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2020年8月7日

庚子年六月十八

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

——立秋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對中國人來說,立秋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是中國最早的節氣之一,而且還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的正式開始。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從今日起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一覺醒來,不知不覺秋風微涼,踩著盛夏的末梢,就進入了散發著誘人、成熟氣息的立秋。


秋去秋來又一年,歲首歲末再一半。年年歲歲秋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立秋的來到,盛大的並不僅僅是秋天本身,更還有歲月的性格在時空裡所氤氳的風情。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立秋氣候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後,每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但立秋後仍有“秋老虎”的餘威,一時之間暑氣難消,不過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對立秋之後重新出現短期炎熱天氣的俗稱。


它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所以這時防暑工作不要落下。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故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一候

涼風至(8月7日~11日)


熬過了激昂似火的夏天,在溫柔的秋風中,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同時,經過大暑的大雨,暑氣漸消,“一場秋雨一場寒”就是此刻。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二候

白露降(8月12~16日)


在溫馨與靜謐的立秋,雖少了夏的焦躁,但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有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大地也會有霧氣產生。


“露從今夜白”,白是秋之標誌,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豔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三候

寒蟬鳴(8月17~22日)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秋涼以後,寒蟬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而變聲淒厲。萬事有跡可尋,而動物往往更敏於感受自然的更替。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立秋習俗


【曬秋】


秋天的花朵,在熱血沸騰盪滌,在歲月裡璀璨,一半在時光裡盛放,一半在季節裡凋零。


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區村民,也悄悄在自己的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貼秋瞟】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吃點好的,補充一下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


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啃秋,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


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


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


所以有俗語: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冰西瓜、蒸茄脯、煎香薷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就有記載:


立秋前一天,用冷水冰一個西瓜,鍋裡蒸一碗茄脯,當然,還要煮上一大壺香薷飲,待冷卻後,家中每個人都喝上一杯,這樣,就可以保證全家不受暑氣困擾而會產生各種疾病了。


香薷飲配方: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加白糖適量,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立秋養生


中國南方立秋之時還是夏暑之時,由於颱風雨季漸去,氣溫更酷熱,因而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也被稱為“長夏”。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


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1、氣候特點:天氣逐漸涼爽。

2、人體反應:情緒低落,易出現乾燥症。


3、易患疾病:肺燥、便秘等疾病。

4、養生原則:滋陰養肺,內心要保持平和寧靜。


5、立秋食補:適當多吃酸味、生津潤肺食物。

6、立秋藥補:多食用補氣養陰之品。


7、起居養生:加睡眠時間,應早起,選擇清幽之地晨練。

8、經絡調養:敲膽經,刮痧去陰暑。


立秋過後,詩友們要注重養生,也許白天還是烈日炎炎,到了夜裡卻會有涼風襲來,注意彆著涼。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立秋寄語


秋,沒有了夏的炎熱,卻是多了淡淡薄涼。


這淡淡薄涼,是對春風夏雨的不可預知,人情冷暖的淡然。


這淡淡薄涼,是對春夢夏花的驟來驟去,繁華一夢的坦然。


慢慢地知道,對人對事,盡心就好,該留的,該去的,盡人事聽天命。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秋天是熱烈的,秋天是溫暖的,秋天是精彩的,秋天是豪放的。


落葉紛飛到立秋,煩惱隨風心無憂,天高雲淡人從容,山重水複逍遙遊。


落葉知秋,情誼如酒,風漸涼時無喜更無憂。


歲月流走,驀然回首,一聲問候醇綿依舊。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秋季,是一個思念的季節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秋風吹起,吹落家書
信明明寫好了,又怕詞不達意

拆開看了又看,才交給送信人


秋季,是一個美麗的季節

“秋至滿園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

天氣涼爽,人也清爽

不妨走到戶外

欣賞世間大好景色


秋季,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立秋十天遍地黃”

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就要到來了

我們曾經播種的希望

都將一點一點看到回報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你安好


一縷秋風,拂去酷熱的夏

一陣秋雨,潤澤煩躁的心

一滴秋露,折射爽朗的秋

一絲秋意,渲染美麗的景


秋色染黃了快樂,幸福正濃

秋花紛芳瞭如意,開心綻放

秋果繽紛了甜蜜,喜悅滿懷

秋分寫滿了祝福,福運不斷


立秋到,願君安好!

願君時刻開懷,愜意逍遙!

願君秋實春華,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