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微博評論獲萬贊:你過得不幸福,我怎麼敢快樂?

01

“離經叛道”的papi醬,最近又因為言論,登上了熱搜。

她在一次談話節目中,談到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她曾發了一條和媽媽的聊天記錄截圖,媽媽先是說心疼女兒的辛苦,然後話鋒一轉,開心地去KTV和老姐妹們一起嗨歌了。


Papi醬微博評論獲萬贊:你過得不幸福,我怎麼敢快樂?



當時她的微博下面有條評論是這樣寫的:真的……我媽經常表達我一切都是為你活著,我真的真的很累。


Papi醬微博評論獲萬贊:你過得不幸福,我怎麼敢快樂?



因為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聲,這條評論被頂到了熱評第一。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這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耳熟能詳。

讀書時成績不好,父母說我每天辛苦掙錢,你對得起我嗎?

成年後沒能如他們所願儘快結婚生子,他們說餘生所有的盼頭,就是等著抱孫子,你怎麼能讓我們希望落空?

甚至就連他們爭吵時,也會告訴你,要不是因為你,他們早離了。

這種話,對孩子來說,殺傷力極大。

papi醬說:說這種話,無非是為了表示自己為兒女付出了很多,希望他們能夠認真學習、工作,但是對於兒女來說,就有了一種負罪感。彷彿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兒女造成的。

她的母親,就曾經是這樣。

退休之後,她媽媽整天在家裡發呆,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papi醬力勸媽媽去上老年大學。

一開始,媽媽很牴觸,覺得女兒就是不想天天看見自己。

後來,她真正去了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無比明智的決定。

她不用再每天考慮女兒上班之後,自己一天的時間怎麼打發,她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閒暇的時候,和一些老姐妹去唱歌,跳舞,還能結伴出遊,這樣完全為自己而活的日子,她從前想都沒想過。

至此以後,媽媽一掃退休的失落感,每天都過得很精彩。

如果父母的一生,只圍著兒女打轉,這份愛,對兒女來說,未免也太沉重。

很多父母都覺得,只有兒女過好了,他們才能安心,其實這句話,應該是兒女對父母講,只有父母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舒心了,做兒女的才能安心。

就像papi醬說的那樣:我希望你們的幸福感,不是全都來自於子女。

你們的幸福感應該由很多很多的事情組成。比如你養花,自己吃到一個很好吃的菜,兒女加薪,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組成你的幸福感,而不是僅僅來源於子女。


Papi醬微博評論獲萬贊:你過得不幸福,我怎麼敢快樂?


02

豆瓣有一部評分高達8.1分的臺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在經歷丈夫出軌,被迫離婚後,小偉的媽媽只有一個訴求:我只要我的兒子。

從此,她人生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兒子。她在小偉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不再婚也不相信感情,她變成了一個只為兒子而活的女人。

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的父母,同樣,也會要求孩子給他們同樣的關注。他們的愛,在無形中也是一種綁架,沉重得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一個時間控制器,可以無限制跳轉到過去。

至此,小偉的災難開始了。

只要他有稍稍忤逆媽媽的地方,媽媽就按下時間控制器,讓他回到事情沒發生之前,一遍一遍,直到孩子認錯求饒。


Papi醬微博評論獲萬贊:你過得不幸福,我怎麼敢快樂?



在她眼中,她這都是為了小偉好,為了他的將來。就算現在恨她也沒關係,將來孩子會感謝她。

小偉愛上了一個女孩,媽媽勒令他必須分手,小偉誓死不從,媽媽將時間調回從前,女孩不認識小偉的時候。

備受折磨的小偉嘗試自殺,可是每一次,都被媽媽用控制器救回來,就連死,小偉都沒有自主權。

小偉問媽媽,“你到底還讓我再死幾次?”媽媽回答“死到你選擇活下去為止”。

這個媽媽,打著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的旗幟,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捆綁在一起,一旦有不可控的時候,就變得歇斯底里。

雖然是個虛構故事,但這種畸形、恐怖的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完全將自己的一生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病態的愛。

以前寫過朱雨辰媽媽對他過度的愛。北京嚴寒的冬天,媽媽給他做雞毛菜,弄得手上滿是裂口。

朱雨辰不吃,媽媽就把受傷的手伸過去:你看,媽媽為你挑選,手都裂了。


Papi醬微博評論獲萬贊:你過得不幸福,我怎麼敢快樂?



朱雨辰當時就說了一句:你這是要逼死我。

不管朱雨辰在哪兒拍戲,她一定要親手給他做飯,還非要搬到北京來照顧兒子。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汁,十年如一日,朱雨辰不喝都不行

細想一下,這種愛,真的令孩子感到窒息。

大部分的人在成為父母之後,似乎“自我”的部分,就被壓縮得很小。他們的一生,都在竭力為孩子奉獻著。

年輕的時候,為了孩子吃更好的奶粉,上更好的小學而忙碌奔波,等孩子成年之後,就為了孩子的終身大事,房子而憂心不已,等到孫兒出生之後,又燃燒自己的餘生,把下一代撫養長大。

他們將自己的幸福和信念,寄託在孩子是否幸福上面,卻獨獨忽視了自己。


03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有一個特別酷的媽媽是什麼體驗?

高贊回答來自網友“大白狗腿”。

八十年代,她媽媽因為成績優秀考上大學,為了當上老師去內蒙古支教了兩年。

為了當一個好媽媽,她利用工作之餘主修教育學,幾年後,拿到學歷。

後來,學校領導讓她帶畢業生論文,媽媽想提升自己的學歷,開始準備考研。那段時間,她下班之後就照顧兩個孩子,哄睡完就開始挑燈夜讀。之後,拿到了碩士學位。

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兒女而放棄自我成長,她覺得這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為什麼要因為兒女而放棄自己的人生?

後來,兒女陸續出國讀書,媽媽又開始學習英語。等她後來去國外看女兒的時候,已經能夠和美國鄰居相談甚歡了。

她這一生,生下一雙兒女,但她不像別的媽媽那樣,放棄事業和個人愛好,把自己全部放到“媽媽”這個身份中,對她來說,即使成為一個母親,這個身份也不是她的唯一。

她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換取孩子的成長,相反,她教養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帶領他們一起成長。

她媽媽說的一段話,我覺得非常好,與諸君共勉:

記住,在有孩子之前,沒有一個人值得你去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原則,包括你未來的男友,甚至是老公。等有一天你有了孩子,你可能會本能的為他犧牲,但是一定要記住,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妻子和母親。


很多女人,終其一生圍繞著孩子和家庭打轉,很少把自己的訴求排在前面。

有很好的工作機會,為了孩子甘願囿於廚房,想買漂亮的衣服又捨不得,咬咬牙轉身給孩子買了昂貴的玩具和衣服。想去看看世界,一想到這錢能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於是又放棄了。

你覺得這是無私,但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負擔。

  • 媽媽不開心,孩子怎麼敢快樂?


相信我,媽媽如果活得不開心,孩子是不敢快樂起來的,因為他認為媽媽痛苦,而他快樂的話,這將是對媽媽最大的背叛。

  • 媽媽把自己綁在孩子身上,孩子怎麼能飛的高?


一個人只要對自己負責就是最好的事情,要是他時時刻刻要另外一個人的事情事無鉅細地綁在自己身上,未免太累了,又怎麼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 媽媽都不愛自己,如何獲得孩子的愛?


先愛自己,再獲得別人的愛,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一個歇斯底里的母親,一個蓬頭垢面的母親,一個操控欲極強的母親,恐怕連自己的孩子都會懼怕的。

很多時候我總在想,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我想了很久,我覺得應該是四個字:相互成全。

父母解開自己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飛的更高更遠,同樣的,孩子也要停止自己對父母的索取,讓他們在奉獻一生後,能夠有更多的條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好愛自己。

這就是相互成全。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爸爸或者媽媽,不是你們唯一的身份,你們有權利,為自己,獲得更好的人生。

而兒女,亦會由衷地替你們感到開心。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