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濟納:一座城的國防情懷

額濟納:一座城的國防情懷


額濟納,一個有著土爾扈特東歸輝煌歷史的地方,一個留下“三易旗府”佳話的邊塞小城,半個多世紀以來,這裡的城市面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地方黨委、政府和各族幹部群眾堅定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初心。


額濟納:一座城的國防情懷


額濟納歷史上有兩次大遷徙動人心魄:300年前,3.2萬戶近17萬土爾扈特部眾從伏爾加河下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書寫了東歸英雄的壯麗詩篇。為支持國防建設,1958年5月,黨中央和毛主席決定在額濟納旗寶日烏拉一帶建設我國第一個導彈衛星試驗基地。額濟納旗300多戶1400多名牧民開始了長達8年、輾轉千里的遷徙,毅然把世代居住、水草豐美的6萬多平方公里牧場奉獻給了祖國國防事業,將2個蘇木及全旗38%的牧戶、53%的牲畜向北搬遷至現旗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留下了“三易旗府”佳話。

額濟納旗總面積11.46萬平方公里,邊境線長507公里,境內駐紮有我國重要的科研試驗訓練基地和舉世矚目的東風航天城等重要國防力量,國防地位非常重要,3.2萬居延兒女擔負著“守土戍邊、服務國防、維護邊疆”的重任。額濟納旗居民馬玉琴說:“額濟納人民歷來就有愛國傳統,我們都要做到熱愛人民軍隊、關心軍人軍屬。有了國防綠,家園更美麗。”


額濟納:一座城的國防情懷


在京新高速達來呼布通行收費所,工作人員秦霄忙著把一天的值班記錄情況整理入檔。雖然已離開部隊,但秦霄依然忘不了火熱的軍營生活,更沒忘記自己在部隊立下的誓言。2013年轉業後,他把每一天的工作都當作是站崗執勤,緊緊盯住每個流程不出差錯,保證車輛順利安全通關。他說:“航天兵有一種精神,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這種精神是部隊留給我的寶貴財富,深刻影響著我的工作和生活。”像秦霄一樣,每年都有轉業、退伍軍人留在第二故鄉工作、生活,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為軍地之間搭建起情感相融、心意相通的橋樑。

一直以來,額濟納旗堅定不移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圍繞構建“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要求,始終將雙擁工作納入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列入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實績考核目標,全力支持國防建設。把雙擁宣傳、國防教育作為雙擁工作的“基礎工程”“固本工程”,形成了全民教育、基地教育、媒體宣傳“三位一體”國防教育模式。在額濟納博物館,投資100萬元建設的雙擁共建展廳成為駐軍基地和額濟納旗長期開展軍民共建、軍民融合的新平臺。擁軍廣場、軍民街、擁軍路……一條條道路由短變長、由窄變寬,承載著軍民魚水情深。在達來呼布鎮連接高速路的入口處,一臺航天發射塔和火箭模型巍然矗立,和它身旁延伸的“航天路”一樣,它們用無聲的言語告訴人們,這裡是“神舟”飛起的地方。


額濟納:一座城的國防情懷



額濟納:一座城的國防情懷


幾十年來,駐地官兵與額濟納人民心連心,竭誠與地方合作,通過開展醫療援助、扶貧幫困等活動,在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民生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按照軍民融合戰略任務的新要求,額濟納旗啟動實施軍民融合建設項目,為東風航天城和空軍基地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籌建街道辦事處和社區,最大限度滿足基地需求,認真落實擁軍優撫安置政策,幫助基地官兵解決軍屬安置問題,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新支撐。

進入新時期,額濟納旗打造軍民融合發展創新示範區,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以“大航天”旅遊為契機,挖掘東風航天城教育、旅遊資源,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增強了國防教育和旅遊產業的科技含量,凸顯了國防效益。面向未來,額濟納旗正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進基礎設施改造、做好後勤服務工作等方面入手,奮力開創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