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作者:朱炳东

1979年2月17日6时40分许,42军126师在43军坦克团的引导下,向越南东溪实施穿插作战。43军坦克团1营提前15分钟占领东溪,胜利完成作战任务,成功切断了4号公路,为跟随的42军坦克团搭乘42军124师步兵经侧翼向高平迂回,围歼高平之敌打下基础。使我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役主动权,实现了上级的作战意图。

43军坦克团一营的成功穿插,堪称经典,赢得盛赞,战后评价:那兰山口,他们是撞出来的;班翁泥塘,他们是犁过来的;靠松山天险,他们是飞过来的。当时,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带领“前指”,经坦克兵开出的路到达东溪后,感慨地说:这哪是路啊!这是你们坦克兵硬撞出来的,是用你们钢铁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拼出来的胜利之路!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蛇谷奇兵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铁甲008

战后对比发现:43军坦克团一营是东线穿插部队唯一在指定时间内抵达目标地域的单位。以此战为原型背景的众多影视、文学作品,有《峡谷奇兵》《铁甲008》等。东溪穿插,成为我军装甲兵作战教学的“一号战例”,供后人学习研究。

战后总结,在肯定这一光辉战例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起先了检讨,认为东溪穿插虽然成功,却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后续部队与步兵在中途曾与坦克一营脱节,另一路步兵4小时后才到达东溪与坦克一营会合,单靠43军坦克团一营剩余的坦克,是无法单独守住东溪的。如果不是越军惊慌失措,我军会面临极为不利的局面。

当然,这次穿插作战并不是拍脑袋的行动,而是经过缜密的战前谋划。从总参到广州军区,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批多久经沙场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作战计划经过他们反复思考。比如考虑到南方的42军装备的62式轻坦装甲单薄,特意把装备59式中型坦克43军坦克作为开路先锋。事实证明,59式比62式更能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开路先锋林梦珠乘坐的坦克被越军击中18次,仍然开到了东溪。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战后,军委授予43军坦克团1营“英雄坦克营”荣誉称号,授予坦克1连“英雄坦克连”荣誉称号,武汉军区授予坦克1连指导员林梦珠“战斗模范”荣誉称号】

穿插作战中,坦克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行进困难。除了战损的,陷于河流中的,还有其他损失。据参战老兵回忆:在一个山路拐弯处,不止一辆坦克由于炮筒向前,猛地插在前面的山体上,致使坦克翻落山崖,后面的坦克将炮筒转斜才得以前行。此外,由于没有足够的装甲车,部分步兵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坦克上,遇到越军突然袭击,一时躲不开,导致出现死伤。路上,被击毁的坦克,散落的装具,烈士的遗体,不忍睹视。

坦克一营为坚决完成穿插,顾不得步兵是否相随,全力闯过靠松山,越军这才清醒过来。只有两个连的越军地方部队,把后续穿插后续部队拦了下来。43军坦克团团长王修伦钻出被打坏的坦克,被惨烈的战场震惊了。他急忙上了另一辆坦克,坦克团政委吴步坤、副团长孙辉接替指挥。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在东溪穿插作战中,我军一共有6位师团级干部伤亡,这在整个对越还击作战中是绝无仅有的。原因之一,是我军的指挥坦克、装甲车都竖着与众不同的天线

。有经验的越军对此很清楚,集中火力攻击指挥车,造成我军指挥员伤亡。其中,42军126师副政委林凤云、43军坦克团政治处主任陈佃合、42军124师372团麦林达牺牲,负伤有43军坦克团政委吴步坤、副团长孙辉、124师372团副团长向学华。在一个地域的一场战斗中,伤亡如此多的师团职指挥员,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仅此一例。而越军部署在这里的,只是一个地方部队的独立营。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2区1排18号,林凤云烈士墓(1928-1979)。1979年2月17日,42军126师副政委林凤云乘装甲指挥车,指挥43军坦克团和126师奔袭东溪,在靠松山遭越军伏击牺牲,系1979对越作战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副师级干部】

后续部队临近东溪时,有一座木桥被前面的坦克压垮,为架设桥梁、降低河岸高度,又耽误了几个小时。后续坦克抵达东溪,已是暮色苍茫,幸好此时战斗已停止。

穿插作战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作战计划存在一些瑕疵。一般来说,制定计划的人对自己的计划都是信心满满的。会出什么岔子,在制定计划时考虑不太多,纸面的计划看起来总是很完美。如果我们的对手是军事强国或者与我军战技术水平相当,这场穿插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损失。

这次穿插作战,有一个细节曾被提起:狂飙的43军坦克一营军官,看地图认为已到了东溪,实际上还在穿山越岭。几个指挥员下车对照地图讨论后,决定继续前行。这也暴露出穿插作战计划不周,以及战前准备、临战训练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有资料显示,战前印度军队曾与越军交流,评价认为我军的技战术水平相较于1962年对印作战,有明显下滑。当然,军官识图用图、判定方位错误,固然有军事专业素质问题,也有地图的问题。1978年底我军紧锣密鼓准备作战时,很多参战部队领到的地图,还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绘制的老旧版地图。

开路先锋林梦珠的坦克在山垭口被越军放置的大石块挡住去路时,无法获得支援保障,只能勇敢地用钢铁身躯去撞击。从布局关到东溪有五座木桥,我军虽然设有保障队,却没有架桥的工程车辆,也缺少足够的坦克伴随前进的装甲车运兵车,没有对道路是否适合坦克行进做详细的战前侦察。客观地说,这些细节暴露出战前准备不充分的问题。时间急迫,并不是充分的理由,因为作战筹划早在越南人攻入柬埔寨就开始了,如果早计划、早筹划、早准备,就不会出现上述一系列准备不周的问题。

东溪穿插,伤亡6位师团干部,对越作战仅一例:因天线暴露?

越军伏击阵地

战争是最好的课堂。战后,针对暴露的诸多不足,我军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改进。比如“81杠”替代了56式半自动,给士兵全面配发钢盔,研制架桥坦克等,对基层军官的培养也更加规范和严格。弘扬光荣传统,正视存在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正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