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口出車禍,醫護人員見危不救!醫生冷漠還是另有隱情?

一場偶然的車禍成為了今天醫療界的輿論焦點。


它牽出了醫生的職業道德、醫院的管理制度以及外界對醫生行為的不理解,種種關聯因素,甚至有人說要重新定義“救死扶傷”!


不同的社交資訊平臺上,有不同的輿論傾向。


沒有哪一位醫生會忘記救死扶傷的天職,看看那經典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知道了。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護人員見危不救!醫生冷漠還是另有隱情?


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對應的新聞事件。簡要複述事情經過並梳理出四個關鍵點。

10月7日17點20分左右,司機董先生駕駛私家車載著母親去北湖醫院看病就診。在北湖醫院正門附近,撞上迎面駛來的摩托車。

董先生回憶,當時摩托車司機許某飛出去三四米遠,腦袋上都是血,流了一地。他隨即撥打120電話,並讓自己的母親進北湖醫院求救。

“120電話中告訴我,事發地點離北湖醫院很近,最好是讓醫院出個板車,或者讓醫生/護士出來看看情況。”這是報道中引述董先生的原話。

讓董先生為難的是,他自己不懂急救知識,不敢貿然去對傷者做處理,怕對他造成別的傷害。於是,他在17:27分左右跑到北湖醫院大廳急診處。

“他的母親正在向一名女醫生求助,現場圍著很多名醫院的護士和保安,但卻無一人幫忙出去救治傷者。”這是事件發酵的第一個關鍵點。

董先生當時拍攝的視頻顯示,值班的急診女醫生說“快把人送進來呀,我們醫生脫崗屬於醫療事故,得給我們開除。”這是事件發酵的第二個關鍵點。

同時,有一個被輿論忽略的關鍵點是,值班的急診醫生“建議董先生撥打120急救電話。”

董先生說,他和母親先後三次進入北湖醫院,卻沒有一個人主動提出幫助傷者前來就診。


這中間,董先生和值班醫生之間有過一段衝突性的對話:

“你們是不是見死不救,一個人也出不來(幫忙)?”

“別跟我說,我在這值崗,我不在大門口!”

無奈,董先生又撥打120,“等待將近40分鐘”,急救車才將受傷的摩托車司機許某送入離事發地14公里外的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總院。

醫院也無奈:醫院確有規定值班醫生不能脫崗,且當日急診只有一名醫生值班。“醫生是為大家服務不是為單個人服務,醫生要是跑了,如果急診患者出現生命問題怎麼辦?”


不僅是醫生,疫情且十一假期期間,其他人也是一人一崗。


這裡的“如果急診患者出現生命問題”是第四個關鍵點,也是最重要的關鍵點。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護人員見危不救!醫生冷漠還是另有隱情?


首先,很慶幸摩托車司機許某沒有生命危險,“醫院診斷小腿折了兩根骨頭。”

其次,且不論這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歸屬,董先生作為車禍事故的一方,在事故發生後沒有扔下滿頭是血的摩托車司機不管而是主動撥打120電話、其母親在本要看病就診的情況下跑到醫院為傷者求救,這種行為,值得稱讚。

社交資訊媒體大多忽略了以上這兩點,而是聚焦在一種“非黑即白”式的情緒中。

有人認為,值班的醫生、護士和保安等,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出門幫忙抬一下病人到急診,有那麼難嗎?”

也有人為醫生群體說情:真的就像是醫院負責人說的那樣,醫生擅自離崗是要被處罰的。如果因為擅自離崗,哪怕只有一分鐘,急診的患者病情惡化產生醫療事故,誰為這位患者負責,誰為這位離崗的醫生負責?

“做好事可以,但要提前衡量好不會反噬自己。”

不用調查,也能猜到這兩方的身份:醫護VS非醫護。

一提到這兩方,好像總是要走進對立的、兩難的境地。細想起來,這次事故引發的爭執真的是讓雙方兩難嗎?

看一下這幾個疊加因素:


十一假期,醫院值班人員數量本就緊張;

疫情期間,醫院確實規定一人一崗,不得擅自離崗;

董先生是帶著母親去就診的,母親沒法幫忙將傷者抬到醫院,即使母親能幫上忙,董先生和母親不懂急救知識,不敢貿然行動;

第一次撥打120,建議就近送醫,在情理之中;

董先生到急診科,又被建議撥打120,也是值班急診醫生在遵守規定的情形下能給出的有效建議。不可否認,這個建議也是一種幫助。

於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第一個120的回覆、董先生、值班的醫護都在用自己以為恰當的方式來幫助受傷的摩托車司機儘快就醫。可是卻被一個“不得擅自離崗”的規定擋住了腳步。成了造成此次偶然事件發酵的必然因素。

有時候,問題比答案更有說服力。

我們應該為不可預期的偶然事件改變“不得擅自離崗”的規定嗎?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護人員見危不救!醫生冷漠還是另有隱情?

值班的醫生按照規章制度行事,並沒有過錯;其他護士和保安也在遵守規定,不能擅自離崗。但俗話說規定是死的,如果因為規定而陷入一種兩難境地,那當初是不是有可以試試打破規定呢?

按照事件的四個關鍵點,這次兩難的境地本可以不發生。

事件的前三個關鍵點“很多名醫院的護士和保安”“脫崗屬於醫療事故得給我們開除”“建議董先生撥打120急救電話”,不難確認。

唯一難確認的是第四個關鍵點:如果急診患者出現生命問題。

可想而知,急診患者出現生命問題的場景是:正在給自己問診甚至手術的值班急診醫生,突然隨董先生出去了救人了...

那麼,值班的急診醫生,當時是不是在為患者問診,或者說身邊有沒有患者,或者即將迎來急診患者?目前不得而知。

既然目前是兩難的境地,不如在事情的最初,用相反的方法來處理。

做個合理假設。

第一種情況,假設當時值班急診醫生身邊沒有就診患者,接到董先生訴求後,值班醫生衡量完自己短暫的離開不會造成其他患者的生命危險後,冒著被開除的風險隨董先生外出,將傷者送到急診科進行救治。雖然擅自離崗,但是誰敢確定,醫院不會為這種救死扶傷的行為進行表彰?

第二種情況,假設當時值班急診醫生身邊有患者或者即將有,在自己不能離開的情形下,能否協調其他人員前去幫助董先生將傷者抬進來呢?雖然擅自離崗,但是誰敢確定,醫院不會為這種救死扶傷的行為進行表彰?


你可以否認這種想當然的假設以及對被表彰的幻想,但是,如果不抱著的對美好事物的幻想,要整天憂愁可能的禍事嗎?

沒有哪一位醫生會忘記救死扶傷的天職,看看那經典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知道了。

在衡量完其他患者沒有生命危險後,應該相信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護人員見危不救!醫生冷漠還是另有隱情?

來源:健康界

作者:任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