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論語-鄉黨篇第十-白描夫子

品讀論語-鄉黨篇第十-白描夫子

論語第十篇是鄉黨篇,全篇共26章。這一篇的寫法非常有特點,幾乎用白描的手法把夫子的行為包括衣食住行,工作休閒等等以觀察者的角度展現出來,給我們一個具體可見豐滿的夫子形象。

前五章寫夫子的工作情況:平時在本鄉的時候(一般場合),非常恭順,好像不太會說話的樣子。在工作崗位(宗廟朝廷)表現得體而自信,說話明白而流暢,而很嚴謹。上朝的時候,夫子和同級官員說話顯得溫和快樂,和高級官員說話時顯得正直而恭敬,大領導君王來的時候,他臉上顯得恭敬而不安,走路卻很安詳適度。在這幾章裡,對夫子代表君王招待客人,參加朝會,出使外國時的姿態都進行了一一表述。在這些方面夫子沒有任何懈怠,始終嚴格遵守相關的禮制,不管是動作、行為、語言、姿態,甚至表情。體現出夫子的表裡如一。

第六章寫了君子的著裝要求:包括不用青中透紅的布做鑲邊,紅色和紫色不能做便服,暑天穿細葛布的單衣,一定得套在外面。黑衣要配羔羊皮禮袍,白衣要配小鹿皮袍,黃衣配狐皮袍。以及喪期如何穿衣,佩戴飾品等等。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君子的著裝是很有品的。

第七章到十二章寫夫子個人生活細節:齋戒時,要沐浴更衣,要改變平時吃的食物,要換個地方住。平時吃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物明顯壞了,顏色不對,烹調不當,不是吃飯時間,肉切的不對,沾料不對,從外面買來的酒和肉等等統統不吃。吃薑,只要不壞事,酒隨便喝。祭肉是很珍貴的,但是也不過夜,過了三天就不吃了。吃飯,睡覺都不說話。平時就是吃一般的飯菜,也要拿出一點進行祭祀,而且很嚴肅對待。席子擺不正,不坐。

表現出夫子平時生活就很講究。

第十三章到最後從各個方面寫夫子的行為:

同本鄉的人一塊兒飲酒時,一定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才出去。表示尊重老人。

鄉里人舉行迎神的儀式(儺),他不能加,但他會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臺階上。尊重鬼神和鄉人。

託人向住在其它國邦的朋友進行問候裡,送行時便要向受託者拜兩次。

上級領導(季康子)送給他藥,他會拜謝後接受,然後說我對這個藥性不瞭解,不敢吃。先按規矩謝謝人家,然後告訴人家自己不能吃,意思下次別送這個了。不失禮。

自己馬房著火了,先問燒沒燒到人,不問馬。重人輕財。

國君賜給的東西都會認真對待,和國君一起吃飯,要先替領導嘗食。有病領導來看,一定頭朝東躺著,還要蓋上朝服。國君要召見,不等栓好馬車,先走起來!去太廟裡,每件都要問清楚。體現出夫子對國事的重視。

朋友死了,沒有人管,夫子說我來。朋友送給自己禮物,雖然像車馬那樣貴重,但是隻要不是祭肉,他不會行拜謝禮。對於禮數分得很清。

平時睡覺的時候,不像死屍一樣直躺著;在家裡的時候也不講究儀容;在外面看到穿喪服的人,就是關係親密,也一定會變神色;看到戴禮帽和失明的人,很熟悉了,也要表現的很有禮貌。乘車時看到穿喪服的人,一定低頭,看到背書的人,也低頭。上車時,一定端正站立。在車裡了不左右看,不快說話,不指手畫腳。吃到豐盛的飯,一定變神色;遇到迅雷和大風時,也一定變神色。

有一次夫子和子路去遊玩,在山谷行走的時候,看到幾隻野雞。夫子神色一動,那幾只野雞馬上飛了起來,然後遠遠地落到一起。夫子說:這些小東西,真機靈呀,得其時呀。

這是嘆息時運的重要,夫子一生沒得到機會實現自己抱負,所以夫子見景生情。

子路又跑過去向它們拱拱手。那些野雞就飛起來,走了。

通過這一篇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個在行動中的孔夫子,充滿智慧又得不到機會,嚴於律己,重義重物,真有聖人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