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导言: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身的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任何想通过行政力量和个人意愿来改变中国画的发展规律都是行不通的。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欢迎广大中国画爱好者参与讨论。

关键词:中国画,山水s画;发展演变;变革;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一、明代王世贞的“五变说”介绍。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就明以前山水画的发展变革历史提出中国山水画“五变说”, 王世贞在此著作中对绘画史上各类画种的传承流变及代表性画家做了简要的论述,其中颇多独到见解,尤以山水五次流变的论述最为精到。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世贞认为:“山水至大小李将军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王世贞站在普通知识分子治史修学角度,从断代史研究、风格流变两方面入手,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流变进行恰如其分的阐释。王氏的山水画五次流变理论,是继唐代理论家张彦远之后的对中国山水画史的又一次梳理。

王世贞本人在《艺苑卮言》中认为唐代之前画山水的画家很少,其中的依据之一就是很难见到遗存画作真迹。并且唐之前的魏晋直至隋,在山水画法上也仅是处于拙朴草创阶段,虽然魏晋时期山水理论已经成熟,但技法层面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这种境况一直到唐末五代的荆浩才得以改善。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五代 荆浩《匡庐图》传

大小李将军这一变也,改变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局面,其树彻底改变了隋代之前的“伸臂布指”的列植之状;荆、关、董、巨又一变也,这一变化使中国山水画变得完全成熟起来,山石的画法改变了唐以前的“空勾无皴”的现状,皴法日益成熟。同时树木用笔更加灵动自然,树木造型丰富多端,荆浩的写松万本,方得松之真;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山石的皴法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如范宽的“豆瓣皴”和李成的“鬼面皴”就是这样的。北宋这一时期的树可谓是更为成熟写实,由于理学的影响,画家们格物致知,其繁茂大树加上全景大山,表现出一种雄强浑厚的自然气象;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南宋 马远《松寿图》

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到了南宋时代,由于社会发展原因,画家们失去了北宋初期稳定的社会局面,他们的画面不再是全景山水,而是突出强调某一局部特写。其山石皴法改变了古人的细笔皴,使用“大斧劈皴”,其树更加坚挺刚硬,表现出士大夫宁死不屈的坚强品质。如夏圭喜用秃笔,下笔较重,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社会发展到元蒙时代,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国,汉人的社会地位急速下降,被列为最低等的民族,文人士大夫远离政治中心,悠游于山川泉林,满满腔的抱负化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作品。这时期的山石皴法不再如宋代那样繁茂,用笔变得更加松动灵活,显得更加浑厚苍润。其树法改变了南北两宋时期的写实画法,他们以书入画,强调抒发画家本身的感受,往往意到笔不到,他们疏散了严谨刻画的笔墨造型,其作品“逸笔草草”,把文人中国画推向了历代最高峰。

二、中国画的每一次变革的历史契机浅析。

中国画的每一次兴盛都有一个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契机,而这些契机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中不断的滚动前进,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每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功成名就的大师,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被世人认可,最大的原因还是抓住了中国画在当下发展的特殊契机。

中国画发展契机一:

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以及毛笔的发明。

中国画发展契机二:

汉代古老的绘画形式被流传,设有画官,为中国画早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代表作品《云汉图》、《北风图》。

中国画发展契机三:

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创作群体文化素质高,融入儒家、道家思想,并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顾恺之、宗炳

中国画发展契机四:

隋唐独立中国画的形成,诗歌与绢绘画载体的出现。两晋陶渊明、竹林七贤、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等大批的山水诗人因连年战争逃避山林,借大自然的纯净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精神情操,这是中国画独立出来的时代大背景。隋唐之后,王维、孟浩然等人推动着中国画朝着“诗入画”的方向进行发展。

中国画发展契机五:

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宋山水长足发展提供了契机。五代,两宋时期,从事中国画创作的都是文化人,即使少数的工匠身份虽具备很高的学问,但也都是很有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阎立本)。两宋由于皇帝爱好书画,画家地位也明显提高,如李唐、郭熙、米芾。此时还设有画院,中国画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且在画论上也进一步完备,为以后的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苏东坡、米芾等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提出了重意不重形的绘画理论,以书入画不重视刻画的艺术情操使得中国画具有了很高的文人情怀和气息。这也为文人画的兴起起到了理论铺垫。

中国画发展契机六:

元代中国画的承接断裂为传统中国画带来改变自身原有性质的契机。由于战乱,导致宋元中国画的承接受到极大影响。元初,赵孟頫提出复古思潮,但由于元人无法真传于宋人,只能摹写其外表形体,这时的钱选,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学古而不拟古,在古意的基础上注入新鲜的养分,使中国画重写意转向内心世界的精神描摹表露。

中国画发展契机七:

明也倡导复古宋,但也与元有同样的问题,但此时出现的沈周、文徽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修养深厚,境界高远,在学宋元画时能“师心自用”“神会意解”,这是元代文人中国画的后继响应,是明清中国画诠释宋元中国画的重要凭据,也是明清中国画自宋元裂层之后重构中国画新形式的典型标志。

中国画发展契机八:

晚明时,是理学与心学的流行时期,这种思潮有外物转向内心世界观且提倡注重人性,提倡个性的解放与本体对象的情感发泄的观念直接影响到董其昌,为其一派的画家有意境转向笔墨提供了契机。

中国画发展契机九: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石涛《松鹤隐居图》

清初大批有志文人不愿意出仕做官(石涛,八大,龚贤),隐居山间以自然为师,将传统山水新用,促成这使中国画兴起的另一个契机。

中国画发展契机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跟历史机遇相关

黄宾虹(百年巨匠)《秋林逸居图》(齐山旧游图)

中国画发展到民国时期,由于金石学说的兴起,对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影响极其深远,他们以“金石入画”,以吴昌硕和黄宾虹为首的金石大家,彻底改变了明清以来甜俗柔靡的“摹古”画风。以古拙、雄强、奇崛、粗放的艺术风格为绘画的最高追求,给人一种壮美、崇高的美学体验。 “金石入画”产生的“金石气”改变了中国写意画传统的审美模式,突破了当时传统文人绘画平淡、中和、文雅、逸情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方式,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度,使中国画的风格更为多姿多彩。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一次的兴衰变革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契机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历代绘画的演变梳理,了解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后学对山水画的学习和继承,不会被某些依靠行政力量的主导所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