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西医都写病因不明,那西医如何能做到对症下药?

郎仲弟


医生的职责就是为患者解除疾苦,不论用什么手段让患者解除了痛苦,就是好医生,治病有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病因是科学家才能找到,医生用好止血止痛退热,以及生命支持的手段就可以了。中医西医都一样,中医的手段落后,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


中医闫会君


病因不明,对"症"下药。


孙文善医生


很简单,对症,不是对证。

西医说的症,是症状表现。

中医说的证,是病因病机。

不一样的。

比如,高血压,现在是长期吃药控制。西医没有找到高血压的起源,但能够通过检验,知道病人身体缺乏什么因素,因为缺乏不足,所以可以通过补充这些元素,让身体的整体症状表现减轻,也就是不舒服感减轻。

也是因为原因不详,不知道为什么会缺乏这些东西,所以无法根治。所以,这类治法,属于退而求其次的方式。解决不了根本,但可以缓解一些问题。

打个比方,大家都在用一口井的水,突然那天,井水不足了,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怎么办呢,要么一些人到别处取水,要么从别处补充一些水,大家依旧从这口井取水。

这就是西医用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可以缓解问题。

或者说,西医的治疗,是从试验而来,有试验才有经验,根据试验积累经验,进而总结出一些可用的常规方法。然后再在病人身上尝试,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从中医而言,西医缺乏一个整体观。局部的问题,只想到局部解决,不知道全身的相互影响和依存。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一个整体的人,相互依存的理论观点。中医治病求证,就是在理论体系框架里,寻找具体证据,也就是疾病发生的证据。中医是站在整体人的立场,寻求证据的。这个证据,是在人体中,也在个体差异里。不同人同样的症状表现,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找到的问题原因也是不同的。

比如都是脾病,或是脾自身的问题,或是脾胃不和,或是肝横犯脾,或是寒气反侮,或是火不生土,或是子耗母气。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论治方法。当然用药可能完全不同。

说到底,就是理论体系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西医理论体系不完整,不宏大,很多地方没有填充,还是盲点,等待填充。中医理论体系看似宏大而无细节,但一直在有效指导中医治疗。

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结合,以中医理论体系的宏大叙事为宏观指导,宏观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西医完善生物学细节,填充中医体系的客观性,和细节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中国医学发展是好事,对百姓健康也是好事。虽然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