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时,身体到底怎样,是真的不好还是被黛玉夸大了?

向姐风马牛


如果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对贾府走马观花式的鸟瞰与“遥摄”,那么,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则主要是借助于林黛玉的视觉对贾府进行登堂入室的详察与“近拍”。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这一回把贾雨村和冷子兴所说的“峥嵘轩峻”“气象不同”具体化了。读者随着黛玉的脚步,绕过有石狮雄踞的“兽头大门”,由西角门进入贾府,步甬路、经游廊、过穿堂,进正房、入厢房、见抱厦、转屏风、穿仪门、绕影壁……深宅大院,令人晕头转向;“雕梁画栋”,使人眼花缭乱。果然不愧是钟鸣鼎食之家,花柳繁华之地,富贵风流,“轩峻壮丽”。作者用“移步换形”的笔法,十分自然地写出了贾府的非凡“气象”,初步交待了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作者在这一回用的是“互见法”,即:一方面,从黛玉眼中写出贾府诸人;另一方面,又从贾府诸人眼中写出黛玉。

黛玉聪明灵慧,又曾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所以进得府来,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作者巧借这位远方来客的静观默察,向读者介绍了贾府的各色人物:“鬃发如银”、位尊心慈的贾母,“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迎春,“顾昐神飞”、“见之忘俗”的探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惜春,以及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纨等。这些人物,作者均用略写,一笔带过,而用浓笔重彩写了两个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

王熙风的出场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伴随着“后院”一阵笑戸,“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喧哗而至。致令黛玉大感不解:“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通过黛玉的目光,我们打量着这位“彩绣辉煌”、“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丽人”,原来她就是“凤辣子”。主角一旦登场,便统治了整个舞台:她先是“携着黛玉的手”夸其“标致”,说她竟象贾母“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接着又“可怜”黛玉命苦,感叹姑妈去世,假戏真唱,竟至“用帕拭泪”。而当贾母批评她不该招其伤心之后,她便立刻“转悲为喜”,连道“该打”。王熙凤的这番表演,与其说是给黛玉看的,不如说是给贾母看的,她是通过取悦于黛玉来讨好老祖宗。她是那么“红”,红得“放诞”;又是那么“忙”,忙得乖觉。关于王熙凤的出场,甲戌本脂批说:“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评得的当!

贾宝玉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人物,作者写他的出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技法。黛玉对宝玉,早年听母亲说过,进贾府后又听王夫人专门谈到,可是直到见过了所有的人,在贾母处吃完饭、嗽过口,一边吃茶一边闲聊时,才听丫环报道:“宝玉来了”。黛玉作为一个初来乍到者,她对宝玉的第一印象应当有两点:一是“眼熟”。她原想着宝玉定是个“惫懒人”,但一看到他那披金挂银的服饰和那“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的表情神态,便觉得“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一样。二是痴狂。当宝玉听黛玉说她“没有玉”后,“登时发起狂病来”,摘下玉“很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对宝玉的“摔玉”,黛玉并不理解,事后独自“淌眼抹泪”,自怨自艾。其实,这是宝玉对黛玉的一种特殊的尊重。在贾宝玉看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高”;“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是“下”。那么,既然面前这位“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玉,自己怎么配有玉呢?

“黛玉进府”也是对黛玉的第一层“皴染”。这一回从贾府人眼中写黛玉共有三处:一处是在贾母初见黛玉、思及亡女一哭再哭,经大家劝住之后,作品写道:“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遥遥的为黛玉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第二处是王熙凤出场之后,“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夸赞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王熙凤的话有两层意义:一是进一步说明了黛玉的美貌可人;二是说明了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地位。第三处是在宝玉出场后。宝玉是专在女孩儿身上留心的,所以他进屋之初,“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知是黛玉。等到他见过王夫人回来“归了坐细看时”,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这里用的完全是一种“大写意”笔法。如果说前两处简洁交待了她的外貌和体质的话,那么这里则用诗化语言勾划了她的神韵和气质。经此三番点染,一个“聪明俊秀”又多病、多愁、多情的林黛玉,便跃然纸上了。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黛玉身体弱应该是真的,但没有严重到要命的程度,有点夸大了。

第三回中,通过荣国府众人之眼交代“怯弱不胜”、有“不足之症”,黛玉自己也说“从会吃饭就会吃药”。

再联系林如海、贾敏都算短寿;林如海子嗣艰难,有个儿子才三岁就死了;林如海几房姬妾都没生育等情况来看,林家的生命长度基因可能有问题啊!

但是,从小说中的具体描写来看,黛玉的病情似乎也不严重,不过是春秋季节咳嗽,应该是身体弱、免疫力低、换季时容易过敏导致。

第八回中,黛玉追踪宝玉逛到梨香院,打趣宝玉,吃了饭以后一起回贾母处,精神好得很;

第十六回中,黛玉从苏州返京,千里远行,回来以后忙着安排打扫房屋、分派礼物送人,一点儿也看不出身体弱;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大家折腾了一夜都没睡,第二天中午宝玉怕黛玉吃了饭就午休影响消化,特意去闹腾黛玉,两个人讲说小耗子精故事,打打闹闹,身体挺好的。

只不过,后来在“金玉良姻”的精神压力下,想到自己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寄人篱下、婚姻无望,黛玉焦虑不安,夜夜失眠,一年睡不足十觉,严重损害了健康。

最终,在一个大的变故下(可惜后面的原著不见)泪尽而逝了。


潇湘竹48


林黛玉进贾府之前身体确实就不好。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样写道,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颠颠,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这里林黛玉很明确的说出了自己有“不足之症”,也就是他的病。而医治这种病的办法有两个 : 一个是出家,一个是不许哭也不许见外姓人。当然这是和尚的治疗办法。而他家里的治疗办法,就是让林黛玉吃“人参养荣丸”。

我们说林黛玉是有病的 : 一则由他自己说出而明,一则由和尚诊断而明,另一则由他家人选择了治疗办法而明,特别是诸多名医指药配方,这些都能证明林黛玉确确实实是有病的。

当然她进贾府后,总是悲伤于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以及不断地哭,这个都加剧了他这个病的严重性,最终泪尽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