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鲁菜随想,一起走进宫廷菜

如果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那么美食让人一往情深,吃过的记忆,深深印在脑海,余味绕梁,久久不息,一起走进孔子,感受宫廷菜中的孔府菜

孔府菜是中国官府菜中历史最悠久的一脉。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观点,尤其“不时不食”和“色香味形器”的讲究,对我国的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舌尖上的美食,鲁菜随想,一起走进宫廷菜

食材考究,精选山珍海味、瓜果菌蔬等。厨艺精湛,包含多种功夫技法,刀工、吊汤、成型……每一步加工都精工细作,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孔府名菜。

烹饪最见功力的就是“五味调和百味香”,孔府菜滋味醇香,不极致、不冲突,浓淡颇为平衡,烹调中的“味之和”与儒家思想的“中和”相一致。从原料配伍、烹饪调味、火候的轻重缓急、外观的形状色泽,上菜的节奏等相互协调,追求和谐的整体效果。

孔府风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八仙过海闹罗汉——孔府大菜之首

乾隆去过七次孔府,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朝拜更多,从而“孔宴”闻名四海。

“八仙”指八种海鲜,“罗汉”指正中的鸡。

特点:原料多样,汤汁浓鲜,色泽美观,形如八仙与罗汉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庆寿宴中的第一道大菜,原料多样,汤汁浓鲜,色泽美观,形如八仙与罗汉。作为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相传清咸丰二年,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之母大寿的时候,孔府内举行祝寿活动,长达20天之久。一日,将寿宴设于戏楼前,主灶的厨师为了讨老太太欢心,制作了一道与祝寿活动相吻合的菜品,作为第一道热菜上席。当侍者把这道菜肴献上的时候,恰好戏台上的锣鼓敲响了,一时间,鞭炮锣鼓齐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老太太见状十分开心,就向侍者询问菜名,侍者答曰“八仙过海”。陪坐一旁的衍圣公觉得菜名虽有雅意,但未能完全体现寿宴的热闹气氛 ,但见中间有一圈肉饼,就问此饼何名,侍者答曰“罗汉鸡饼”。衍圣公听后便道,此菜就叫做“八仙过海闹罗汉”吧。

当朝一品锅——乾隆亲赐名

用当年乾隆御赐的最大一件餐具盛菜就叫“当朝一品锅”。

禁忌:鸭肉与甲鱼同食,易引起水肿,腹泻,令人阳虚;与板栗同食易中毒;与杨梅同食会有生命危险。

清朝将孔府列为当朝一品官的官府,皇帝对孔府用鸡、猪蹄、鸭、海参、鱼肚等各种珍贵原料烹制成的汤菜,赐名为“当朝一品锅”。一品八珍盅需要经过八个小时的炖煮,加上两个小时的调试,十个小时以后方可上桌,做到了极致。

舌尖上的美食,鲁菜随想,一起走进宫廷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