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有人把《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世界观扯在一起?

用户50670255640



《封神演义》的世界观设定,比《西游记》要完整且完美很多。

但这不是说《封神演义》写的比《西游记》好(事实相反),而是因为二者写作目地不同。

西游记作者的目地,是讲故事,在吴承恩之前,西游记的故事就已经有很多了,以各种戏曲,评话的方式流传,吴承恩要做的是整合故事,文笔润色,使各个故事之间串联的更加流畅,世界观设定,只是一部分工作,并不是重点。

封神作者的目地,和西游记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目地---“造神”。

看《封神演义》,你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什么,那就是“天命”很牛逼,元始天尊很牛逼,太上老君很牛逼,还有个更牛逼的鸿钧老祖,总之我们道教的神很牛逼。

为了表示道教的牛逼,还从佛教挖神过来,李靖哪吒本来是佛教体系的神,这在西游记里有描写,封神里就变成道教体系了;观音,文殊,普贤也被安排成原始天尊的弟子。

既然目地是造神,那么世界观设定就很重要了,比之西游记里一笔代过的描写,封神里却是下大力气的,其中包括:

1.完整的神话体系;

2.清晰的创世神话;

3.等级明显的实力分级系统;

4.实力系统的补丁--法宝系统;

5.旗鼓相当的正反派势力;

6.留白。

这些世界观设定可以说做的很完美了,以至今天洪荒流小说多是承接封神的设定。


小哲说电影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我是水刃木向东,关注我不负如来不负卿。《西游记》和《封神榜》不是一个神仙体系。两者的世界观也是大相径庭,至于为什么会有人将两者的世界观扯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两者都是神话故事。


封神榜

在姜子牙封神以前,世间有圣无神。这些圣人包括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灵宝道人和女娲等。而后期神的出现主要是各位圣人的道统需要被传承和发扬。

圣人也不是无欲无求,在封神系统里,圣人是希望有人继承香火的,更希望自己的香火旺于它圣。

西游记

在《西游记》中,天庭众神体系大体和封神相同。但是西游中道统三清似乎变成了小角色,常常是孙悟空戏弄的对象。由此可见,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有种太高佛教贬低道教的意味。而且在封神榜中并没有提到佛教神明,这是两者的巨大不同之处。

权力观体系

在《西游记》中,天庭是一个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神仙官僚体系,等级森严。但是在封神榜中,神仙权力等级并不明确。很多被封神的人多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等的弟子,谁该归谁管并不明确。



【结语】

世界观是对这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如果按照这一点来说,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有共通之处的。但是从神仙权力体系,是否有佛教神明参与等方面来说,两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参考资料:《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作品。


水刃木聊文史


作为神话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甚至大多数人把两部小说结合起来,构建中国最早的神话系统。

《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演义》,由于作者吴承恩的写作年代局限,小说充满扬佛抑道的明显倾向。比如西天如来佛祖被塑造成法力无边的形象,只因他制服了一只小小妖猴,玉帝特地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安天大会,“三清”“四御”等不仅要参加,还要向如来低头行礼,给人造成佛教远胜于道教的错觉。

《封神演义》故事发生的背景则早于《西游记》,小说把道教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鸿钧老祖作为唯一的无极混元大罗金仙,代表着“道”。而西天如来在封神世界中,也只是鸿钧老祖的徒孙多宝道人,其修为还未到圣人境界。

除了鸿钧老祖是许仲琳独创的形象,《西游记》里的大神几乎都能在《封神演义》里找到对应的人物原形,如《封神演义》里的人、阐、截教教主,就是《西游记》里的“三清”。还有二郎神、李靖、哪吒等,都能一一对应。

基于此,许多人总是把两部小说的世界观扯在一起。其实,还是要区别看待的。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