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我覺得相反,現在阿里的前景要高一點。如果說騰訊是高頻,那麼阿里已經可以算是高維了

騰訊高頻的問題,我覺得不用多解釋,老生常談了,微信和QQ佔據人們每天的時間最長

擁有最高的打開頻次,最多的活躍用戶,在這場國民總時間的爭奪戰中,騰訊毋庸置疑佔據了絕對上風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所以,騰訊來做別的產品,都擁有一種高頻打低頻的優勢

你做新聞,讓你先做,但我一旦開始做了,微信裡面每天各種推送給騰訊新聞導流

結果最後用戶慢慢的就都跑去騰訊新聞了

握有社交領域的用戶時間優勢,騰訊可以輕易的對任何一個領域的企業發動攻擊

之前,阿里拼了命也要在社交領域上開戰,實在是微信支付等從社交蔓延到支付的業務讓支付寶如芒在背。

但來往的火燒南極戰役失敗後,阿里就走上了歪路

不是高頻打低頻嗎?我推來往確實推不動,但是我支付寶可也是高頻率產品呀,我用支付寶做社交,那沒問題吧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於是,就是大家看見的鬧劇,校園日記等圈子上線了~~

但是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個被全民吐槽

時間回到2016年,微信緊逼下的支付寶顯得那麼脆弱,那麼岌岌可危。不斷左奔右突的改版、死磕社交、直到鬧出了沸沸揚揚的圈子事件。僅僅半年之後,支付寶在面對微信時,卻突然復甦了。

而那個曾被打得滿地找牙的支付寶,卻開始從胡亂出招中慢慢爬起來,正逐漸找回自己的節奏。第三方研究機構艾瑞(iResearch)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市場中,支付寶市場份額同比增長2.2%至54%。緊隨其後的騰訊旗下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交易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7%至40%。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支付寶到底做了什麼導致了這一切?

我認為,就是多維化

多維打高頻破解了高頻打低頻

圈子事件爆發後,掉入社交死衚衕的支付寶卻痛定思痛,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和戰略的調整,重新開始聚焦金融和商業。首當其衝的便是在2016年的春節紅包中,洗掉了背在身上的“敬業福”之殤。而後在2月底推出收錢碼,專注服務線下數以千萬記的小商戶。最值得稱道的是,在全國掀起了建設無現金社會的浪潮。支付寶App的首頁上,則砍掉了好友推薦和生活圈內容,開始專注於支付本身,做深做透。

業務上聚焦之後,螞蟻金服整體戰略佈局上的優勢也開始發揮,使得支付寶可以用多維來對抗微信的高頻。在這種策略下,對消費者來說,支付寶不僅僅是支付,還有消費信貸產品“花唄”這個大殺器,以及芝麻信用、理財、保險等一系列功能的加持。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身後站立著整個螞蟻金服集團的支付寶,通過基於支付之上的信用、理財、保險、銀行、消費信貸,不同業務間捏成了一個拳頭,為用戶在支付之外提供豐富的金融價值。這也讓用戶之間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小錢放在微信,大錢還是放支付寶。面對此種情形,對在騰訊金融體系中依然單槍匹馬的微信支付來說,即使用戶打開頻次再高,也難免有雙拳難敵四手的困惑。

此外,我認為還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對實體經濟的全面蔓延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曾經有一個熱門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拼了命也要往北上廣擠?

廣泛被認可的回答是:如果無法留在大城市,那麼年輕人回到家鄉是沒有出路的

但現在,我想阿里巴巴給夾在大城市高房價和回農村務農兩個選擇之間的年輕人,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儘管這條路現在看來很窄,但如果真的想讓年輕人能夠留在家鄉不必顛沛流離,我覺得阿里的這條路,是目前為止最最靠譜的。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對於這些人來說,離開了騰訊,或許是換一個軟件發短信,打電話的問題,或許是閒暇時換一個遊戲玩的問題,相信我,這比你想象的要容易的多

但離開了阿里,很可能是多年經營的店鋪數據,信用積累,乃至客戶資源的流失。對這無數的人來說,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果說阿里從金融,信用,理財,保險等多個維度切回支付是多維思想的成功

那麼這樣從農村包圍城市,以實體帶動網絡的思路,實在可以算是高了一個維度了

網絡上小年輕居多,大家關注的也是娛樂,電影,遊戲等娛樂內容,在這些領域,騰訊自然給人一種更強勢的感覺。

騰訊與阿里的較量,為啥總是騰訊佔上風

但阿里,已經在大家不知不覺中,悄悄紮根到了最基層最廣泛的階層,儘管這些人一貫沉默並不發聲,但千萬不要忘記上一個做到這些的組織,最後完成了什麼。#騰訊##阿里巴巴##馬化騰##馬雲##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