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孫子兵法》:虛實篇下

所以說讓敵方有行跡而我軍無跡可尋(敵明我暗),這樣我軍便可以集中兵力而敵軍就會兵力分散。我把兵力集中在一點,敵軍分到了十個點,便可以起到以十的兵力攻打一的效果,這就是我眾(兵多)敵寡(兵少,因為已經分開成十處了)。能以多打少,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敵軍少了(被分散了),我想要與敵軍交戰的地方他都不知道,不知道的話敵人因為有所防備就會分散兵力處處做準備。敵人因為有所防備把兵力搞得越分散,那我軍所能正面戰鬥(交鋒)的敵人也就越少。所以防備前方後方人就少,防備後方前方人就少,防備左翼右翼人就少,防備右翼左翼人就少,處處都防備,那麼處處人都少。人少(兵力薄弱),是因為防備著對方。人多(兵力充足),是因為讓人家防備著咱們。

所以說知道戰場在什麼地方,知道交戰在什麼時候(交戰時間),那麼就算千里行軍也可和他們交戰。不知道戰場在哪裡,不知道交戰會在什麼時候發起,則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不救左翼,前方不能救後方,後方不能救前方,何況遠的(戰線長度或者前後左右軍之間的距離)有數十里,近的也要幾里地呢?以我的推斷,越國人(當時兵聖提出孫子兵法的時候是伍子胥引其見吳王闔閭,而吳國與越國常有戰事,故此兵聖拿越國說事,也就是假想敵了)雖然兵多,可又有詩歌本有益於戰鬥勝利的戰術呢(此處可以理解為兵聖直接鄙視敵國,大意你人多有毛用啊,沒有對取勝有益的招數,啥也白扯)?所以說,勝利是可以做到(創造)的。敵人雖然人多,也可以讓他們無法與我們戰鬥(根據本篇的虛實所論,也可以理解為你人多不要緊,但是我可以讓你無法集中兵力無法與我相鬥,我把你的兵力分散了也就完事了)。

所以要推斷並知道敵方得失的計劃(也就是戰術計策的優劣吧),引誘敵方動起來知道他們動與靜時的規律(也就是行軍規律),通過整體形態(排兵佈陣也好,安營紮寨也罷,通過形態來進行推斷,從而知道地形的優劣)得知是死地還是生地,試探性的攻擊(偵查為主)從而知道敵方兵力的薄弱與充足(也就是敵方的虛實)之處。所以排兵佈陣運用到極致,就是一點形跡也沒有(既然我軍可以通過“形”來推斷,那麼我也就可以讓人家看不出來我的形)。沒有形跡,就算隱匿的再厲害的間諜也不可能暗中調查出什麼來,聰明的謀士也不可能想出對付我們的計策(都無形了,再牛瓣的選手也是無從下手)。因為敵人的形(敵情)而取勝就算放在大家面前,大家也不知道是怎麼勝利的。大家都知道我勝利是因為形,可卻不知道我是如何運用這個形來取得勝利的(個人認為,這是兵聖自己的分析。正所謂是戰場上戰機瞬息萬變,唯有當事人才能最清楚吧)。所以取得勝利不可能用重複(一成不變)的方法,而是要應(根據)當時戰場的形式態勢用出變幻無窮(適應當時戰況的變幻無窮,瞎變不行)的方法。

作戰就像水一樣,水的形式就是,遠離高處而流向低處(水往低處流)。用兵的形式,要遠離敵方兵力充實的地方而擊打兵力薄弱的地方(專打軟肋)。水因為地勢的變化而決定流向,用兵也是因為敵人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敵人的變化而改變所制定的戰法戰術)從而勝利。所以用兵沒有固定的形態,水也沒有固定的形態(就是比喻用兵的方式如同水的流動,地勢的高低就相當於敵軍的變化,從而決定下一步如何去做)。能夠因為敵人變化而取得勝利(同上,根據敵人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的人,可以稱之為用兵如神了。所以說五行沒有常勝(都知道是金木水火土,其實火、土、金、水、木這樣念更好一些,或者金水木火土隨便吧。我說的這個順序就是相生的,而中間跳過一個就是相剋的兩者,就是說五行都有相生相剋,戰鬥也沒有說誰總能贏的),四季不會固定位置不動,太陽(白天)出現的時候有長有短,月亮也是有圓有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