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今天我们聊一聊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释名》里说:"笔,述也。述而书之。" 其意为毛笔是一种书写的工具。

罗振玉《增订段墟书契考释》"此像手持笔形。"从古"聿"字看,笔的部分如树枝上拥着一束毛。根据考古实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遗址的彩绘陶器上,绘有许多彩色花,枝干较多匀称,其他动物图案及几何纹饰,明显地存在毛笔划过后的分叉或绺状痕迹,这种笔迹应当是早期毛状笔头所画,此可归为软笔类,可确认为我国毛笔的创始。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罗振玉认为的“此像手持笔形”

在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了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就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虽然没留下软笔之类的东西,但可以推测当时是应该会有这类物品的。殷商时期(前16—11世纪)的甲骨文也应该是先用软笔写出,然后再用利器刻出的。所以,证明我国使用软笔或者毛笔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了。但是,毛笔最早的实物却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的战国中期楚墓中发现的。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甲骨片上的软笔笔痕

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发现一支保存完好的毛笔,是世界上迄今考古发现最为古老的毛笔。这支毛笔套在一个竹管做的笔筒内,笔杆长18. 5厘米,竹杆粗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是用上等兔毫做成。制作方法是将笔杆的一端劈成数开,将笔毛夹在中间,外面用细丝线缠绕,外涂一层生漆,被称为"战国笔"或"楚笔"。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长沙“战国笔”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战国笔“笔头部分

另外,1957年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也出土了一支毛笔,笔头用兔毫毛制成,笔杆细而精巧,长约15厘米。装在一个文具匣里,里面还装有小铜锯、小铜凿、小铜刀,估计这些铜器是书写简牍时使用的辅助工具。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毛笔及笔套、削刀

还有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战国秦墓也出土了三支毛笔,笔杆和外套都是竹制,其中笔毫犹存,长约2.5厘米。但重要的是它的制作与上述毛笔不同,笔毫是插入竿腔中的,和今天的制笔方法类似。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毛笔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毛笔笔头部分

从这些毛笔的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说文解字》中有记载,战国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叫"不律",燕国叫"拂",楚国叫"聿"。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古代楚国“聿”字

据出土文物,战国至西汉早期的毛笔,粗细、长短差不多,都是古一尺左右,即20厘米左右,笔毫约2厘米,皆为兔毫。所不同的是,战国时的笔将笔杆头剖为四片,兔毫夹于其中,以麻丝缠束,涂上漆。笔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古人有个词语叫"退笔成冢",大概就源于此。秦笔则出现将笔杆一头镂成腔状,将笔毫插入其中。这样可保持笔头浑圆、端正、稳定,比缠毫更具有优越性。传说中秦代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应该说的是发明了这种制作方式的秦笔。

另外,我们可以观察到战国至西汉早期的笔都是细笔杆,为什么呢?如果把笔握在手中就明白了。这种细笔杆可以在拇指内侧转上三圈。运笔时,笔迹必然呈弧线,正如篆书的线条。古时,能用来书写的材料很少,不外乎是些树皮、骨块什么的,平整的面积又非常狭小,要多记录些事,必尽量将字写得细小。笔杆越细,转起来,写出的字必然越小。再则,执笔的高低也至关重要。执笔越低,支点越近,字亦越小。这是非常普通的道理。当时的执笔高度,不超过笔头向上一寸。因此"古来无大字"这种说法的缘故也在于此。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三指执笔法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7年在磨嘴子2号汉墓发现一支毛笔(笔头残),笔杆为竹制,落款"史虎 作"。1972年又在这里的49号汉墓出土了一支毛笔,基本保持完整,笔杆之上隶书阴刻"白马作"三字。是迄今我国所有出土汉笔中保存最完整、最早刻有笔工姓名的代表作。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第一支有笔工姓名的“白马作”笔

"白马作"毛笔通长23.5厘米,这正是汉制长度单位的一尺,与王充《论衡》所言,"一尺之笔"的长度相合。笔杆长21.9厘米,竹质,精细匀正。"白马"应当为制作此笔的工匠名,说明当时仍保存"物勒工名"的手工业传统。笔头长1.6厘米,中含长毫,有芯有锋,外披短毛,便于蓄墨,很适宜于在竹、木质地的简牍上书写。其制作方式与睡虎地出土的秦笔一样,杆前端中空以纳笔头,外面扎丝髹漆以加固,笔尾削尖,便于簪发。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晋.青瓷对书俑

我国古代有簪笔的习俗,在古代皇帝的近臣掌起居者,把笔插在头上以备记事,所以将毛笔尾削尖,以便簪笔。汉代的官员们也常将未蘸过墨的或洗净的毛笔插入发中,以便随时取用,俗称"簪白笔"。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此笔之尾端削尖,很显然是为了簪插;而且从发掘情况看来,出土时毛笔的位置,又在墓主人头部之右侧,这正可印证汉代文职官吏"簪白笔"的制度。

浩锅带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可以簪发的“白马作”毛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