所有的有限遊戲,都是人為設定出來的,是假設的,一次考試成績,一次作業,一盤棋,其實是我們約定的贏和輸。其實,輸了又有什麼關係?考試沒考好,也可以再考一次;作業做錯了,那就再做一次;一盤棋輸了,那就再下一次。只要人活著,人生這場遊戲其實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

而玩好人生這場無限遊戲最重要的的條件就是心理韌性。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什麼是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指:面對嚴重威脅,個體的適應與發展仍然良好;在危險環境中良好適應的動態過程;在遭受重大壓力和危險時能迅速恢復和成功應對的過程;體能夠承受高水平的破壞性變化並同時表現出儘可能少的不良行為的能力;是能靈活地適應外界多變環境的能力。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無論自己在什麼環境下,都知道自己一定能行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頭腦上理性說服自己的教條,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自動化心理力量,是一種“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

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對於孩子來說,提高孩子的心理韌性和自我效能感,尤其重要。心理韌性強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她的內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件事我能做好,如果遇到困難,我也一定可以想出解決的辦法。

比如,同樣是面對語文考試,心理韌性強的孩子就很放鬆 ,她們有自信考好,即便基礎題做的不好,還有作文拉分呢;但有些孩子則恰恰相反,他們非常恐懼,覺得準備得再充分都沒有用,因為有個不確定因素是作文。

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完成老師的作業而跳樓的9歲女孩,因老師批改的一篇作文而跳樓的繆可馨,因為被抓,考試作弊被抓後跳樓的中北大學生等等,都是因為心理韌性太差,無法處理不利的環境。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充滿了無數的困難、挑戰,挫折,失敗,而只有心理堅韌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承受這些壓力和挑戰。

心理學家、心理韌性方面的權威專家彼得克勞夫博士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

心理堅韌的孩子在考試中的表現要高出25%。他們睡得更好,出勤率更高,在課堂上更投入,有更高的抱負。他們能更好地從初等教育過渡到中等教育,較少受到欺凌,也不太可能採取反社會行為。

心理韌性強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徐靜蕾第一次做導演時,就有記者問她:會不會擔心票房?

徐靜蕾的回答是:

不擔心,我這人吧,可能成不了頂級導演,但也肯定不會壞事兒,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

諾貝爾獎獲得者格雷格·塞門扎在談論起科研路上的痛苦時說:

“失敗不是悲劇,是要克服的挑戰,要接受事情不會一帆風順,”並強調“失敗了就從頭開始。”

毫無疑問,格雷格·塞門紮成功的原因,不僅因為其卓越的科研能力,還因其超高的自我效能感,超強的心理韌性,這種韌性幫助他一次次的克服了困難,度過了漫長的等待期。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提出宇宙黑洞理論的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在21歲就患上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被告知只有5年的生命,但是他奇蹟般地活了55年,享年76歲。在患病期間,併發症嚴重,經歷了肺炎、氣管切開手術等折磨,即便如此,霍金依然利用輪椅和語音合成裝置進行了多次演講,他的科學研究也一直在繼續。

褚時健從曾經的“煙王”,到71歲時因經濟問題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跌落谷裡,再到85歲的“橙王”,不僅是當今時代的傳奇,也被稱為“影響 企業家的企業家”。他強大的心理韌性在世界來說,都是值得人學習的。

王石曾引用巴頓將軍的至理名言來讚揚他:“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到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這個反彈力就是強大的心理韌性,是人生這個無限遊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幾乎決定了人生所能達到的高度。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心理韌性和自我效能感?

1、多給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賞識孩子,培養孩子的變通思維。

父母要積極反饋孩子成功時的體會,即便是一件事情做得不夠成功,父母也要從中找出孩子做的閃光點來鼓勵孩子,教會孩子以一種變通的思維模式來破解難題,一來可以幫助其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結,在這種親密、安全的情感聯結中,孩子能真正激發內在的活力和動力,二來,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心理韌性和自我效能。

比如,一歲多的孩子,第一次想自己吃香蕉,要吃香蕉就得剝香蕉皮,那麼,家長是直接剝好喂到孩子嘴裡,還是鼓勵孩子自己摸索去剝香蕉皮?顯然,鼓勵孩子自己摸索就是給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最後,孩子通過了自己的努力吃到了香蕉,這樣就可以增強他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韌性。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2、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生理狀態,培養孩子的樂觀思維。

無論是緊張、焦慮、害怕等負面情緒,還是狂喜、極樂等情緒都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降低自我效能感,當孩子有不良情緒時,作為父母應該要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並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能力以及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保持內心平和的方法,幫助其建立樂觀的思維模式。

3、做好挫折教育,幫助孩子增長見識。

適當的挫折可以鍛鍊孩子心理韌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用心陪伴孩子,為孩子提供事實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幫助孩子明白,挫折對生活的正向意義,塑造孩子積極心態。當然,父母提供的幫助不能是教導要求,而應當是引導啟發,如,幫助孩子擴展見識、增加選擇性,通過提問方式啟發孩子拓展智慧和勇氣,從而提高心理韌性。

數名學生跳樓:在這場無限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才是重點

4、孩子以父母為榜樣,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心理韌性。

美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說過:

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做什麼要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大,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影響。而心理韌性水平高的父母往往能營造充溫暖和關愛的家庭,為孩子提供堅實的後盾和支持,培養出全面、獨立、自信自強的孩子。

寫在最後

人生這場無限遊戲中,是由無數場各個維度的大小戰役組成的,而戰爭的勝負並不單單指考試成績的高低,是否考上名校、事業是否成功、賺的金錢的多少來決定,而是包含了勇氣、膽識、戰略方法、眼界、胸徑等,當然,還有心理韌性。一個人的心理韌性越強,越能在人生這場無限遊戲中走得更遠。

我是@月簾育兒關注我,獲得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