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品讀:《凱風》——獻給母親的歌

南風和暖,帶來雨露,滋潤大地,草木因之欣欣向榮。溫暖的南風,恰如溫情的母親,哺育我們,培養我們。我們用什麼回報母親的深恩呢?

凱風

國風·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旺盛的樣子),母氏劬(qú勞苦)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xiàn)睆(huǎn鳴叫聲)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詩經》品讀:《凱風》——獻給母親的歌

譯文:

和風從南吹來,吹著那嫩棘條。枝條茁壯成長,母親多操勞。和風從南吹來,吹著那棘柔枝,母親聰明善良,兒子不成才。何處寒泉冰冽?就在浚城城外。養育兒子七人,母親常勞苦。婉轉黃鸝鳴叫,歌聲優美動人。養育兒子七人,誰安慰母心。

這是兒子歌頌母親的詩歌。母愛親情是人類文學作品永恆的、不可磨滅的主題之一。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凱風是夏天滋長萬物的風,用來比喻母親。棘心,酸棗樹初發的嫩芽,喻兒子初生。棘薪,酸棗樹長到可以當柴燒,比喻兒子已長大,卻沒有成為棟樑之才。凱風吹棘心、棘薪,比喻母養七子。“聖善”的母親撫養七個兒子,其間的辛勞,不言而喻;而兄弟皆不成材(或許是自謙之辭),“莫慰母心”,我們用什麼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反躬以自責。詩歌以平直的語言傳達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詩經》品讀:《凱風》——獻給母親的歌


詩的後二章以寒泉、黃鳥作比興,“言寒泉在浚之下,猶能有所滋益於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於勞苦”,“言黃鳥猶能好其音以悅人,而我七子獨不能慰悅母心”,“其自責也深矣”(朱熹《詩集傳》)。寒泉在浚,在炎夏時,飲之能給人帶來清涼;黃鳥叫聲婉轉,鳴於夏木,聽之讓人悅耳。寒泉,黃鳥尚且有用,人卻不堪,詩人以此反襯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親的心。

詩中以凱風、棘樹、寒泉、黃鳥等意象構成有聲有色的夏日景色圖。重章復沓,反覆比興,表達對母親的深情。設喻貼切,用字工穩。鍾惺評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筆之工若此。”《評點詩經》劉沅評曰:“悱惻哀鳴,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蓼莪》皆千秋絕調。”《詩經恆解》

“凱風”一詞,後代逐漸成為懷念母親的專用詞彙。古樂府《長歌行》為遊子頌母之作,詩云:“遠遊使心思,遊子戀所生。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直到宋代蘇軾在《為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中,還有“回首悲涼便陳跡,凱風吹盡棘成薪。”的句子。人們替婦女作輓詞、誄文,甚至皇帝下的詔書,都常用“凱風“”寒泉”來代表母愛。

《詩經》品讀:《凱風》——獻給母親的歌

《毛詩序》說:“《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認為是讚美孝子的詩。朱熹《詩集傳》承其意,進一步說:“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如果是這樣,何來“母氏聖善”,這種說法現在看來顯然有些牽強。不知道這些道學家的腦洞為什麼這樣大開。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