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壺流河為何被譽為張家口蔚縣的母親河?


隨筆:壺流河為何被譽為張家口蔚縣的母親河?


文/呂海峰

如果我們提起燦爛的蔚州文明,相信每一個張家口人都會感到無比自豪。因為,它是古代戰國時期代國的首都,多年以來逐漸沉澱了一種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壺流河與蔚州文明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它為何會被譽為蔚縣的母親河?

首先,蔚縣這片古老的土地,總是在孕育著一些神奇的故事:泥河灣地層、莊窠、三關等遺址都在述說著人類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而壺流河則發源于山西省廣靈縣,本名葫蘆河,古代又稱祁夷水。河身兩岸上床闊,下床窄,地形就像一把壺,故今人以其形取義而定名為壺流河。在流經河北省蔚縣、陽原縣之後,注入桑乾河,全長73公里,是蔚縣境內最大的河流,故而也被稱為蔚縣的母親河。


隨筆:壺流河為何被譽為張家口蔚縣的母親河?


歷史上,壺流河的南岸曾經分佈著50多處氏族部落,是我國古代北方先民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是早在大禹治水時期,便把天下分為九州,蔚縣屬於冀州;夏、商、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區域又被稱代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蔚縣屬代郡,一直到隋、唐時期,蔚縣改郡為蔚州;明朝洪武年間,蔚州被視為北方的要塞重地,當時的朝廷特意在這裡設置了蔚州衛,蔚州也就隨之逐漸發展成為了中國北方一個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如今,僅僅在蔚縣博物館內珍藏的文物就達5000多件,在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時代變遷之後,蔚州文明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深度歷史記憶的文明。

壺流河始終都在滋養著兩岸人文化育的豐腴和鍾靈毓秀的聰穎。蔚縣古時雖屬於塞外小郡,但卻有著濃厚的文化和教育氛圍。這裡在元朝中期就建成了地方學宮(亦稱文廟)。明、清時期直至民國年間,每年春秋兩季,均在學宮舉行一場隆重的“祭孔大典”。

並且,舊時的蔚州還設有不少書院。比如,依據《蔚州志》記:會文義塾在儒學東;讀書林在州署南;東鄉義學在東街,舊名“蔚蘿書院”;暖泉書院在州西三十里;文蔚書院在東街。與那些名滿天下的名書院相比,雖然這些安安靜靜蜷居於村堡中的書院沒有那種先聲奪人的軒昂氣勢,但它在宗旨與初衷上同那些知名書院非常切近,讓人在駐足徘徊間不由得對於布衣民間所曾經擁有的社會教育的緻密和涓涓細流有著別樣的感嘆和激動。

為此,可以說,壺流河的慷慨和慈愛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是有那麼一點壺流河情懷。“大南山上瞭哥哥,淚蛋蛋飛進壺流河……”新編蔚縣秧歌民間故事劇《剪紙謠》悽美的故事也在深深吸引著每一位觀眾,蔚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壺流河的歷史。

然而,這條蔚州文明的母親河又是怎麼來的呢?它的源頭到底在哪?原來,它就在山西廣靈縣石人山下,那一眼古老的泉水——莎泉。千百年來,她都從山間湧來,順勢逶迤,流出廣靈,流進蔚縣,橫貫東西,百轉千回。當然,壺流河也不僅僅屬於蔚縣,也不僅僅創造了蔚州文明。但它在蔚縣人民的心中卻源遠流長。(呂海峰)


隨筆:壺流河為何被譽為張家口蔚縣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