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沒有什麼是

一份甜點

解決不了的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如果有,就兩份

3月13日,據香港媒體報道,知名連鎖甜品品牌許留山連續遭業主討租,3月11日再遭權記玩具有限公司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清盤。香港司法機構的網頁顯示,案件已排期6月3日處理。事實上,拖欠租金只是許留山經營困境的冰山一角。據瞭解,許留山在過去數月已關閉10餘間香港門店,多家曾遭業主上訴追討租金。這家經歷60餘年、馳名華人世界的連鎖“糖水鋪”,正悄悄衰落。

迄今為止,許留山在官微的最新一條動態是回應——“因欠租遭債主申請清盤,香港許留山或面臨倒閉”的新聞。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香港許留山店鋪)

“許留山中國”微博回應稱,“這可能是許留山60年以來最火的一次,看到大量客人與真愛粉的留言回覆,讓我們心裡一暖。感謝大家對許留山的認可和支持,我們一切如常。疫情期間,許留山始終秉承著“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經營理念,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免費的草本配方涼茶,支持抗疫活動,更為城市一線守護者送去感恩的關懷。經歷過非典,共度了新冠,風裡雨裡60年,我們一直陪在大家身邊。喜歡許留山的朋友們,不用懷念,等疫情過去,我們店裡見。”

/01/

熱點事件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香港許留山店鋪)

在這條微博下面,有不少網友留言詢問關於香港門店的問題,官微也回覆說香港地區受疫情影響關店,但大陸地區並未受此影響。可奇怪的是,作為港式甜品的代表,許留山從香港起家、背靠作為總部的香港區門店竟會先敗倒於疫情之下!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微博答疑)

/02/

重溫許留山

許留山(HuiLauShan)是中國香港著名的甜品連鎖店,由許留山創辦於1960年代。該店以龜苓膏及各款涼茶起家,後憑獨創的芒果西米撈而奠定港式鮮果甜品店的專有地位,更成為全球觀光旅客訪港必到的甜品名店。許留山的招牌甜品有:多芒小丸子、金粉撈丸子、鮮什果芒果布甸和木瓜椰汁雪蛤膏等。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芒果西米撈的問世,讓許留山被描述為是“來自新一代的衝擊”,直接奠定了它的江湖地位——在2013年的一篇名為《糖水裡的香港味》的報道里,作者稱:“至此之後,港澳,甚至廣東甜品樣式深受其影響。”

這開始了屬於許留山的黃金時代。2002年,正當紅的組合Twins推出了一首《友誼第一》,其中有一句歌詞,“讓我們結伴探訪許留山”。而現如今這首歌最新一條熱門評論則是:以後無得結伴探訪許留山。

許留山曾經是城市購物中心的標配,頂峰時期一共有200多家門店。然而,根據天眼查和大眾點評的資料顯示,許留山的內地門店中,有3/4狀態為已註銷,現在依然營業的只有88家。

/03/

來自新時代的衝擊

甜品,作為香港文化的代表。許留山在2004——2014年這10年間,店面擴張速度和大眾喜愛程度就如同那些年的香港電影一樣,快、準、狠!

如今看來,那是許留山最後的輝煌!


“改名風波”

2004年,“廣州許留山”分店的老闆聲稱與“香港許留山”簽訂特許經營合約,後者授權前者在廣州開店,雙方約定合同有效期不少於8年。起初雙方合作良好,按照約定,“香港許留山”提供技術和原料,並派管理人員到廣州店內指導經營,利潤雙方五五分成。然而,到了2009年前後,“香港許留山”的股東向馬來西亞一家投資公司出讓了全部股份,新股東不承認“香港許留山”與廣州方面的合約有效。緊接著,廣州的許留山被迫更名“鄧留山”。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改名後的“鄧留山”)

“改名風波”後,位於廣州天河區的兩家“鄧留山”變得顧客少了很多,不僅僅是因為“改名後有點山寨”,還有“連味道也不如以前了”

“產品迭代”

許留山的招牌是芒果甜品,偶爾有新品推出,也不如招牌產品受人歡迎,很快,產品迭代的速度慢了下來,同時期的甜點鋪所出的芒果類產品,也直接對標許留山。在如此衝擊之下,“許留山早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食品品控問題”

近幾年,餐飲行業的原材料健康問題頗受大家關注。2013年,許留山也同樣被爆出食品問題,榨果汁的芒果被工作人員咬過,腐爛水果經過處理後榨成果汁,過期產品重新賣給顧客。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品牌創新”

近幾年來,以“喜茶”“coco”“奈雪的茶”“一點點”等新式茶飲不斷地出現在市場上,大眾對此也是喜愛有加,常常出現在門店門口排長隊的現象。新式茶飲更懂年輕人的需求,而各種甜品店也伴著強有力的營銷衝擊著消費者的味蕾,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出道10餘年的許留山似乎也已經“過氣”了。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04/

實體店何去何從

不管是市場衝擊還是內部隱患,壓死許留山的最後一根稻草,始終是這次的疫情。

大家可以想一想,疫情之下,為什麼在香港總部的許留山分店會紛紛倒閉?繁華的地段既可以給店鋪帶來高額的收益,也可以上店鋪虧的血本無歸, 寸土寸金的香港,人人住在“棺材房”裡,租下一間店鋪,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很難一直走下去。

疫情過後,實體店何去何從?

其實在許留山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教訓:

  • 專注做好品牌:任何店鋪想要做大做好,除了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更多的還要有品牌口碑。許留山作為餐飲店,犯了一個行業大忌——食品安全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一條新聞傳遍千家萬戶,尤其是對這樣一家連鎖加盟店鋪,一家分店食品原材料出問題,絕不僅僅是影響自家店的收益,禍及更多的是品牌形象!
  • 優化產品內容:一個出道10餘年的品牌,迄今為止,招牌還是芒果類產品,不免讓人失去期待感,一個產品做的太出色,而店鋪其他產品跟不上步伐,你可以說它是“過於專注”,但在這個市場化多元的時代,不如說是“固步自封”
  • 加強自己的競爭力:許留山本來有很好的國名度,但卻競爭不過那些後起之秀,說到底還是自己的競爭力不夠,不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在哪裡。明明在市場內已經佔有一席之地,卻跟不上市場的步伐,不懂營銷,將自己的優勢放大,最終只能被那些新式茶飲“群起而攻之”。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喜茶)

  • 強化營銷:任何行業想要賺錢,少不了必要的營銷,“喜茶”“奈雪的茶”這些網紅店鋪每到一座城市新開店鋪,一定會刷屏當地民眾的朋友圈,不少公眾號,小紅書,抖音,快手大V紛紛宣傳,你想不知道都難,更不用說店鋪門口排起了的一條龍長隊,先不管排隊這些人是真粉絲還是“託”,起碼這個“勢頭”已經造起來了。
再見許留山!疫情之下港式甜品的回憶殺!實體店的轉機在哪裡?

(奈雪的茶)

  • 清楚消費者的痛點:新式茶飲的產品口味未必有多好,很多消費者也未必是想要一嘗美味而去消費。不需要有多健康,只追求口感的愉悅;不在意是否好吃,只在乎包裝是不是符合心意,拍照發在朋友圈能否吸引人點贊;逛街的時候拿著一杯茶飲,能否讓我顯得更加潮流等等這些,都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如果不明白自己的客戶在想些什麼。做再多也是枉然。

疫情好轉,大批的實體店開始恢復經營,經歷過陣痛之後,新的轉機會在哪裡?


- End -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