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最近,上海的一位90後媽媽毛晚因為一件有趣的事情火了,她用了半年時間,為整條街的欄杆織上了五彩繽紛的毛衣。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在這些可愛的工藝品背後,是毛晚的一個心願——希望能號召人們關注和正確對待產後抑鬱。

原來,2015年生下第一個孩子後,由於剖宮產傷口疼痛、哺乳不順利、睡眠嚴重不足,毛晚患上了產後抑鬱。無意中重拾了編織愛好之後,發現這有效地緩解了她的焦慮並漸漸從抑鬱中走了出來。

因此,毛晚決定與其它幾位產後抑鬱的媽媽一起用給欄杆織“毛衣”的方式呼籲公眾對產後抑鬱的關注和理解。

孕育一個生命是偉大又神奇的,相信許多媽媽看到自己可愛的寶貝,會覺得無比幸福溫馨。正如最近剛剛升級的趙麗穎、劉詩詩,在公佈喜訊時都洋溢著滿滿的喜悅。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但近年來,產後焦慮、抑鬱導致家庭悲劇的新聞卻越來越多,無一不讓人痛心惋惜。

產後真的容易抑鬱嗎?是誇大其詞還是現實中真的有人會因為生孩子就性情大變?

《中華婦產科雜誌》曾有文獻報道:50%~80%的產婦產後會經歷短暫輕微的憂鬱,表現為易哭泣、焦慮、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激惹等。

美國心理學會曾估計:高達七分之一的婦女在分娩後會經歷產後抑鬱,具體表現不一,嚴重者可產生錯覺或幻覺,甚至會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想法。

產後抑鬱、焦慮真的有可能就發生在你我身邊,而且與女性原本的職業性格無關。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馬伊俐也在社交平臺上回應過,她曾在產後因為母乳不足而抑鬱。

為什麼有的人在家庭支持條件都不錯的時候,還是容易因為一些並非無法解決的事情而陷入產後情緒低谷?

原來由於經歷了分娩這一應激事件,剛生產完的女性在情感和情緒上都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壓力時期。

增強“抗壓能力”,有助於新手媽媽更好地去應對這個特殊時期的心理狀態。

一、什麼是抗壓力?抗壓力是一種讓你內心變得強大的能力。

我們常常以為,一個人有強大的內心,就是在受到挫折之後很快就像沒事人一樣,能夠非常迅速地恢復原狀。

美國作家道格.亨施在他的著作《如何成為一個抗壓的人》一書中,對具有抗壓力能力的人重新進行了定義和補充。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具有抗壓力的人,在脫離困境之後從來都不會與之前一樣,他們不僅能恢復原狀,還能在脫離逆境的過程中變得強大。

最近由於實名舉報奧克斯事件再上熱搜的格力電器股份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就是一個典型的抗壓力人物代表。

80年代初,董明珠還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一邊相夫教子,一邊認真工作。

而在她30歲的那年,丈夫卻突發重病離世,留下這對孤兒寡母,這在當時的年代,幾乎可能將一個女人打入谷底。

但36歲的董明珠沒有被命運擊倒,辭掉了穩定的工作,一頭扎進了南下廣東的路。接下來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

回想起過去,董明珠說,如果不是遭遇這樣的變故,就不會有今天的她。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許多人會覺得,這有可能是時代的機遇,是個人的運氣。

但事實證明,是性格決定命運

就如《如何成為一個抗壓的人》中所說的:

不管你現在處於逆境或順境之中,重構生活拋給你的一切,你將在重構中得到成長和獲得成就的機會。

人能夠變得強大並不是因為逆境本身,而是因為處理逆境的方式。

產後時期,對於女性就是一種逆境:

  • 生產時身體的大量急劇和產後激素的作用導致身體的失衡和掌控無力感、
  • 面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的忙碌和緊張、
  • 長期缺覺導致的精神狀態不穩定、
  • 家人在育兒理念上的分歧、
  • 丈夫的關心不足和不理解、
  • 與社會節奏的脫節……

任何一項對於一個產婦都是沉重的困境。

道格.亨施在書中採訪了一個案例的主人公珍妮弗,她是兩名殘障兒童的單身母親。

在回答是什麼真正考驗著她的抗壓力這個問題時,她給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在處理大問題的時候可以得心應手,卻在處理棘手的簡單問題時常常精神崩潰、大發脾氣。”

這不正是新媽媽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場景嗎?

但後來,珍妮弗憑藉自己強大的抗壓能力成為了《財富》雜誌評選100強上榜企業中的一名高級經理。

掌握抗壓力的能力,每個人都定能從困境中走出來,並且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如何培養抗壓力的能力?

1、 轉變認知,學會應對變化,提前準備

莫罕達斯.甘地有一句名言“欲變世界,先變其身”。

在懷胎十月的期間,孕媽媽在適應身體變化的同時,還應該在思想上有所準備。這個準備不是簡單的認知為只是一個身份的轉變。

在我懷我家寶寶的時候,已經是29歲的年紀了,頭胎,可是當時卻完全沉浸於懷孕的喜悅和家庭的安穩氛圍中。除了準備孩子出生要用的物品,幾乎沒有考慮過孩子出生後將面臨的狀況。

當孩子出生後,整夜的哭鬧和幾乎完全失去的睡眠、生理上的不適和家庭成員的矛盾,導致身體沒有恢復好、丈夫不理解、各種瑣事引起婆婆與母親的激烈爭吵.......一切都超出了我的預期。

以至於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我完全是懵的,不知道也沒有精力應對,結果就是換來整個產假期間的鬱悶甚至精神崩潰。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所以,孕媽媽們必須要及時做好即將面臨的各種改變的認知準備,認真思考各種可能性和應對方法。趁著身體方便的時候,儘量提前處理好能夠掌控的事情。

例如:

  • 月子在哪裡坐?
  • 誰是主要帶孩子的人?
  • 家庭成員各自的分工是什麼?
  • 生產過程中遇上突發狀況怎麼選擇?
  • 跟丈夫提前溝通好與雙方父母交流的方式等等。

多與有經驗的人交流,對於以上的問題非常有幫助,當然更需要考慮到自己家的實際情況。

當我們做好了提前的溝通和準備的時候,就可以在產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應付不可預料和避免的事情,同時也不至於承受太多的失控感和沮喪感。

2、 培養兩種思維,一切都將無往不利

人生時時處處都存在變化,有時候儘管我們自以為做了周全的準備,卻還是會面臨許多不可控的局面。這個時候,只有變通和樂觀思維能力能夠讓人從容面對一切困境。

放鬆自己,學會變通思維

新手媽媽最大的焦慮感大部分都來源於照顧新生寶寶——“要做個好媽媽”一般是許多媽媽的第一感受。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能從各種渠道獲取育兒的信息,這當然是好事,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大大地加強了新手媽媽的緊張和焦慮。

下面這種情況你有沒有遇到過?

  • 要堅持母乳餵養,所以對產後護士沒有第一時間把孩子抱過來開奶耿耿於懷;
  • 要給孩子安全感,所以半夜孩子一哭不顧傷口疼痛也要坐起來抱。
  • 家人稍稍弄錯了沖泡奶粉的比例,就一直擔憂孩子消化不了
  • 孩子與鄰居家孩子的發育表現不一樣,便憂心忡忡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變通思維換個視角來看待問題。

記住:在每一個階段,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其它的目標都相對靠後。

例如剛剛生產完的前三天,以產婦的恢復為主,能夠做到的事情可以適當做,但當自己的身體恢復與孩子的照顧相沖突時,不如放手讓其它照顧者去做。因為只有達到恢復好身體的目標時,才能更好更快地去進行下一步的照料工作。

少用絕對性的詞語

“我應該成為一個好媽媽”、“丈夫必須時刻關注我的情緒”。

當人們在語句里加上“應該”和“必須”這種字眼時,就關閉了討論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就失去了尋找其它解決方案的能力。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樂觀思維,創造積極抗壓力的利器

有一句大眾所熟知的話“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抗壓能力強的人,往往也都是有著樂觀思維的人,他們不容易放棄重要的目標,也更可能在遭遇挫折後迅速捲土重來。”

例如同樣在寶寶的輔食調配上犯了錯誤,積極樂觀的人會覺得又收穫到了一個知識,下一次就可以改進,而悲觀的人則會一直對於之前的錯誤耿耿於懷,相互指責。

樂觀思維的人總能夠把情緒從錯誤和困難中脫離出來,迅速把目光放在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上,並儘快做出行動。這樣就讓他們很快能夠得到修正和進步,並獲得喜悅和成就感。

而悲觀思維的人經歷同樣的悲傷,這些悲傷情緒會長期與他相伴,因為他會反覆糾結和思考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愚蠢或倒黴。

但是需要避免盲目樂觀,以為事情不會出錯,所有的問題都會自動解決,也就是所謂的“順其自然”,這樣的結果常常會讓他們付出“輕鬆”的代價。

在這本書裡,作者定義的樂觀主義是這樣的:

樂觀就是一種專注於積極面,不否認消極面,把精力和能量專注於能控制的事情的技能。

對事情保持積極的心態,但承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把精力放在主要矛盾上並做出取捨。

就像在當一個媽媽面對著照料一個小寶寶的全天任務時,又想要兼顧家庭的完全整潔和條理,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到。

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保持積極的心態,孩子健康養育順利,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事情了。可同時也需要與丈夫溝通,通過什麼方式來處理別的家務,從而解決問題,而不是看著它堆積一天又一天更加焦慮。

3、 保持正念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內外兼修排解壓力

麻省大學的冥想專家喬.卡巴-金將正念定義為“有意識的察覺,活在當下以及不做判斷”。

在忙碌的產後生活中,媽媽們通常最大的感受是“失去了自我”。這也是感覺生活沒有意義和情緒低落的最大原因。

當情緒焦慮的時候,即使什麼也不做,大腦還是持續工作的,所以焦慮不安的人通常會感覺到十分疲憊。

這種時候,建議媽媽們用短暫冥想的辦法來放空自己,

具體辦法是,在休息的間隙,可以只需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讓大腦全身心地投入在此時此刻,把意識關注到自己的呼吸和身體每一個部位的節奏上,接納自己所有的不安和情緒,不做任何評價,擁抱自己。

90後媽媽靠給欄杆織毛衣走出產後抑鬱,寶媽最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正念的冥想能夠有效地讓思緒得到休整,帶著恢復的能量甚至是全新的觀念回到生活中去。

就像給欄杆織毛衣的媽媽,拋開雜念沉浸在編織的過程,其實也是獲得正念的一種方式。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與他人的連接。

曾經在網絡上流傳著一句話:“生娃的媽,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經過一段時間的社交封閉之後,媽媽們通常會覺感覺特別難受和無助。

有一項經歷40多年的研究表明,通過與人分享美好的經歷會強化積極情緒。連接是人類經歷的重要部份,是生命具有復原力的重要條件。

所以,積極適當的與他人交往有助於情緒的平穩。需要指出的是,在朋友圈曬娃並不能產生有效的與他人的連接,因為這個行為是極其短暫的。

因此更建議的是,產婦能夠適當地保持與一位或幾位知心的朋友或親人的聯繫,走出家門與他人交往,並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事實證明,語言表達能夠有效讓我們釋放壓力,愉悅身心。

孕育一個生命是偉大的過程,希望媽媽們在積極爭取他人支持和幫助的同時,更能夠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願所有媽媽都能夠更加強大。

關於產後抑鬱和焦慮,您有什麼建議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討論哦。

我是差不多太太,一個五歲女孩的媽媽,邀您共讀育兒書,在差不多的生活中努力尋找美好,關注我一起努力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