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力“理財” 收益、成本“倒掛” 有企業忙“套利”

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今年以來有781家上市公司購買了各類理財產品(主要為銀行理財和信託),累計購買金額達到3524.32億元。而去年同期對應的數據分別為919家和4637.13億元。整體來看,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同比減少了138家,購買理財產品累計金額同比驟降24%。

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理財規模同比降24%

多位上市公司人士表示,一些上市公司業務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持有現金的意願增強,降低了投資額度。與此同時,在基準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縮水,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的意願也在降低,近期更有多家上市公司宣佈加大證券投資額度。

上市公司大力“理財” 收益、成本“倒掛” 有企業忙“套利”

上市公司大力“理財” 收益、成本“倒掛” 有企業忙“套利”

國商信聯的專家稱,整體來看,上市公司中的傳統理財大戶變動不大,不過累計理財金額在1億元-50億元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減少。

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2020年以來認購理財產品累計金額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50億元-100億元的有2家,10億元-50億元的有66家,1億元-10億元的為526家。

2019年同期的數據顯示,理財產品認購累計金額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50億元-100億元的有4家,10億元-50億元的有87家,1億元-10億元的有614家。

儘管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的規模整體縮水明顯,但也有不少公司加大了購買力度。部分一季度業績大增、現金充裕的企業也在大力“理財”。

企業資金“套利”圖景:理財收益、貸款成本“倒掛”1個百分點

手握上億元閒置資金,仍向銀行申請貸款,億聯網絡(300628.SZ)因此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出乎意料的是,億聯網絡的回應如此直白,其回函指出,公司2019年平均理財收益在4.2%以上,2019年8月至今的新增貸款平均成本為3.2%,貸款成本遠低於平均理財收益率。

隨著近期央行密集降息、降準等操作,結構性存款、票據貼現利率、短期信用債券、銀行理財等產品出現了“倒掛”。

“套利”空間顯而易見,資金空轉問題該如何理解?

對於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出現的“套利”,有人稱之為資金空轉、貨幣空轉。部分企業目前手握巨量現金,買入理財或結構性存款,同時又申請貸款或發債。監管已注意到這些問題。

國商信聯的專家表示,客觀而言,目前市場化資金價格處於歷史低位,通過發債、票據貼現等獲得的融資,買入理財或現金管理都存在空間。存在套利事實,但不應簡單歸於套利。他認為,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微觀化觀察,央行調控金融市場,是通過調控短端利率,最終影響長端利率。隨著短端利率的調整,就會有一系列的“套利”空間,微觀主體或者金融中介就有主動意願將貨幣政策向下傳導。

“套利”在金融學中是一箇中性概念,是促進市場均衡,讓市場效率得以發揮的一個重要機制。體現在銀行層面,近期貨幣政策是從銀行的資產端開始調整,再向負債端傳導,實際上就是利率市場化的傳導過程。

低風險投資哪家強:選銀行理財還是大額存單?

春節之後,資金市場利率呈進一步下行趨勢,餘額寶類貨基產品收益率跌破2%,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也處在下滑趨勢,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不多。

“全球疫情有可能在二季度末才會逐步進入拐點,全球市場波動仍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受此影響,部分高風險投資類產品發行有所放緩,投資者風險偏好保持在中低位,而穩健型、低風險投資得到更多客戶的追捧。”國商信聯的專家稱。

從上市公司認購的銀行理財產品來看,結構性存款佔比較去年明顯提升,成為上市公司理財的主流產品。一位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受市場流動性充裕等因素影響,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且不再承諾保本。貨幣資金收益率屢創新低,結構性存款收益率相對高一點,因此成為不少上市公司的選擇。

證券投資是另一個方向。近期A股市場持續低位震盪,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明顯成效,A股市場繼續下跌的空間可能有限。或許是出於抄底思維,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宣佈調高證券投資資金額度。

儘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同比驟降,但自3月下旬以來,已經有多家公司發佈購買理財產品計劃的公告,計劃投入額度從數億元至數十億元不等。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理財計劃,其中不乏百億元級的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