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下村位于公明街道西部,距离街道办事处1公里,东北临西田村,北依李松蓢村,东与上村相邻,西北靠燕罗罗田村。该村坐落于丘陵谷地中,北面有茅洲河流过,有西田水库。

村名由来

下村始建于南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因陈氏先祖从东莞县到公明水贝村开基立围而形成,系原水贝村的一部分。因为源自该村上游有一支水源,该村受到威胁,故在村的上游筑建一长堤,阻隔分流,使水源既有利于村内的农业耕作,又可背离洪水浸村的灾害,故作“水贝”。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陈氏先祖立村时,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后来繁衍日盛,村落有上下之分。1953年,水贝村进行土地改革,以永北和东边头为界,即永北水渠为界,将水贝村分为上村和下村,东边为上村,西边为下村。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以前,属东莞县周家村墟。明万历元年,从东莞县析出新安县,下村所在的水贝村属新安县管辖。民国时期,属宝安县公明墟。新中国成立后,属宝安县公明乡。1983年,属宝安县公明区。1993年,属宝安县公明镇。2004年,属宝安县公明街道下村社区。2007,属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下村社区。2018年9月,属光明区公明街道下村社区。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下村自古以来以农业种植为生,主要种植水稻、荔枝等农作物,养殖畜禽及鱼类。现时经营以厂出租和村民房屋出租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村集体分红、房屋出租、工资性收入等。

姓氏溯源

下村主要姓氏有陈姓、文姓和温姓。

据记载,陈姓祖先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为避战乱,从江西赣州府石城县迁移至广东南雄保昌县,后移居东莞县七都塘派村,南宋保祐三年(1255年),陈氏五世祖文达公离开塘派村,到水贝开基立围。陈氏先祖立村时,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后来繁衍日盛,村落有上下之分。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文姓系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人,其先祖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从松岗潭头大围一村迁居至此。

温姓祖先于宋元符三年(1100)从福建漳州迁居至广州白云山,宋末元初迁至松岗红星村,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迁居至此。

截至2015年,下村户籍人口13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0000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200人。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方言深圳西路白话。

古建遗存

传统民居

下村现存有广府民居100座。代表性民居有“贻燕围”和陈泽富府邸,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属于一个“小围”,四周原来有一圈水塘,都北有一门楼结构,旁边用红砂石砌积而成。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陈泽富的官邸和“贻燕围”

陈泽富的官邸和“贻燕围”隐藏在下村民房的深处,历经一百五十多年,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景象,一座座破旧的古屋衰败而凄凉,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再。据陈泽富府邸大门的楹联是:“贻谋千载远,燕益万年长”,这是嵌“贻燕”二字为首的对联。陈泽富的官邸虽陈旧,但仍存上下三进的飞檐瓦房,可见当时陈家府邸和“贻燕围”多么风光气派。据说当时府邸门前有大水塘,围墙与府邸距离十米开外,把水塘的水引进用于护墙的壕内,防止外贼入侵,足见“贻谋千载远”。

石狮

下村有两对历经百年风雨却依然保存完整、惟妙惟肖的石狮,雄踞于下村社区广场路边两侧,其雕刻工艺精细,前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活灵活现;而另外一对则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前方,形态娇憨可爱,有愉悦迎宾之态。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这两对石狮是清朝咸丰皇帝给陈国泰和陈泽富两位平定叛乱有功将军的嘉奖。咸丰皇帝传旨特制了两块“显武将军”牌匾赐予两位将军。

文革时期,两块“显武将军”牌匾被劈掉烧毁,因为缺少石料,四只石狮被村民用来铺桥,埋在污泥中。1976年,下村居民自发将四只石狮从污泥中挖出,一对石狮放置在社区广场,另外一对就安放在文体活动中心前方。当地老人说,这两对石狮已经成为“镇村之宝”,逢年过节或是小孩上学,都会到这石狮面前虔诚祷告,祈求保佑。

朴园陈公祠

明末清初(约300年前),陈氏家族在水贝村建起三间相连的宏伟祠堂,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这就是位于现在下村小学内的朴园陈公祠。陈氏祠堂在清末民初进行过大修。祠堂朝北,前中后厅均为抬梁式屋架,有七架梁。塾台正下方有花草等图案,为砖木结构。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泰宇陈公祠

泰宇陈公祠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坐朝北,前厅明间设门,次间设须弥座塾台。还设有耳房,两间三进,砖木结构。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东宝中学

1944年冬,东江纵队政治部为了培养抗日班干部,决定由东宝行政督导处主办(主任谭天度、副主任何鼎华、王士钊),创办东宝中学,校址设在原宝安县的公明水贝村陈氏祠堂内(即朴园陈公祠), 这是东宝地区第一所抗日民主学校。东宝中学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地方自治根据革命需要建立起来的一所新型的特殊的革命学校,类似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学校具有明确的办学宗旨,明确的办学方针等显著特点。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据文献记载,东宝中学的校长何思明是一位曾留学美国的民主进步人士,副校长曾劲夫早年留学日本,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多年。1945年春,东宝中学正式开学,办有两个班,一个简易师范班,一个初中班,学生人数最多时达130人左右。当时,校长和老师曾带领同学们到地主家征粮、到敌伪交界区演话剧。东宝中学的开办,使一批怀着一股抗日救国革命热情的来自宝安和东莞的热血青年,积极投身到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945年10月,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东宝抗日根据地战云密布,国民党军队疯狂向东宝地区进攻,东江纵队为避免损失,保存有生力量,实行战略撤退,东宝中学被迫停办。东宝中学停办后,陈氏祠堂还曾作为公明中学的校址,后来下村小学也曾使用一段时间。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东宝中学修缮工作有序开展

1956年9月,东宝中学恢复办学。1960年9月,东宝中学更名为公明中学,现址在公明红花山。

2004年8月,东宝中学旧址(朴园陈公祠)被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宝安区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2018年6月,光明区开始对东宝中学旧址进行修复工作。

文化撷英

开灯

每年正月初十,下村为举行开灯。有村民生子添丁,就会到村中的宗祠入契开灯,报上男丁家长姓名和该男丁姓名及生辰八字,男丁自此记入陈姓族谱,成为陈姓族人一员。

牛出生日

解放前,下村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位牛出生日,有牛的家庭要给牛做生日,以报答它的恩情。那一天,无论农事多忙也不准牵牛耕地,让牛休息一天,割新鲜草料回来喂牛吃饱。小孩要穿上新衣,给牛抓净虱子或蚂蟥。

村史名人

陈九畴

陈九畴,为进士出身,曾任南京凤阳县尹,为官清廉,待人宽厚,关心贫苦百姓,断案公正,为狱中错案平反,并筑河堤修水渠利商民, 获得广大民众的称赞。

光明下村曾出了两个将军,皇帝还赐了匾

陈国泰、陈泽富

清朝咸丰年间,水贝村陈国泰平定台湾有功,皇帝封他为镇卫将军,后来皇帝派他去征讨四川起义军时,陈国泰年事已高,恐难胜任,便在皇帝面前推举陈泽富任副先锋。皇帝准奏,但由于当时陈泽富官职很小,只是个把总,出于出征需要,便传谕封为镇台,“把总上镇台”原由于此。

陈泽富跟随陈国泰出兵正四川,浴血奋战凯旋以后,皇帝加封陈泽富为显武将军。后来辽东又发生农民起义,他们再一次奉旨征讨且旗开得胜。为表彰他们的功劳,咸丰皇帝传旨特制了两块“显武将军”牌匾赐予两位将军,同时还专门派官员从北京护送这两对石狮到公明水贝村赠予这两位将军。多年以后,陈国泰病死,陈泽富也解甲归田在村里建造官邸和“贻燕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