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保險小白的重疾險選購攻略

上次說了重疾險是我們應對人生風險的屠龍刀。但是真正買過或想買這把屠龍刀的朋友會發現,刀的型號真是千奇百怪,已經無法分出真品和贗品。

今天就來說說如何“選刀”吧。

其實刀的型號多不要緊,能屠龍就行。基本功能保證的情況下,每個人適合什麼型號的就因人而異了。

經常看到一些重疾險比選、產品測評的文章,用三五個產品的對比告訴讀者要選哪個產品或哪類產品。不論作者的結論是哪款產品性價比最高或哪種類型的產品最值得買,其實都是片面的且體現作者自己選擇傾向的結論,因為從對比產品的選擇上就體現了傾向性。

今天就分享一個與單純產品對比不同的重疾險選擇思路,我認為按照這樣的思路才能選到那把最適合自己的屠龍刀。

有人問到我重疾險產品如何選擇時,我會先讓他在下面這張表上做出勾選,勾選這張表之後才能明確他的需求。

零基礎保險小白的重疾險選購攻略

下面逐項解釋一下表中各項的影響,同時解析一下不同需求的選擇。

一、品牌

毫無疑問,品牌價值越高的公司的產品,從保障條款看來其性價比越低。但也毫無疑問,所謂的大品牌和小品牌各有其認同群體和生存價值,誰也無法淘汰誰。

現在主流的保險分析人士認為,有政府和保險法作為保障,所有保險公司的產品都能提供穩定的保障。目前我國已有完善的保險保障體系,保險行業有例可循的風險事件也都沒有突破保險保障基金的保障能力。也正因保險企業依據保險法得到監管機構的背書,高性價比網紅產品才能如今天這樣風起雲湧。

但我也從不認為花更多的錢買大品牌產品的人有什麼錯。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投保產品所屬的保險公司都不放心,那麼這個保障已經失去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它本身就沒有讓人放心、安心。

如何選擇品牌?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太個性化了,只能依靠每個人內心的判斷去劃定範圍和選定品牌。

二、保障期限

保障期限是對費率影響最重要的因素,因為保障期限直接影響賠付概率。隨著醫療水平和人均壽命的提高,終身重疾保障顯得越來越必要,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選擇終身保障的重疾會使保障力度最強。

但也有人說了,重疾年輕化傾向明顯,且重疾在70歲以前發病率已經很高了,因此買定期保障至70週歲的產品性價比更高。這樣的說法看起來也沒有太大問題,只不過誰能預先知道重疾的發生時間呢?如果能預知壽命只有70週歲,那當然重疾險買到70週歲更好了。

也有人依據家族病史來確定重疾保障的側重點和期限,這種思路算是比較靠譜的“預知未來”的方法,現在國內保險對家族病史的限制還處在很寬鬆的階段。

所以,選擇的關鍵是對自己健康情況和壽命的預期。這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很困難的,如果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那就選擇終身保障的吧——讓71歲或81歲還健康的自己過得安心一點。

三、重疾賠付次數

重疾險顧名思義保障的是重疾,那麼重疾相關的保障力度當然是最核心的影響因素。

很多朋友執著於重疾的病種數量和重疾的條款規定。其實這方面各家產品差距很小,因為保監會和保險行業協會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已經對最高發的25種重疾做了統一的規定。25種固定的病種已經佔賠付率的95%~98%,而現在大多數產品都是總共80種重疾起步,各個產品在這個方面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了。

重疾賠付次數及規則才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重疾賠付次數大致可分為:1次賠付,2次賠付(不分組),多次賠付(分組),3次賠付(不分組)。之所以按這樣的順序列舉,是因為這樣的順序就是價格升序。

1次賠付和不分組多次賠付很好理解。而分組多次賠付已經被各家保險公司玩出各種花樣,各家的分組都是自己定義的,有的分組按照概率或部位均勻分組算是比較合理的,有的為了降低多次賠付概率而把一些高概率的病种放到同一組。

(PS:所謂分組是多次重疾賠付產品才有的規則,即當賠付一次重疾責任後,與此重疾同在一組的所有疾病不再進行理賠。不同保險公司,不同的產品,對分組情況可以有自己的規定,見於合同中)

如何選擇重疾賠付次數呢?從保障力度和性價比上來說,1次賠付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至於多次賠付類型的選擇也是見仁見智的,哪種類型都不能完全打敗其他。

四、身故責任

身故責任分為身故無責任、身故賠保費、身故賠保額三種(受政策限制,未成年人身故責任多為二倍保費,在這裡不細分了)。

這個看似是壽險功能的東西其實對重疾險的價格影響特別大,可以看到傳統產品設計幾乎都是選擇身故賠保額,而新興的主打高性價比的產品大多是身故賠保費或直接無賠付來降低成本。

哪種類型好呢?

這裡要先明確一個規則,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在發生重疾理賠後,身故責任同時消失。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一定發生重疾,那麼他買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產品就是浪費了一部分保費。

因此有人說了,重疾險發病率72.18%,既然這麼高的概率得重疾,當然是買無身故責任的產品好了!

我也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道理,我個人也不喜歡買身故賠保額的產品。

但是確實存在其他情況:有的人一生無重大疾病而壽終正寢,有的人因為意外或一些很嚴重但又不符合重大疾病定義的疾病(如流感、急性胰腺炎)而去世。在類似的情況下無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既幫不到被保人本人,也幫不到患者家屬,保費完全“白交了”。為了防止這種悲劇的出現是不是還要買個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呢?總費用還能省下嗎?

身故責任哪種好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無法同一而論。

五、輕症及中症責任

相對於可怕的重疾,我們對輕症和中症保障的需求是很大的,因為輕症和中症責任更容易發生,且對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輕症和中症責任的設置也是對重疾險定價影響比較大的因素。前面表中的第五至八條可以在這裡綜合起來說。輕症作為重疾險中最容易理賠的責任,不分組、無間隔、高發輕症種類齊全特別必要。

一些產品設計時為了節約成本(或者直接說挖坑),會在輕症上做手腳,典型做法有三種:

1.輕症分組。本來就沒有幾個的輕症,還要分幾組,很大程度降低了賠付概率。(輕症分組與重疾分組同理)

2.輕症間隔期。現在很多產品輕症是無間隔期的,有些輕症的發生是有相關度的,而增加180天的間隔期設置顯然會降低多次賠付的概率

3.高發輕症病種缺失。在買保險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只看病種數量,就算看具體的病種名稱,普通人也是不瞭解這些疾病的發病率的。但是保險公司瞭解概率,這就導致一些產品為了節約成本而把高發輕症刪除而用一些概率很低的輕症來湊數。四大高發輕症的賠付比例已經佔到超過90%,可以說是優質產品必不可缺的。

保險產品篇幅有限的簡要介紹裡並不會太特別提到具體的輕症責任特性,或者即使提到了也很容易被忽略。

中症責任相對於輕症來說賠付概率較低,但是賠付額度較高。有些產品把中症責任放到輕症中,降低賠付額度,也有的產品把輕症責任提高標準後放入中症責任。總的來說,在中症和輕症累計病種(特別是高發輕症病種)齊全的情況下,中症責任提高了賠付額度,是更有利於被保人的。

另外,不同產品的輕症和中症賠付基本保額的百分比不同,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個百分比越高保障力度越強。

六、特定疾病

特定疾病分為男、女特定疾病及少兒特定疾病,所保障的病種是男、女、少兒三個群體的高發疾病,在重疾基礎上會額外賠付一定保額。可以附加特定疾病責任的產品不多,其存在意義是加強對高發疾病的強化保障,但同時價格一定會上升。

加入特定疾病保障後,實現了高概率疾病高保障,低概率疾病低保障的區分對待,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還是優先提高基本保額吧,畢竟基本保額比較低的情況下,特定疾病責任增加的賠付淨額度有限。

七、住址問題

為什麼買保險還和住址有關呢?中國的保險行業發展到現在,全國已經有近百家人壽保險公司,有些保險公司體量比較小,人力物力有限,集中做京滬這樣的超大城市業務,而監管又規定保險公司只能在有分支機構的省份開展業務。

因此,京滬的保險公司最多,產品競爭最激烈。在京滬有住所(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生活,可以是自有住房也可以是租住房屋)的群體可選的品牌和產品是最多的,更容易選到高性價比的產品。

八、預算

其實前面所說的各個要點,都要最終和預算這個因素來做平衡,相信很多朋友看過前面所述後能大概瞭解保障力度最大的產品的基本形態。

但是如果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拿出足夠的預算來買保障力度最強的產品呢?我們該如何取捨?

這種情況下,最優先選擇輕症責任齊全基本保額更高的產品組合吧,因為這個是最直接決定自己短期內遭受一次概率最大的疾病打擊時所能拿到的補償,其他的額外保障都是後話了。

以上就是能夠挖掘出真正需求的重疾險選購思路和邏輯,如果您理解了,可以試著勾選下表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重疾險需求,然後再去讓經紀人尋找產品。

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能滿足需求的選擇。

零基礎保險小白的重疾險選購攻略

(本文作者為理工科碩士,具有化工、建造、造價、諮詢執業資格的保險經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