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但力透纸背的是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活着》是蜚声国际的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余华老师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多年前买回书来,都忘记了,放在那,没有读,是我自已内心回避苦难,终于在这个长假的一个午后细细读过。

余华在书中没有煽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阅读者能感受到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失时那麻木的力量。当然,阅读时也有轻松的、优美的、善良的时刻,让我们沉浸其中。《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但却是一次有意义的阅读,读懂了它关于活着的意义,对我来说是一次生命的超越,生活超越一切财富,此书值得一读!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老农民福贵遇到收集民间歌谣的年青人,并由此回想起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

福贵老人用冷静的语调讲述了他自己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这平静不失幽默的风格让我们与老人同悲共喜,当好运垂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受厄运打击时,我们又会黯然垂泪,悲剧一个接一个地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但你会感觉的到始终有一根弦是拉着的,那就是生命的顽强。

老人名叫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家的独苗少爷,不学无术,风流放肆,娶了城里米行老板家的漂亮女儿家珍,却经常去城里吃喝嫖赌,骂老丈人无所顾忌的胡闹。很快他赌的倾家荡产,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穷光蛋。不得己回了家,媳妇家珍却没有嫌弃他。但从此,厄运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老宅被他输了,他的父亲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一头栽入了粪坑;不久他为生病的母亲到城里买药时,他自己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饱尝颠沛流离、炮火硝烟、饥不裏腹之后,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但母亲已病故;后来,儿子有庆也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嫁给好人二喜却死于了难产;不久,妻子家珍也死于软骨病;女婿二喜也死于工地的意外事故;最后,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小外孙苦根也不肯放过,在一次生病时苦根吃多了福贵煮的豆子,可怜的撑死了!就这样,福贵老人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父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悲伤过后,他觉着他心安了“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与它相依为命,还常常与老牛假想家珍、凤霞、有庆、二喜都在一起劳动的样子!

作家余华老师文风简洁而有力,饱含感情而又理智,直抵人心。透过悲剧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乐观和顽强。作者这样设计老人的出场: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随后,我听到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先是咿呀啦呀唱出长长的引子,接着出现了两句歌词——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因为路途遥远,不愿意去做皇帝的女婿,老人的自鸣得意,让我们失声而笑。

启示一、读完全书,我再回来读这一段,我们无法将眼前这个乐观的福贵与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的福贵对上号!当《活着》的故事从福贵的嘴里听来,他讲述自己的一生,在他那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喜悦、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对于福贵来讲,我们都是外人,我们无法体会福贵的幸福。这让我们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启示二:《活着》告诉我们作家的使命不是展示悲剧,发泄愤怒,更不是揭露和控诉生命的不公,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单纯的美好,是人性中历经磨难后的超然,是对一切发生的事物的释怀,是对善与恶的客观认识,并用悲悯的目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态度!

启示三:《活着》在历史动荡的大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语调描绘了一幅人性的画卷。没有一个人可以逃离生存的大时代,个人的命运与时代无法分割!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应时代,学会与命运抗争与妥协,每个人更要学会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忍受现实给予我们幸福与苦难;记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启示四:《活着》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死,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途羔羊。我们要学着在苦难来临时,去承受和隐忍,我们要学着在苦难经历过后乐观的面对生活!

我最欣赏余华老师《活着》的结尾,令我久久回味!就以此收尾吧!

叙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独自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但力透纸背的是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活着》,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但力透纸背的是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活着》,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但力透纸背的是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