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你上学吃的苦,是看世界的路!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终于到来,万兽归笼了。

没想到第一周,闺蜜媛媛就找我吐槽: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蓓蓓不肯戴口罩去上学,说每天都很闷。

我二话不说,给她推送了一个纪录片《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你没看错,在国外某些地区,上个学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都21世纪了,竟还有孩子为安全抵达学校,真的是拼命,完全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一、上学路之苦

疫情期间,西藏那顶着风雪蹭网的女孩,专注读书的样子真美。悬崖峭壁,十五岁蹲着读书的少女又刷屏了全网。

一样的困境,不一样的求知似渴、自强不息。

没有最苦只有更苦,《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2》第一集就讲述了埃塞俄比亚的阿布德纳勒村上学路之漫长艰苦。

11岁的哈默德和14岁的穆罕默德,是一对同伴。烈日炎炎下,顶着50度的高温,他们每天要花两小时,走15公里的路,才能抵达学校。

放学后,年龄大的穆罕默德哈要去盐矿帮父亲工作,获取微利,以牺牲他做作业的时间为代价。哈默德独自一人走回家,如此循环往复。

他们比较好的结局,可能是长大后能离开此地,找一份好点的工作,还要克服想不到的困难。

隔壁村女孩9岁的哈迪亚离学校近一点,为了上学,她赤脚带着弟弟走单程45分钟的路。

泥泞路会降低她们的速度,风沙会伤眼,沙尘暴甚至会让他们迷路或失踪。孩子们每一次的离开都让父母觉得很艰难,但又无奈。

缺水少食条件艰苦,哈迪亚还是幸运儿,因为女孩们普遍无机会上学。而哈迪亚最大的愿望是:

长大后结婚,住在一个有自来水的地方。

我们的终点,也许是某些人的起点。但我们的起点,也是某些人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抵达的终点。

二、上学路之险

上学的路,没有最险,只有更险。

在尼泊尔的金菩村,孩子们为了上学,要通过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这条波浪宽的大河上面,连独木桥都没有,更不用说石桥。

河对岸是学校和车来车往的马路,天堑断通途,大河阻断了他们和现代文明的联系。

为方便生活,村民最初在大河上连接了一根索道,下面吊着一个铁框。过桥时,物品进铁框,而人站在铁索上推铁框。

他们绝对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孩子要用这陈旧的索道上学,成为165名学生中的12名涉险学生。

年幼的孩子坐铁框,年长的孩子站在铁索上推送,底下是汹涌湍流,孩子们还要真心祈祷铁索不要断裂。

《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你上学吃的苦,是看世界的路!

因为稍有不慎,孩子们随时会掉进波涛汹涌的大河,不知所踪。

最重要的是,他们每次还要等铁框刚好停在起点,或是有人设法把铁筐推来起点,才能趁便过河。

当地教师和村民四处奔走呼告,政府也没派人来修。听说这种情况,一般要等出了人命,才会来解决修桥问题。

一条去上学的人命,才换来有关部门的一次关注。在此地,人命如草芥,是穷学生的宿命。

三、上学路之难

在尼加拉瓜的圣尼古拉斯,有三个小女孩住在埃斯肯迪多河畔,一个偏僻荒凉的村子。

清晨5点,9岁的肯尼娅、7岁胡利娅和 5岁的朱丽莎就起床了。她们先喂养家禽和牲畜, 帮妈妈做一个半小时的家务,吃点汤汁和面包后去上学。

带上船桨,舀出积水,她们费尽力气开动赖以出行的那条陈旧腐朽的独木舟。

肯尼娅划桨,胡利娅接力,朱丽莎舀水,她们小心翼翼地通过第一条支流。

《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你上学吃的苦,是看世界的路!


狭窄的河面上,垂枝依依却毫无诗意,因为那上面随时可能爬下毒蜘蛛或者蛇。

在河道较宽处转弯,独木舟拐进更宽阔湍急的主流。船漏偏逢湍流,独木舟随时可能倾覆,他们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淹死在河里。

最幸福的时光,是每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的那一刻,妈妈也深感安慰,但第二日仍然涉水上学。

虽然担心,纵然水急,也比不上热带雨林的河水湍急。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丛林,方圆几百公里人烟稀少。孩子们为了上学,要走个7天共100多公里路。

中途还有野生动物出没,最重要的是纳塔力河太凶险。

农夫迈克尔卖光了家里所有物品,一年多共攒了400元,带上自己11岁的儿子朱尼儿和12岁的侄女露丝出发了。

半路到达姨妈家,他们才吃到一顿像样的饭:红薯和玉米。住了一晚清早接着走,第2天中午,他们抵达纳塔力河。

《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你上学吃的苦,是看世界的路!

弹幕上,是成年观众抑制不住的恐惧。视频里,才划了不到5分钟,11岁的朱尼尔突然从独木舟跳下。因为他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父亲怎么给他做工作也无效。

一个在热带雨林长大的11岁男孩,竟然不敢渡此河,这激流你品,你细细品!

无奈,侄女露丝一个人渡河。她提心吊胆过了河,以为自己会淹死。没想到顺利过河,她带着莫名的兴奋,度过了陌生丛林中的第一晚。

第2天早7:30她到了学校,虽然床位满了不再接新生,但对长途跋涉学生如她,校方一向来者不拒。

万幸她的学费足够,就此安心上学。而她堂弟只能跟父亲转身跋涉回家,断送了宝贵的上学机会。

我们唾手可得的机会,他们终生难得一遇。读书,是他们摆脱现状的唯一出路。

如此艰辛,倒让我想起自己的求学路。

童年时,虽然能吃饱饭,但冒着风雪去上学也是常事。

有一次,我的雨伞被狂风吹得散了架,人也差点滚进小溪里。

《变形计》里留守儿童举步维艰,饱受分离之苦。这一切的一切,与哈迪亚她们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读书要趁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