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无敌马克兔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出自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该篇作品上阕由回忆昔日游玩时光道出对友人的思念,下阕描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作结,极为别出心裁。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红孩唉


这句诗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原诗如下: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这是作者在游玩时,看到雨中的海棠有感而作。诗人一反常态由景入情,而是先抒写了自己的感受,物是人非,叫人肝肠寸断,然后再进入景物的描写,用绿柳衬托红花,夕阳西下,烟雨濛濛,映衬了作者内心悲凉又无奈何的情感。

和摄影一样,中国的诗词文化,向来讲究意境的表达,讲究生活图景与人的思想情感的统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者托物言志,表达对人物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怀才不遇等等。


纳兰的这首也不例外,意境优美,凄清婉转,诗人浓浓的忧郁之情跃然纸上。而画面鲜明,主体具体而突出,所以要表达这种氛围的摄影可以紧扣这几点进行:


‘’一片晕红才著雨” 离不开一个雨字,雨更容易让人产生愁绪。雨水下落到地上又濺起的水花,是另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

大片大片的浓绿,在雨水的冲洗下,干净明亮,绿的真逼人的眼睛,像极了此刻的心情。也许初来时内心还有一丝浮躁,但在成团绿叶的环绕下,也变得宁静平和...

“一片晕红”不仅仅指海棠,也可以是麦仙翁呀

长桥,栈桥,天空,大地,如烟似雾...天荒地老,只存在小说里或者电视剧中吗?徜徉在诗意的梦境中,哪一扇窗是为你而开,哪一种风景是为我而留?或许,与其说绿叶多情,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多情吧。这幽静的小路,总会给人一种莫名的眷恋与欢喜

千丝万缕的雨丝,宛如诗人的万千愁丝,轻轻随风吹打,又随风消散....

没有什么时候比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季节更适合拍摄的了,当风再起时,一 定不要错过。


慢慢的我话不多


纳兰性德与南唐后主的词颇为相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读起来很难不为之动容。

我们拿起相机,吟诵着诗,进入诗的意境吧!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显赫一世的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其词生前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诗曰: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诗的上阕触境生情,重温往事,唤起对当年同游人的思念;下阕以春光的晕红著雨柔绿和烟之美而梦断魂销,道出以景生情的原由。

谁说花儿凋零不让人怜爱呢?想当年我们同游时,正值春花竞放的时节,而今友人已去,只有自己一人。

眼前的红花被春雨打湿花瓣,烟霭中柳丝随风摇曳。夕阳下如此美景,令人为之梦断魂销。

由此想起黛玉葬花,花开花落,怕想起、又不得不想起凋花飘零,谁道飘零不可怜?

纳兰性德的词风颇近南唐后主李煜,不但在清词坛上有很高声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光彩夺目。

让我们随着纳兰性德词的意境一同欣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