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其性必狠。

能成大事的人的身上多半具备一些常人所不具备的性格特点,比如狠辣、隐忍,妇人之仁或过于玻璃心,在他们看来,始终是挡在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是可以一脚踢开的。春秋时期,为了问鼎中原,诸侯之间的频繁争霸已经司空见惯了。到了春秋末期,位于江浙一带的吴越两国崛起,先后入主中原争霸,但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走上霸主地位的路是截然不同的。夫差靠的是笼络当时一批顶尖的政治军事人才,如伍子胥、孙武;而勾践身边虽然也是文武兼备,但就个人而言,夫差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反观勾践,隐忍狠辣的性格明显是他能够成功成为春秋历史上最后一位霸主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在勾践灭吴之战中就能看出来。

当初,夫差为报父王阖闾的一箭之仇,不惜大军压境,将勾践赶到了会稽山上,夫差却并没有乘胜追击。于是勾践采纳了大夫文种的建议,与吴国媾和。大夫文种去到吴国,向夫差传达勾践的说辞,“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越国送几个美女仆役,送上点金玉财宝,夫差动心了,竟不顾伍子胥的强烈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使越国得以苟活于世。

得到宝贵的喘息机会的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了二十年,一点一点让越国的国力强盛了起来,终于一举打败了吴国。这时,夫差也想效仿当年勾践求和吴国的做法,于是也说了同样的话,“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然而夫差忘了,勾践毕竟不是他,他可是能放下君王的架子为夫差甘当马前卒的人,又怎么会给夫差卷土重来的机会呢?所以勾践反问,“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一计不成,夫差又妄想勾践能看在同为周室的份上饶过他,可这一次勾践没再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

性格的不同决定了夫差和勾践两人的命运的最终结局也不一样。有趣的是,吴国被灭掉以后,不久作为议和的大功臣文种也被逼自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