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前言:

自公元938年,“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北方契丹人後,中原王朝從此門戶大開,失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所以終宋一朝,關於燕雲之地的爭奪,幾乎貫穿了宋、遼之間的整個戰爭史。北宋統一中原後,遼國一直在北方虎視眈眈,雙方在1004年簽訂《檀淵之盟》後,就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局勢。宋徽宗執政時期,金國女真人崛起屢敗遼國,宋徽宗推斷遼國必定會被金國所滅,於是積極與金國示好,雙方簽訂《海上之盟》,共同夾擊遼國,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結果卻是引狼入室,釀造“靖康之禍”,北宋因此而滅亡。後世提起宋徽宗的“騷操作”,都是一片罵聲,那麼宋徽宗當時的決策,到底是否正確?另外在金軍南下之時,北宋難道只有被滅一條路嗎?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王朝,以及遊牧民族的重要價值

燕雲十六州之地,總面積約為十二萬平方公里,北部位於平坦廣闊的河北大平原北端,還包括了險峻的燕山山脈,與太行山脈。西部位於山西北部,這一道狹長的地區,可稱為是一道“天塹”。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到了這裡會受到嚴重阻礙,燕雲地區構成了,中原王朝在戰略上,抵禦北方鐵騎南下的第一道強大防線。而且燕雲之地在經濟上,也有著很大的價值意義,此地地處北緯40°,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環境十分有利於農業發展,燕雲地區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農業最發達,且是經濟最繁榮,與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對遊牧民族而言,佔據燕雲之地,可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面,他們雖然能征善戰,但是缺乏先進的文化制度,也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來源。所以他們在與中原王朝的戰爭中,固然能取得暫時的勝利,但總會被像漢、唐,這類強大的中原王朝擊垮。而有了燕雲十六州後,遊牧民族獲得了接觸中原的“窗口”,從而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與生產技術,還能在此地獲得經濟,與兵源上的大力補充。在蒙古人入主中原,選地定都之時,元朝開國功臣木華黎,就說燕雲之地龍盤虎踞,是連接南北的重要節點,所以天子必居其中。北宋統治者,對於這塊戰略要地的重要意義,也是十分了然,宋徽宗才在童貫的蠱惑之下,與金人簽訂《海上之盟》,圖謀收復燕雲十六州。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後世史學家,大多怒批宋徽宗與虎謀皮,與金人簽訂《海上之盟》無異於引狼入室。宋徽宗在遼國頹勢盡顯之時,欲與金國建立合作關係,共同夾擊遼國,在遼國覆滅之後,將原先給遼國的歲幣,轉納給金國,以此換取燕雲十六州。宋朝著名“臥底”宇文虛中,就洞察到了其中的危險,曾上書宋徽宗說:“今邊圉無應敵之具,府庫無歲月之儲......與契丹講和今逾百年,一切恭順......引強悍女真為鄰......恐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意思說宋朝軍備不足,國庫空虛沒有開戰的資本,而且宋遼交好百年,在金國崛起之後,遼國對宋朝更加友好,加上金國積極備戰四處侵略,一副虎狼的模樣。遼國不滅,宋與金之間尚有戰略緩衝的餘地,邊境的壓力就小了許多,但遼國覆滅之後,金國就成了宋朝的接壤鄰居,這無異於引狼入室,到時候恐怕宋朝就永無寧日了。”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宋徽宗的決策有一定的道理,《海上之盟》也有一定的積極性作用

事實上後續發展的結果,也的確印證了宇文虛中的預言。但我們還要分析一下,燕雲十六州,在當時對北宋的影響。北宋在與遼國簽訂《檀淵之盟》後,在北方邊境構建了三條防線:第一道位於山西恆山、雁門關,到河北大清河、霸州等地,設置了堡壘式駐軍。第二道位於滹沱河到滄州、冀州、邢臺一帶,形成對北方防線的有力支持。第三道設立在,帝都汴京北部的黃河邊,核心防禦堡壘,是在大名府、滑州、濮州、齊州一線。這三道防線看似十分完整強大,但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在於沒有天險可守,面對來去如風的北方騎兵,堡壘式的軍事防禦體系,也很難有較快的防禦反應。宋徽宗在當時,決定與金國人聯手滅遼,其實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當時金國與遼國打得不可開交,雙方戰場設置在東北與內蒙東部,其實距離燕雲十六州有著一定的距離,這使得宋徽宗想漁翁得利,他見遼國被金國“暴揍”,想要早點與金國談好瓜分燕雲之地的條件,這總比遼國被滅後,再去分土地要強。如果《海上之盟》換取燕雲,這一條件得以實現,那麼北宋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燕雲戰略要地,收穫大片的沃土。得到燕雲幽州防線,也可以減少華北平原的防禦壓力,抽出兵力去解決,西夏人對中原的威脅。此外宋朝得以接壤北方草原,有了購買馬匹的便捷途徑,可以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部隊,這對於以步兵為主的北宋軍隊來說,是非常大的幫助與提升。這些都是簽訂 《海上之盟》對北宋的好處,而弊端也只有一點,與金國接壤的危險性,大於與遼國接壤。因為新興崛起的金國,有著非常大的野心,他們面對北宋這頭“肥羊”,定會忍不住“宰”上一把。不過宋徽宗認為這點險值得冒,所謂“富貴險中求”,在遼國即將覆滅的情況下,綜合考慮簽訂《海上之盟》,對於北宋是利大於弊。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金人撕毀約定揮師南下,北宋是否有補救措施

可謂是百密一疏,宋徽宗與北宋,最終“栽”在了唯一的弊端之上,在金國滅遼僅僅幾個月後,就揮師南下侵宋,北宋最終“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難道在金軍南下之時,沒有亡國之相的北宋,完全沒有補救措施,只能伸長脖子讓金國“宰”嗎?歷史上關於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雙方激戰的次數數不勝數,我們選擇明朝與女真人的戰爭來分析,中原王朝如何抵禦北部強敵。眾所周知朱元璋起大事於南方,像他這種自南而北,統一全國的方式並不多見,北元殘餘勢力被明朝趕到漠北,但依然有實力威脅到大明。因此明朝除了屢次北伐之外,還在燕雲幽州一帶,構築防禦陣線。收復北平之後,依託山脈修建長城,還在北境長城沿線,設立九個軍事重鎮,特設宣大、薊遼總督,加強北側防務。長城防禦體系,的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除了“土木堡之變”之外,帝都北京基本上沒有受到過,來自北方敵人的直接威脅。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固若金湯的明朝“關寧錦”防線

在明初以及中期,長城一直阻隔了蒙古、瓦剌與韃靼的鐵蹄,直到1616年努爾哈赤大金政權崛起之後,這一形勢才發生變化。努爾哈赤起兵反明之後,雖然明末國家一片亂象,各種頑疾積重難返,但是有賴於苦心經營200餘年,且重點轉向東北的長城防禦線,雖然朝政混亂,皇帝剛愎自用,大臣們各懷心思,但明朝“關寧錦”防線,一直未被女真人突破,雙方在關外建立起了一個戰略緩衝地帶。背靠堅固的長城防禦線,明軍在緩衝地帶上,多次擊退來犯的女真強敵,袁崇煥更是於公元1626年,在“寧遠戰役”中炮轟努爾哈赤,使這位驍勇善戰、橫掃遼東70餘城的清太祖,最終被袁崇煥用大炮,終結了他68歲的生命。到了皇太極繼承大位之後,則直接放棄了攻打“關寧錦”防線,而是捨近求遠繞道蒙古,再對北京用兵。1629年皇太極兵分三路,從大安口、洪山口、龍井關向華北進軍,攻陷了重鎮遵化,一時兵鋒直指北京。

當時由於皇太極的戰線拉得太長,並擔憂明軍乘機向瀋陽用兵,所以在他攻擊北京受阻後,馬上就率領大軍回了東北。皇太極認識到,如果無法拿下,“關寧錦”防線之外的戰略緩衝地,他就無法安心攻擊北京,所以皇太極下了“血本”,發動“松錦之戰”,成功消滅掉,明朝的最後一支勁旅,將戰線推進到了山海關。掃除了後顧之憂的皇太極,無論是繞道蒙古,還是攻擊山海關,都不再擔心被明軍“偷家”,北京已經成了他砧板上的魚肉。然而皇太極未完成大業,就死在了盛京,北京城終被李自成“搶了人頭”。雖然李自成佔據了北京,但他並沒有取得山海關的控制權,殺了吳三桂的家人,迫其降了女真人。最後在山海關被吳三桂,與多爾袞的聯軍擊敗,北京終於落在了女真人的手中。從長城“關寧錦”防線的卓越貢獻來看,它的確是明朝抵禦來自北方威脅的“利器”,雄關如鐵,甚至直到明朝覆滅,女真人都未能突破這一防線。

北宋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被認為是滅亡原因,而盟約不背“鍋”

尾聲

通過分析明朝與女真人的“恩怨戰爭史”,我們可以為北宋,在金軍南下之時做出一些彌補推測,唯一能抵禦金軍鐵蹄的辦法,就是要收回幽州,並在此重構長城防禦線,在關外建立起戰略緩衝地帶。雖然北宋無法主動北征,但吸取明朝經驗後,我們可以推測,幽州長城防禦線,十分有可能將金人阻隔在外。然而現實卻很殘酷,金軍在滅掉遼國之後,火速南下對北宋用兵,危急之下北宋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構建長城防禦體系。而且北宋也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因為明長城與北宋時期的長城有所不同,位於遼國境內的長城,長期缺乏維護,北宋接手後,也無法快速建立起防禦工事。另外金軍暫佔據關外地區,北宋無法像明朝一樣,在關外建立戰略緩衝地帶,金軍也不像女真人一樣有後顧之憂,他們可以從燕山任何一個山口,輕而易舉就可以擊敗宋軍,直接對中原發起衝擊。綜上所述,宋徽宗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其實不算個錯誤的決定,在當時的情況下,相反它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與謀略。北宋的覆滅的原因,還是因為金人毀約,加上北宋自身重文輕武,又遇上極其“能打”的對手,縱是宋徽宗昏聵懦弱,有一身的“黑點”,但我們也不能將北宋滅亡的原因,都推給《海上之盟》,盟約不背這個“鍋”。

【參考資料:《宋金“海上之盟”評議》,《明長城關隘防禦體系探析》】

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地利”不為人的意志所改變,但它往往又對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沒有天險可守之時,就必須要製造“天險”,來保護國家的安全。北宋亡於北方遊牧民族之手,就證明了地利的重要性。而明朝也面臨著來自北方的威脅,但直到其滅亡,都未被女真人攻破“關寧錦防線”,可見明朝長城防禦體系的有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