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很少有非專業人士能說清我們口中常說的"五十六個民族"到底是哪五十六個,更別說他們的發展歷史如何。且不僅是如此,對於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曾出現過的各個民族,絕大部分人也只是一知半解,對一些民族甚至從未聽聞。

不過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他們仍舊值得我們去探尋和尊重。我們今天要去探尋的,就是這樣一個曾經存在於中國的冰天雪地之間卻有著滿腔熱血的民族——尼夫赫。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據考證,尼夫赫和錫伯、鄂倫春等民族一樣,同為與滿族同源的女真人的後裔。

在明代及以前的中國文獻之中,尼夫赫被稱作"吉列迷"。而清人將其稱作"費雅喀"。尼夫赫人的鄰居,諸如阿伊努人和日本人那裡,他們被稱作"nikubun"(即"通奇")。而俄國人一開始將這個生活在遙遠東方的冰天雪地裡的民族叫做"giliak"(即"吉利亞克")。

直到20世紀30年代, 蘇聯政府遵從其民族自稱,為其定下沿用至今的族名"niwx" ,即尼夫赫。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這個生活在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的民族,人口向來不多。據沙俄和前蘇聯學者的相關統計,尼夫赫人的總數在1655年約為5700人;19世紀中期為5216人;19世紀末為4365人;1926年為4026人;1959年的不完全統計為3690人。到了21世紀,尼夫赫人的數量才回到5千以上。

然而就是這幾千人,卻擁有相對系統且完整的民族文化。尼夫赫人的人種是獨特的:同最相近的蒙古人種比較,他們的眉鬚髮達,尤其是眼部的蒙古人種特點明顯。但他們身上又有更南方的特點,同朝鮮和黑龍江又有諸多相似。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他們還說著獨特的"尼夫赫語",甚至還有阿穆爾和薩哈林兩個方言群體的劃分。雖和同處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的其他民族一樣,尼夫赫人把捕魚視作"生存的必要條件",把狗視作重要的家畜,還把魚皮作為常用的面料,但他們比其他民族更抗拒耕種。

在尼夫赫人眼中,翻動土地會帶來不幸,所以他們的食物多是捕獲的海獸和魚,只有部分採集而來的一些自然的蔬果。

他們雖然人口不多,卻是清朝於前線抗擊沙俄侵略者的先行力量。十七世紀中葉,沙俄多次派遣和挑動哥薩克人侵擾中國。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早在1639年, 託木斯克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哥薩克首領莫斯科維京就率領一支隊伍,通過鄂霍次克海岸潛入尼夫赫人的部落之中。這是目前史料有載的最早的沙俄勢力與尼夫赫人有接觸的記錄,也是尼夫赫人肩負起保家衛國之重任的開端。

到了十九世紀,沙俄對勘察加半島一帶的"勘察"力度加大。1849年至1854年期間,沙俄通過"考察隊"不斷地在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建立殖民據點。為此,尼夫赫人進行了大量抗爭。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可惜因為部族本身的人口和發展程度不高,尼夫赫人抵抗沙俄侵略者的力量有限。再加上地域偏遠,清廷式微,守護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的任務更加難以堅持。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通過《瑗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尼夫赫人的家園正式被沙俄奪走。

清廷鞭長莫及,只能任由尼夫赫人從此被冠以沙俄之名。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在成為沙皇的子民後,尼夫赫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沙俄向尼夫赫人的駐地一帶塞了大量囚徒,向這些傳統部落輸入了天花、鼠疫等各種疾病。二十世紀初,沙俄又因日俄戰爭將庫頁島的一部分讓給了日本,尼夫赫人受到了壓迫就成了雙倍。日本肆意捕撈,搶走尼夫赫人的食量。沙俄又向他們施以重稅。

蘇聯建立後,因為中央的要求,尼夫赫人甚至被迫背離自己的傳統文化信仰,開始耕種土地。蘇聯還在尼夫赫人的部落之中強行推廣社會主義文化,要求尼夫赫人講俄語。

尼夫赫的"俄化"進程加速,傳統的信仰、宗族,乃至語言,都被新一代尼夫赫人漸漸遺忘。他們作為原住民,在這片世代生存的土地上,反倒漸漸成為了次等人。

作為女真人後裔,用生命捍衛中國土地,如今變成俄羅斯的一個民族

曾經,因為尼夫赫人在夏日的交通工具是一種獨特的由多名槳手操作的大船,俄國人將他們稱作"吉利亞克"。如今在黑龍江下游的卡里諾夫卡村附近,還樹立著一塊大岩石。岩石上繪製的正是傳統的尼夫赫人划船的景象。

尼夫赫人對於黑龍江下游、鄂霍次克海沿岸和庫頁島一帶的古典哺育文化及捕海獸文化的代表性,也如這塊石像一樣被鐫刻在歷史之中。只是可惜隨著尼夫赫人"俄化"的推進,他們的傳統文化在逐步消失,他們和中國的過去也在漸漸被人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