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会坐牢吗?

这年头,欠钱不还,最多不就是限制高消费吗?

坐牢?不可能吧!大不了就是老赖,顶多也是民事,怎么可能是刑事?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先来听我讲几个真实案例吧。

案例一:

F,是一90后的女孩,上了商学院,跟着平台上的同学一起玩资金。结果,资金链断裂,被人告诈骗。明明有借条,但还是被检察院以诈骗的罪名起诉。仅仅凭着转账记录和被害人的口供,法院就认定了F有诈骗的行为,检察院的建议量刑在11~13年。

案例二:

T,是一证券公司的操盘手,70后的女强人,自行控制多个投资人的账户。有一客户转其180万的资金,本是用来加投股票账户的,但大盘持续大跌。T认为此时并不适合继续加投,就告知客户行情,并提出向客户借款的请求。客户在电话里头同意了,但过了半年,居然去经侦告T诈骗。仅凭转账记录及被害人的口供,法院一审判定其有期徒刑10年。

案例三:

X在熙龙湾买了豪宅。她是80后。一陌生女人为了与她套近乎,在她的隔壁租了房,天天与她黏糊。有一天,这女人说自己在国外的男友,要打500W进来,但自己的账户暂时用不了,希望X把自己的账户借给她用一下。X同意了,其账户一下子进账500W。过了一段时间,这女人要整容,希望X带70万现金到医院。前后,女人用各种不同的理由让X还给她现金。等到X把全部的钱还完,X居然被以诈骗的罪名被检察院逮捕了。女人声称自己没有收到她的还款,说她欠钱明明有还款能力故意不还,现已在看守所羁押了1年半,还没来判决。

案例四:

D的男友是做工程的。D喜欢赌博。有次把工程款200万拿去澳门赌了,被闺蜜的老公以诈骗的罪名起诉。一审判决10年。D认为,自己有借条。但法院说,借款的用途跟实际有差别,存在诈骗的嫌疑。

案例五:

Z是做家具生意的,福建普宁人。本来要与男友结婚,但她发现他出轨了,决定分手。但Z投资了几十万给男友的弟弟做生意,Z想要回,男友的弟弟却一拖再拖。逼着Z只能用微信冒充是男友弟弟喜欢的心上人,让他打钱给自己,前后打了20万。法院一审是3年,但后来Z说对方欠他钱,又拿出了投资的合同,二审改为2年。Z总认为自己不过是用了些手段去要回自己的钱,算是自己借了男友弟弟的钱,并不应该认定为诈骗。

以上五个案例,为真实案例,如今的当事人,除了F和Z已刑满释放,其他的已经去广州服刑。由此可见,欠钱不还,也很有可能触犯法律。所以一定要学会区分当事人的行为到底是借款还是诈骗?因性质不同,所面临的处罚也完全不同。如果你的亲朋好友陷入了借款经济纠纷,一定要今早询问律师,此案到底算是民事还是刑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