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规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

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

没有哪个孩子能在无法预知和无法期待的生活中过得愉快而安逸。

规律让人有安全感。

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

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当孩子感受到规律的稳固时,

他们很少会挑战这个底线。

保持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早饭时爸爸问:“彭妮呢?”“我想她今天早上会多睡一会儿,亲爱的。”“为什么?”“嗯,昨天晚上她很晚才睡,因为她想等你回家再睡。”“可是我提前告诉你了我会很晚回来呀。”“我知道,但是彭妮不明白,所以我就让她等到困了才睡。"”“那她今天上学怎么办?”“哦,没关系,她只是上幼儿园而已,,等一下我帮她写个病假条就好了。”“这样不太好吧,梅格,我觉得彭妮应该有规律。”“哎呀,她这么小,学习规律的时间还长着呢。”

爸爸说得对,彭妮需要学习有规律。规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没有哪个孩子能在无法预知和期待的生活中过得愉快安逸。规律让人有安全感。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允许彭妮有晚睡的自由,是忽视了她有充分休息的权利。第二天混乱的作息,打乱了生活平衡,也牺牲了她上学求知的权利。这不是自由,而是放纵。妈妈编一个理由告诉学校,又剥夺了彭妮经历自然后果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习的机会。和很多孩子一样,彭妮也在探索让她有安全感的界限和范围。她会去试探自己能够触到的底线在哪里。孩子会借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权利,想要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界限。当界限像天空那样无边无际时,她会觉得手足无措。将来如果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忽然有一天她无法无天的行为遭到了反对或惩罚,她会非常惶恐和受惊吓。

保持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父母有责任确定让全家人都能正常舒适生活的规律,建立和维持日常秩序,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孩子不会因为年龄太小而无法体验规律生活。一旦规律形成,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并且由此得知做什么オ是应该的。

假设你准备从芝加哥开车到洛杉矶,你不会随便开,不会见路就走。你会在高速公路上沿着一条既定路线开。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洛杉矶是这次旅行的目标,而融入社会和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指引的目标。我们只有按照公路上的指引行进,才能到达目的地。如同到洛杉矶有不同的道路,我们也可以选择建立什么样的规律。规律非常必要,但不应该是死板的、亳无变通的。经常会有一些突发状况,需要我们对规律进行变通以便适应。这样的破例情况在常规之外,不应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或者孩子的突发奇想而网开一面。

放暑假了,金尼和琳恩随心所欲,晚上很晚才睡,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零食和饮料随便吃喝,该做家务时就有“和朋友的临时计划”,她们还经常让妈妈忙来忙去、开车送她们。到了七月中旬,妈妈常常叹气:“如果学校早点开学,一切恢复正常,我会开心极了。”

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到了暑假,孩子们就被允许从满满的课程表中解放出来,自由享受假期。的确,规律应该因为放假而发生变化,但不是无法无天。暑假中对孩子放任,就会给孩子一个印象:学校和工作让人不愉快,从学校和工作中解脱出来才是自由。这是个错误观念。上学是孩子的责任,就像有些家庭中的分工,爸爸的责任是工作,妈妈的责任是操持家务。所有的职责都需要有规律,否则就会一片混乱。假期当然有必要,在假期里我们改变日常规律,休养生息,调整生活节奏,但这并不代表放弃所有的规律。暑假和上学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生活规律,例如睡得晚一点,更多家庭活动,起床的时间根据睡眠需求而调整,吃饭的时间根据活动而调整,等等。很明显,这些事情都从上学的规律变成暑假的规律。但这仍然是有规律的生活。否则,就无法产生合作与和谐。

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还有什么方法比确定一个稳固的特殊游戏时光更能建立和谐与快乐的关系呢?这是属于孩子的特殊时光,他知道这个时间可以信赖。当妈妈和孩子都享受每天这段快乐的时光时,两个人都会倾向于为了这段时光而不发生冲突。愉快的亲子关系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也有让人惋惜的少数情况,孩子死活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玩,因为在他们眼里,父母不是他们的朋友。)

当孩子感受到规律不可轻易打破,他们很少会挑战这个底线。然而,当权力之争发生时,孩子就把规律作为攻击对象。这时我们可以将这视为正常,只是平静地和孩子强调规律,不和孩子发生口舌之争,这样父母才能赢得孩子对规律的遵守。

保持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毋庸置疑,不论是哪些大家一起参与的活动,为大人和孩子制定规则,都能够省掉很多麻烦,比如规定全家人的吃饭时间。家庭成员的职责不同,那么相应的规律也不同。这些不同的规律,对应的是不同的职责,而不是全家人一致的生活部分。比如,一岁的孩子应该比九岁的孩子早睡,而九岁的孩子应该比父母早睡。

每个家庭的规律都应该适合全家人,没有哪个规律适用于每一个家庭。通常家里是妈妈根据家庭情况和孩子成长需要而设立常规内容及界限。当孩子违反时,妈妈有责任用沉着平静的态度维持这个规律。只有当父母认为有必要时,规律才可以被打破。

家庭生活的规则,通常也是妈妈建立的。比如,起来后铺好床再做其他的事情,爸爸回来前要把客厅收拾好,以及饭桌上的礼仪、礼拜日的晚餐礼仪、在正式餐厅用餐的行为、节日形式等。这些是我们传给下一代的文化,它们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规。

在一次父母研讨会上,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孩子们的餐桌礼仪都很糟糕。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原因可能是家人经常在厨房随便吃饭。于是十八位参与的妈妈一致决定尽量在餐厅里吃饭,家里没有餐厅的,则把厨房的用餐区布置得正式一些。下次聚会互相交流结果。两个星期后聚会时,大家都说孩子们的用餐礼仪有了进步。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却换来了更好的家庭气氛,非常值得。

建立起这些生活规律,使之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习惯。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保持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