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理財產品,儘量不要在銀行購買!

來源:每天開心的進步

原標題:有兩種理財產品,儘量不要在銀行購買

談到家庭理財投資,大家都有自己的心得。

很多朋友會運用儲蓄、銀行理財、股票、房產等手段,管理自己的財富,實現財富安全穩定的增值。

尤其是銀行理財。

隨著銀行業務的線上化,銀行在官方app裡面提供了非常多的理財產品。

大家只需要打開銀行的官方app,就能很方便的購買各種理財產品。

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適合在銀行購買。

本文,會給大家分享一下,有兩種理財產品,儘量不要在銀行購買。

# 01 儘量不要在銀行購買股票型基金

打開銀行的官方app,能在理財頁面看到大量的基金。

這些種類豐富的基金,給我們投資理財提供了很多方便。

基金也分很多種,比如貨幣型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等。

我的建議是,儘量不要在銀行購買股票型基金。

主要的原因是,在銀行購買股票型基金,不太划算。

購買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的時候,是要繳納申購費的。

這個申購費不低,比較常見的是 1.5%

如果買10萬元的股票型基金,申購費就要繳納 1500 元。

早期銀行的股票型基金申購費是不打折的。現在隨著互聯網基金渠道競爭太厲害,部分銀行也開始打折銷售了。目前我見過的申購費最多也就打4折。

銀行理財部門銷售股票型基金,賺的就是申購費。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兩種理財產品,儘量不要在銀行購買!

那麼,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應該去哪裡買呢?

我建議是大家直接去基金公司的官方app上購買。

現在主流的基金公司,都發布了自己的官方app。

避免做廣告的嫌疑,這裡我就不介紹大家下載哪個公司的app了。大家去那些大的基金公司的官網,都能找到app下載的鏈接。下載註冊之後,很方便就能購買基金。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是申購費,是靠基金的管理費賺錢。

所以基金公司在申購上,會給很大的折扣。

很多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申購費可以達到 1折,甚至0申購費。

而且在基金公司不同的基金之間做轉換,速度也是特別快,還沒有轉換費用。

如果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解釋:

在基金公司購買股票型基金,就相當於廠家直銷。

通過銀行去購買股票型基金,就相當於通過中間商去購買。

廠家直銷自然會更省錢。

拒絕中間商賺差價,可以讓我們節省很多不必要的費用。

# 02 “紙”系列產品,不建議大家在銀行購買

很多銀行提供了一下“紙”系列產品。如“紙黃金”、“紙原油”等等。

這些紙系列產品,不建議大家在銀行購買。

原因如下:

(1)這些紙系列產品,背後其實是一些大宗商品的包裝。銀行的主營業務是存款貸款。大宗商品的投資不是很專業。

最近特別火爆的“原油寶”事件,大家也看到了。石油期貨在到期日最後一天流動性很差,明明應該提早移倉,但是銀行居然沒有提前幾天移倉。導致了很多投資者遭到了很大損失。這裡我不說誰對誰錯。單單一個風險控制,銀行方面做的就很不專業。

(2)很多朋友對大宗商品缺乏瞭解。

一些朋友連股票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對於這些紙系列產品對標大宗商品更是缺乏瞭解。對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很難判斷。大宗商品的價格和國際政治等因素關係很大,普通用戶很難把握。

對不瞭解的東西進行投資,風險比較大。

(3)紙系列產品,價差比較大。

銀行提供的這些紙系列產品,買賣價差都比交易所大。買的時候要多花錢,賣的時候要少賺錢。這中間的價差是銀行的利潤。

如果真的想投資大宗商品,那麼完全可以去交易所投資。可以省掉很多的交易費用。(強烈建議普通人不要去碰大宗商品。)

-------

網上有一些文章,會說“紙系列”產品如何如何好,比如購買方便,門檻低等等。“紙系列”產品可能有一些優點,但是基於上面的三個原因,我強烈不建議大家在銀行購買“紙系列”產品。

# 03 總結

上面介紹了兩種不建議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

但是並非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要在銀行購買。

銀行還是提供了很多非常方便快捷的理財產品服務。

比如,貨幣基金,或者N天理財產品等等。能在比活期利率高的情況下,提供一定的流動性,是很好的理財產品。

理財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也是一個自己認知不斷提升的過程。希望大家能不斷提升理財的意識和理念。在通往財務成功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