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雲上“逛”展!這個科博會很有“料”

智能製造、5G、人工智能、大數據……成為正在四川綿陽舉辦的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上的熱門話題。科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大數據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未來能用到哪些新科技產品?

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簡稱:科博會)中國科技城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李蘭娟介紹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技戰“疫”的力量。

“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月21日組織的科技防控疫情專項會議上就確定從病原學發病機制、臨床救治、藥物、疫苗等方面進行科學研究,這些科技工作緊緊跟上,使我們國家能夠科學防控。”李蘭娟說。

回顧抗“疫”之戰,李蘭娟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互聯網等科技應用為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用大數據分析散落在各地的隱形傳染源,首先提出‘無意識密切接觸者’概念,對這些人立即進行檢測、隔離,有效防止了疫情在全國的大流行。”

李蘭娟介紹,我國科研人員揭示的全球首個全病毒三維結構為研發疫苗、抗體和病毒藥物提供重要支撐。藉助分子動力學和人工智能,科研團隊從151種上市藥物中迅速篩選出4種可以明顯抑制病毒的老藥,尋找到“老藥新用”抗擊病毒的有效方法。疫情防控期間,我國佈局在各地的5G基站也為阻擊疫情提供遠程、智能服務,實現了醫療資源深度共享。

“創新的重要性源於技術成果的有效性。”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科博會上說,“製造業要敢於創新,敢於挑戰自我,創造國際領先的技術,為人的健康和美好生活服務。”

“雲展館”是本屆科博會的一大亮點。科博會上24個展區的1800餘項展品悉數被搬到“雲端”,用超過5000組3D模型打造線上呈現的國家級高科技展會,集聚了來自海內外的近600家企業和機構。

一款由四川遂寧企業研發的鋰離子電池電容器將充滿電時間從60分鐘壓縮到最少只需要1.5分鐘,應用到渣土車、牽引車等重型卡車上還可以最高減少30%油耗。

“目前,5G、雲、VR等技術已日漸成熟,大帶寬、低延時,使雲展會成為可能,通過大數據、互動直播等新技術支撐新型雲上展會可以增強觀展體驗、促進商機對接和轉化。”川藏華為雲行業總監範小兵說。

記者發現,科博會“雲展館”在提供全程的智能導覽的同時,還能實時記錄各展區、展廳、展位的觀展人數、次數和停留時長等數十項數據指標,根據用戶畫像、行為分析,幫助企業瞭解自身展品的關注熱度和交互數據,並向用戶推薦最適合的雲展信息。

綿陽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城,有340家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19年底,綿陽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為186.3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6.52%,居全國城市前列,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長,每萬人擁有超過12件發明專利。

前七屆科博會累計有60餘個國家和地區、5000餘家單位參展參會,簽約金額超6000億元,成為四川省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帶你雲上“逛”展!這個科博會很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