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今天我們聊一聊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釋名》裡說:"筆,述也。述而書之。" 其意為毛筆是一種書寫的工具。

羅振玉《增訂段墟書契考釋》"此像手持筆形。"從古"聿"字看,筆的部分如樹枝上擁著一束毛。根據考古實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仰韶文化遺址的彩繪陶器上,繪有許多彩色花,枝幹較多勻稱,其他動物圖案及幾何紋飾,明顯地存在毛筆劃過後的分叉或綹狀痕跡,這種筆跡應當是早期毛狀筆頭所畫,此可歸為軟筆類,可確認為我國毛筆的創始。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羅振玉認為的“此像手持筆形”

在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了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就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製水杯等,雖然沒留下軟筆之類的東西,但可以推測當時是應該會有這類物品的。殷商時期(前16—11世紀)的甲骨文也應該是先用軟筆寫出,然後再用利器刻出的。所以,證明我國使用軟筆或者毛筆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了。但是,毛筆最早的實物卻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的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的。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甲骨片上的軟筆筆痕

1954年在長沙左家公山15號楚墓發現一支保存完好的毛筆,是世界上迄今考古發現最為古老的毛筆。這支毛筆套在一個竹管做的筆筒內,筆桿長18. 5釐米,竹杆粗0.4釐米,筆毛長2.5釐米,是用上等兔毫做成。製作方法是將筆桿的一端劈成數開,將筆毛夾在中間,外面用細絲線纏繞,外塗一層生漆,被稱為"戰國筆"或"楚筆"。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長沙“戰國筆”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戰國筆“筆頭部分

另外,1957年信陽長臺關1號楚墓也出土了一支毛筆,筆頭用兔毫毛製成,筆桿細而精巧,長約15釐米。裝在一個文具匣裡,裡面還裝有小銅鋸、小銅鑿、小銅刀,估計這些銅器是書寫簡牘時使用的輔助工具。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毛筆及筆套、削刀

還有湖北省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也出土了三支毛筆,筆桿和外套都是竹製,其中筆毫猶存,長約2.5釐米。但重要的是它的製作與上述毛筆不同,筆毫是插入竿腔中的,和今天的制筆方法類似。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毛筆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毛筆筆頭部分

從這些毛筆的製作工藝和文物出土分佈地區看,毛筆在戰國時已被廣泛使用。只是沒有統一的名稱。《說文解字》中有記載,戰國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叫"不律",燕國叫"拂",楚國叫"聿"。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筆"就成了定名。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古代楚國“聿”字

據出土文物,戰國至西漢早期的毛筆,粗細、長短差不多,都是古一尺左右,即20釐米左右,筆毫約2釐米,皆為兔毫。所不同的是,戰國時的筆將筆桿頭剖為四片,兔毫夾於其中,以麻絲纏束,塗上漆。筆頭是可以更換的,所以古人有個詞語叫"退筆成冢",大概就源於此。秦筆則出現將筆桿一頭鏤成腔狀,將筆毫插入其中。這樣可保持筆頭渾圓、端正、穩定,比纏毫更具有優越性。傳說中秦代大將蒙恬發明了毛筆,應該說的是發明了這種製作方式的秦筆。

另外,我們可以觀察到戰國至西漢早期的筆都是細筆桿,為什麼呢?如果把筆握在手中就明白了。這種細筆桿可以在拇指內側轉上三圈。運筆時,筆跡必然呈弧線,正如篆書的線條。古時,能用來書寫的材料很少,不外乎是些樹皮、骨塊什麼的,平整的面積又非常狹小,要多記錄些事,必儘量將字寫得細小。筆桿越細,轉起來,寫出的字必然越小。再則,執筆的高低也至關重要。執筆越低,支點越近,字亦越小。這是非常普通的道理。當時的執筆高度,不超過筆頭向上一寸。因此"古來無大字"這種說法的緣故也在於此。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三指執筆法

漢代時毛筆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57年在磨嘴子2號漢墓發現一支毛筆(筆頭殘),筆桿為竹製,落款"史虎 作"。1972年又在這裡的49號漢墓出土了一支毛筆,基本保持完整,筆桿之上隸書陰刻"白馬作"三字。是迄今我國所有出土漢筆中保存最完整、最早刻有筆工姓名的代表作。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第一支有筆工姓名的“白馬作”筆

"白馬作"毛筆通長23.5釐米,這正是漢制長度單位的一尺,與王充《論衡》所言,"一尺之筆"的長度相合。筆桿長21.9釐米,竹質,精細勻正。"白馬"應當為製作此筆的工匠名,說明當時仍保存"物勒工名"的手工業傳統。筆頭長1.6釐米,中含長毫,有芯有鋒,外披短毛,便於蓄墨,很適宜於在竹、木質地的簡牘上書寫。其製作方式與睡虎地出土的秦筆一樣,杆前端中空以納筆頭,外面扎絲髹漆以加固,筆尾削尖,便於簪發。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湖南省博物館藏 西晉.青瓷對書俑

我國古代有簪筆的習俗,在古代皇帝的近臣掌起居者,把筆插在頭上以備記事,所以將毛筆尾削尖,以便簪筆。漢代的官員們也常將未蘸過墨的或洗淨的毛筆插入發中,以便隨時取用,俗稱"簪白筆"。祭祀者也常在頭上簪筆以表示恭敬。此筆之尾端削尖,很顯然是為了簪插;而且從發掘情況看來,出土時毛筆的位置,又在墓主人頭部之右側,這正可印證漢代文職官吏"簪白筆"的制度。

浩鍋帶你看文物------世界上最早的毛筆

可以簪發的“白馬作”毛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