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ACFUN_AK

創作立場聲明:其實相比買雜牌的風險,撿垃圾那點壽命損耗不值一提,遺憾的是大部分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垃圾佬才能撿漏

本文是關於固態硬盤原理等基礎知識的介紹和簡單就個人經驗做出的選購建議,前半部分是乾貨屬於基礎知識建議掌握後半部分是個人意見各位有興趣可以聽聽,沒有興趣的記住有錢就買一線品牌沒錢就等等就完事了。接受二手撿垃圾是最好不接受也無所謂總之我勸各位別買雜牌。


還有類似的文章實在太多我就不多放了,總之,機械硬盤由於SMR的出現導致了選購從一個基本沒什麼技術難度的操作變成了趟地雷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SMR硬盤採用竭澤而漁的方法,把硬盤當成過去的DVCD了,磁道壓著磁道這麼寫,雖然也能湊合讀,但是改寫非常難甚至不可能,而且也容易損耗硬盤壽命,過去硬盤突然斷電頂多磁頭打一下盤片收回來了現在可能會出現硬盤內部在倒數據(為什麼硬盤沒事放著自己還需要倒數據原因自己想,反正過去非SMR硬盤不需要這麼做)的情況下強行斷電可能丟一緩存數據,而且如果是整個的大文件來這麼一出的話後果可想而知。總之,買硬盤躲開SMR就對了,用著殺雞取卵的招還不按套路降價,市場要是還沒點反應不知道的還真以為老百姓都是韭菜。之前外國網友起訴的不錯,三大流氓分別表示了硬盤是否使用SMR技術依然透明公開,這是人民的勝利。

現在的情況下就是買硬盤,2.5寸儘可能買1T以下不含1T,3.5寸1T以上要多看看型號,不要撞上SMR,低容量硬盤出現64M/128M以及以上的大緩存要警惕,1T以上建議是直接東芝P300,全系3T含以下都是CMR(4T 6T是SMR),但是說實在的東芝的硬盤機械結構來說可能是精度沒有另外兩家好吧,硬盤費電不說而且還噪音大,讀取速度也相對比較慢,我過去用筆記本機械盤的時候反正東芝的比另外兩家功耗大一倍(別人家普遍5V0.45A起的時候東芝的硬盤都是5V1A,噪音大,發熱大,容易卡頓,這都是事實),所以單個硬盤大容量買P300是省心不會撞雷,但是不見得好用,可靠性來講,過去500G老藍盤可能是最好的,單碟500G也是符合近代硬盤正常容量極限了,反正這種盤我沒用炸過(之前775上有個320G藍盤一開始開機的時候有點掉盤,但是後來重新插電之後又好了,應該是電源延長線的鍋)

買硬盤,不要看新舊,我這裡還是用圖吧的一句話給各位解釋吧:好東西,無論過多少年它還是好東西,憑正常用是用不壞的,它自己輕易也不會有事

和SMR一樣,固態硬盤這邊也有糟心的事。

總之本文還是以個人的經驗來講講對於固態硬盤的選購經驗,包括SD卡和U盤等等。

首先無論什麼硬盤我還是那句話:重要數據請備份!即使硬盤本身沒事,也可能會因為誤刪除、物理上的遺失、損壞或者其他各種各樣可能的原因導致數據的丟失,如果重要的數據孤本沒有備份的情況下丟失了,那就真的再也找不回來了,固態硬盤不是機械硬盤,一旦出了事基本數據別想恢復(閃存的物理結構決定了在重新寫入新數據之前必須要刪除原來數據,這也導致了固態硬盤誤刪數據恢復非常麻煩,如果各位可以接受犧牲性能保護數據安全建議把固態的TRIM關了 順帶說下TRIM這種技術本來是對付閃存的,現在SMR硬盤因為獨特的寫入方式也引入了這種技術,因此TRIM這個指標如果出現在機械盤上也可以判定為SMR但是條件充分不必要),數據恢復不是做不到,是難度太高成本太貴基本沒可能,不如早備份。這年頭不能太指望網盤,倒是各位可以考慮自己動手用身邊的筆記本或者買個ITX改NAS之類的,機械盤可以用不是SMR的做數據冷熱備份,多個小容量機械盤配合硬盤座或者硬盤盒用起來還是可以的,畢竟我也買不起磁帶機所以這就最好。即使不打算做NAS用靠譜的硬盤或者移動硬盤機械盤備份數據也沒毛病。

所以說實在的我這個人對於固態因為有可靠性和數據難恢復的問題,一直是比較排斥的,雖然知道固態是好,但是自己從16-18年主力機一直在用機械也沒什麼大問題,倒是我爸比較時髦早就用上了固態盤做系統盤了,當時那個860K的臺式機雖然上了固態其實基本也一直在吃灰來著。

固態硬盤的原理: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的原理如圖,其實相比機械盤結構特別簡單(機械硬盤內部是什麼結構?),主要就是NAND閃存和主控組成(現代機械盤已經把緩存做在閃存或者主控上了,現在的閃存或者主控上有SLC緩存,基本小文件寫入不會有速度之憂,相對的,SMR硬盤現在不少也出現了CMR扇區作為緩存區,都體現了這種高速緩存低速的設計理念),數據寫在NAND閃存上,所以相對的,依靠晶體管的狀態變化作為儲存數據的介質,相比過去的用磁盤儲存來講速度快、沒有機械結構因此抗震抗摔而且相對省電。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閃存是靠 “衝入”單元的電子多少控制電壓高低,從而表達數字信息。根據儲存方式的不同又分多種類型,以上圖片只畫出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類型,像是還沒大規模上市的PLC並沒有畫出。上圖分別圖示了不同類型儲存方式每個晶體管能表達的信息量。具體原理來講拿現在最流行的QLC來舉例,一個單元內4bit (0000,0001,0010,0011... 1111,2的4次方=16組合),需要在一個小電壓範圍內分辨16個電壓高低(而SLC只需要兩個)。這樣其實對於一個晶體管來說數據的可靠性和存取速度就更難保證了,所以越往後的儲存性能和可靠性相對越差,但是好處是在同樣的晶體管數量下可以存入更多數據,某種意義上降低了成本並提高了儲存密度。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SLC是基本上買不到的,MLC也非常少見了但是不是沒有,主流是TLC和改進型3DTLC這個現在還堪用,至於最近要大量上市的QLC貌似並不成熟還有很多問題,往往定位在大容量,中低性能SSD。但是特別要注意其實使用閃存的儲存器不僅僅有固態硬盤,也有電子盤(EMMC)和U盤 SD卡,它們之間因為結構不同而略微有點性能和使用體驗的差距,但是本質都是NAND閃存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通常EMMC在手機、平板、儲存卡上使用,只有電腦才會用SSD,速度上SSD優於EMMC,但是EMMC成本低、集成度高所以現在仍然在用

其實以上閃存儲存器基本原理都是通用的,SLC優於MLC優於TLC優於QLC優於PLC這些是不會隨著商品類型改變的。購買產品的時候根據需求選型就可以了,我這裡主要講的是避坑的一些問題:

市場是逐利的,有需求就有市場,SSD固態也好、SD卡也罷,商家和廠家為了提高售價會把QLC虛假宣傳成TLC(以前也有TLC宣傳成MLC)、甚至用拆機的甚至晶圓廠的廢品閃存顆粒組裝固態硬盤(和內存條不一樣,組裝內存條通常沒有太大的問題是可以一直用的,這種固態不行),這種事情一般來說國產雜牌固態是重災區。總之我覺得固態這種東西雖然生產門檻低隨便一個小電子廠都能組裝,但是作為消費者還是要慎重,我身邊同學裡面因為雜牌固態炸了數據全沒甚至帶的筆記本都不太好使的都有,後來還是我給她上的機械盤才算是解決。

關於原片、白片、黑片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固態硬盤也好,EMMC也好,NAND閃存是半導體產品,都是從晶圓廠生產出來的,同一塊晶元上生產出來的晶體器件無可避免的存在質量差距。

原片就是必須要達到原廠規定要求合格才能出廠的顆粒,像東芝三星和Intel等廠商的市售固態硬盤都基本是原片顆粒,這些顆粒無論是速度還是壽命還是安全都是可以讓我們放心的。

白片則是沒有通過原廠嚴格的測試,但是達到了行業要求,通常這樣的顆粒原廠的固態是不會用的,而是賣給下游的組裝廠。所以各位懂了吧?固態買牌子就是這個原理。白片是不可以打原廠標的,所以你拆開金士頓的固態可能會看見金士頓的顆粒,雖然金士頓連一個晶圓廠都沒有。

至於黑片則是殘次品或者廢品,通常第一輪測試都沒通過,壓根不應該做成固態硬盤或者其他產品,正常應該是會被銷燬的。但是通電之後勉強還能用不知道什麼時候回炸這麼一個水平的顆粒,有的廠家在銷燬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導致顆粒以各種方式流入了市場,當然通常這種顆粒不會打標因為你測試都沒通過所以看起來就是黑的所以叫黑片。這種黑片其實非常好辨認,固態拆開一看顆粒上啥標都沒有基本就能確定是黑片了。

關於這方面,具體的資料網上很多,我就不細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查,沒那麼難: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相比之下目前來看其實TLC並不是大問題,作為固態硬盤TLC確實性價比很高而且性能合格,如果真的有需要小容量下高速讀寫且不能出錯的場合,可以考慮買MLC甚至SLC的產品,但是這畢竟不是主流需求,TLC速度慢在SSD上不是問題,堆容量就可以解決。30G TLC讀寫很慢,但是480G在緩存的加持下平時用起來就一點也不慢了,但是在大量寫入的時候還是會爆緩存導致原形畢露的情況,之前我做UP的時候筆記本換了個240G TR200然後做下載機盤內轉移文件(E盤到D盤)然後很快就爆緩存了速度還不如5400轉機械。但是這是冷門情況,TR200用的3D TLC平時用起來還是沒問題的。有問題的是QLC,這玩意上市之後價格高性能和可靠性還低據說不少商家不敢提是QLC就用各種方法轉移話題乃至直接虛假宣傳,頗有當年把TLC說成3MLC的那味兒了。總之在一項技術成熟以前,任何貿然買進的消費者都可能是小白鼠。我反正過了這麼多年也就才用上TLC的正經SATA固態,貌似在寫購買建議上沒什麼發言權。但是其實M2固態在18年的時候還有大量的SATA協議固態,所以我並不覺得這會兒用SATA固態有什麼問題畢竟垃圾佬電腦上都沒M2插槽還得轉接麻煩的要死

總之,無論SATA固態還是M2固態中心思想就是買的時候需要選牌子,我個人認為東芝三星之類的一線牌子還是不錯的,畢竟自己家就產顆粒自家用料不能差,哪怕是個TR200隨便用也用不炸,所以金士頓我都沒買過主要還是因為它沒自家顆粒。虛假宣傳、組裝垃圾、乃至售後糾紛其實這些都是小品牌才會有的事,小品牌還會經常搞一些小甜頭稍微降點價做出比市場價更低的態度來吸引顧客甚至打出“國產”“性價比”的旗號來給自己當幌子,但是實際上固態裡面國不國產拆開看看就都知道了,性價比也完全可以經過簡單的測試(大容量讀寫測試,避免緩存干擾)之後四則運算就知道了,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沒必要,完全沒必要啊,TR200才賣多少錢,全新便宜的時候也就200出頭吧更別提二手了,沒聽過的牌子賣這價錢會有人買?用189買個QLC回來很爽?

管你光威,阿斯嘉特,酷獸還是七彩虹SL500、臺電 極光A750在我眼裡都不行,不是正經牌子,我這人買固態很挑的,圖吧有句話叫機械認準東芝(主要是在SMR上,我機械就認小容量的西數),固態認準三星,U盤SD卡認準閃迪,還沒翻過車。雖然我覺得東芝的機械其實並不行,即使有SMR這回事也不行,有SMR我可以不要1T以上的大容量改用小容量盤組RAID0,雖然RAID0也不太靠譜但是也比SMR強,即使不是SMR我也覺得東芝的盤太吵不怎麼願意用,但是東芝的固態確實還行,雖然沒什麼性能但是可靠,這在儲存器裡面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機械還是固態,儲存器要是不可靠還要它幹啥,所以固態可以性能弱但是不能不可靠,這是我的最低要求,當然要是有性能那是更好。總之牌子選對固態那就是任你風起雲湧,我自巋然不動,市場無論怎麼變化,大牌子至少用料、可靠性上是有保障的,雖然幾年前我們還在經歷大廠的故意哄抬物價導致固態的價格異常昂貴,但是現在好日子已經來了,完全沒必要像過去那樣狼狽不堪的到處找便宜固態甚至買拆機顆粒自己或者請別人組裝固態盤了(沒錯,過去當UP的時候隔壁真的有人買拆機顆粒自己打板自己焊固態,說是比市場上便宜一些但是具體好不好用不知道,沒用過)。

我這會兒簡單給各位展示下我主力筆記本上的固態吧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這個固態是去年年中才捨得買的,畢竟固態以前真的貴,17年的時候這個價格也就32G-64G那樣吧。目前我作為主力機這個本子其實到手的時候當時我是上的320G 7200轉機械,用了很長時間之後才捨得上一個雜牌32G的固態花了40塊錢,最後才到現在這個750EVO120G +閃迪128G U1 TF卡這個水平,垃圾佬嘛要什麼自行車 就鹹魚上買個管是拆機還是哪庫存的固態對我來說都一樣 只要牌子不是假的基本到手都能用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X200,P8600版,我自己的機器是去年年初買的,原裝是P8400後來讓我把主板給換了。我給我小弟的是去年年中,300塊錢買了倆X200都是LED背光這種屏的排線有缺陷所以鍵盤燈都不亮反倒是燒CCFL燈管的老式屏幕一切正常。

其實單純的輕度碼字和P圖之類的需求用這玩意完全可以,老IBM的鍵盤很好用碼字速度很快,小紅點的加持下碼個論文什麼的不是問題,內存加滿上了固態之後日常使用很容易流暢,CPU性能解碼現在的先進編碼高清片源也夠用。至於遊戲和其他性能需求我會用臺式機,我自己是這麼辦的我小弟我也是讓他這麼辦的,這樣不用1000塊錢就能辦4000塊錢甚至更貴的筆記本的事,當垃圾佬就是為了這個。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這個固態的健康信息看著還不錯,通電1600多小時合兩個多月(X200在家的時候我習慣性待機),預計壽命8年10個月,總寫入量達到了5322.4GB,如果是我理解的GB的話那麼全盤寫入了至少44次了,對於TLC來說其實還好。

固態的健康信息其實和機械盤一樣,年頭長了能破解了都會清零了,鬼知道你手上拿到的固態是不是清零過的,但是大牌子好就好在即使得到的健康信息不準也不會輕易就掛掉,小牌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可能突然去世的,我想看我這篇文章的各位即使沒經歷過這種事也應該用過雜牌固態吧,以後還是別了,日子好了沒有這個必要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速度嘛其實光看緩存內速度還是挺好看的,這個不得不說我這個人就是馬馬虎虎,自從之前TR200過後我就不怎麼期待固態的真實速度也就是緩外速度了,包括過去一些人糾結手機閃存速度我總是表達了不理解,我其實手機都不怎麼玩,平時也就是聯繫人的時候會看看時常還不看手機有時候電話都接不到,可能之前那個閃存的事更多是作為消費者在不患貧而患不均的這種感覺吧。

關於二線品牌

在之前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二:聯想THINKPAD E40 中我好像提過我哥的E40上裝是浦科特的固態,至於我這回這個X200T 上裝的固態(詳細過程我會發個短文)是群友給福利的建興(LITEON),主要是給浦科特做貼牌,本質都是一樣的東西。雖然建興既不生產閃存顆粒, 也沒有自己的主控芯片是一個組裝廠但是好歹是正經牌子,這倆其實都是一家的東西,分兩個牌子就比較離譜。

還是那句話,買固態乃至閃存產品要看品牌,殺馬特的牌子不要買。過去我們群裡面就有群友買什麼10塊錢包郵的32G U盤 SD卡然後用兩天就爆炸數據GG的,我自己也幹過這種破事,總之不要買不靠譜的牌子。但是現在不是2016,更不是2017,現在其實固態已經裝備得起了,即使是一個有八奶機的垃圾佬也可以很容易掏出來一個不大不小的固態給機器裝上,沒問題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現在尤其是這兩天日子好過,原來U盤比SD卡貴了很多,現在閃迪(U盤我倒是說過USB3.0的普遍都不會當場去世但是論質量還得大牌,之前我一直在用的臺電的U盤功耗高發熱大最後接口壽命還短到老直接物理報廢了)的U盤特價120G 109也能到手了,原先真的就和固態一個價WDNMD,最過分的時候買U盤不如買固態裝個盒裡便宜,沒誰了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過去64G固態加上一個D2550的ITX板子我花100塊錢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甚至還90塊錢一個買這種MSATA固態,現在想想都不是什麼好事


「科普向」關於固態硬盤的科普和選購建議


至於這個80塊錢的MLC固態120G我自己都知道是假的,就不多說了。其實說來慚愧,咱現在碼字這臺臺式機原來的固態都讓我拆了,因為開機不知道為什麼會藍屏,現在上的是750G的機械作為系統盤當做主力也沒啥大問題(畢竟也不是之前圖新鮮買的黑盤返修盤或者1T砍頭盤不會輕易翻車)。其實WIN10它自己也考慮到了一些用戶沒有固態的問題所以在關機上做了手腳,WIN10的關機相比它的前輩,實際上是一種高級的休眠,在開機了快速啟動還是什麼名字的技術之後每次關機都把核心組件存到了硬盤裡這樣就不用每次開機都重新加載一次了,帶來了表面上速度加快實際上如果核心出錯簡單關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重啟,但是平時用的時候開機速度確實快,用機械也不會明顯的感覺慢需要加載半天之類的。

總之,雖然現在固態相比過去很便宜,但是相比生產門檻較高的機械盤來說,還是存在很多坑在裡面的(雖然這兩年機械盤廠家也集體耍流氓搞了個SMR,但是至少都是大廠)。固態市場可以說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對於小白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上一線品牌,這樣在有限的知識水平下能儘可能避免翻車吃啞巴虧上當受騙。作為消費者選擇權在自己手裡,我們有責任讓我們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不被浪費或者錯誤的用在假貨和殘次品上,我就是來這裡幫助各位的。雖然不再是UP,但是社會責任依然抗在肩上,這就是我在這裡的理由。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