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劉青雲主演的《神探》,才看懂這部神作

「我看見你心裡的鬼」這個點子,是《神探》這部電影的蕭何,喜歡的人會說這是奇幻嶄新,創意勃發,不喜歡的人會認為這是生安白造,故弄玄虛,特別是找不同的演員飾演象徵犯案者心裡不同陰暗元素的鬼,將人格的不同缺陷形象化,是聽起來有趣、做起來可笑的事,如果不是杜琪峰、韋家輝兩位在電影細節上扭盡六壬,令觀眾把電影看起來奇情曲折,層次豐滿,幾個代表林家棟飾演的罪犯心裡不同的缺點的鬼,在電影裡名副其實的像「吊靴鬼」般跟著林,也實在會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特別是當這幫鬼發現劉青雲飾演的「神探」有能看到他們這種特殊能力,飾演「貪婪」的林雪受驚說:「這個人能看到我們。」隨即飾演「狡詐」的劉錦玲便說出了也許全片最重要的對白:「痴線!」到底她說的「痴線」,是要鎮住電影裡的林雪?或是要喝醒沉迷在電影離奇情節的觀眾?還是半瘋不癲的「神探」?又難道是直指杜琪峰和韋家輝?

重溫劉青雲主演的《神探》,才看懂這部神作

這問題,要說的是「痴線」,到底有沒有貶意,「神探」教導他的後進何家安﹙安志傑飾﹚要用右腦而非左腦查案,所以他以猶如神打所謂「標童」的進入狀態的方法,反覆模仿犯罪者或受害者可能會經歷的犯案或遇害,繼續進入一個代入想像的狀態,得到更多的線索,就更像是靠感覺去把人物處境感應出來,是科學地不科學,也因為過程需要的精神投入近乎忘我,所以劉青雲的精神「混沌」狀態,和他行為上的看似荒謬、實質超然,便成為了電影最具吸引觀眾的張力所在,也令電影不會被定型為單一的懸疑片、恐怖片或者警匪片,而是在闡述人物心理和哲理兩方面都各有所圖的精品。

重溫劉青雲主演的《神探》,才看懂這部神作

不過,電影的野心,也是令喜歡思考的觀眾有多和更高要求的元兇。對筆者而言,電影對「人心裡的鬼」這個元素,實在有過橋之嫌,一個疑兇心裡有七隻鬼﹙七種缺陷﹚,導致有異能、要破案的劉青雲感到挑戰性特別大,觀眾當然也屏息以待,但劇情一路發程,編者對幾隻鬼的描述,確實是乏善可陳,人的缺點是有統合性的,一個缺點會造就另一缺點,或者會令另一個缺點產生化學變化,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幾隻鬼會「聯手」犯案,也會意見不合,甚至對話,可是這方面的表現,電影僅限於是點到即止,這亦無可無不可,因為我們可以當這是一則概念化的寓言,卻不能要求看到更複雜的人性扭曲演化,這明顯是很有戲劇潛力的。

重溫劉青雲主演的《神探》,才看懂這部神作

​說到底,《神探》在峰迴路轉的案情上可說《暗戰》和《PTU》的變奏,人物講求靈感的方向,與電視劇《大時代》同是劉青雲飾演的方展博﹙其實更重要的,是啟發方展博在股票交易所空白的白板上,裝作是忙碌的股票運作狀態而取得靈感的羅樂林﹚,而隱隱滲透禪味的說理氛圍,電影與《大隻佬》當然是有所呼應,一個犯罪者的心魔是在主人公不自覺的狀況下浮現的,只是《神探》以幽暗的宿命一反《大隻佬》相信放下便可豁然開朗的單純豁達,是開展了新的思考路徑,只是我相信如果要說佛說禪,化整為零仍然是編導應該在內容和形式上該朝的方向,《神探》形式上的外在設計太多,精明得讓人要相信而不是去思考,倒是特別冷門而看得觀眾要打要罵的《喜馬拉亞星》在鬧劇包裝下,竟是有意無意地在內容和形式上也令觀眾猶如置身混噸,感覺反而帶點出奇的微妙,可見左腦和右腦,有時是在計算所謂成 功,有時是在嘗試所謂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