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933年前的今天,久病缠身的司马光,过完了他六十八年的一生。

回首往事,司马光一生不可谓是不风光,历任四朝,精治史学,编撰《资治通鉴》等等,当然,除去这些丰功伟绩,还有那脍炙人口的砸缸救人。但我们今天不谈政治,也不说司马光的小机灵,我们来聊一聊司马光的诗词。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司马光

如果现在让你随口说一句司马光的诗句,你能说上来吗?博学的诗友或许可以说上几句,但我想大多数人会一时语塞,努力回忆后与我一样,发出“司马光还写过诗啊!”这样的感叹。

是的,司马光会写诗,还写的一手好诗,或许是因为编撰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史书的功绩太大,又或许是北宋顶尖朝臣的名声太响,他的诗词有点沦为了细枝末节,与前面的闪光点相比,暗淡了许多。

正所谓月明则星稀,某一方面的成就过高,就会遮挡一些其他方面的成就。就好比李白的诗名盛于他高绝的剑术,辛弃疾的词名盖过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白话了这么多,司马光都写了哪些诗?都是些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呢?别急,我们慢慢来看。

司马光的个人文学作品基本上都详尽的记录在了《司马温公文集》里面,这部文集共有82卷,其中一大半是奏章、呈表等公务文件,这与司马光本人自诩的“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的勤政风格是相符合的。

与诗歌相关的有17卷,大概1200余首诗歌,体裁也很多样,汉赋、古体诗、五律、五绝、七绝、词曲等,都有包罗,可见司马光对各类型诗歌体裁都是有所涉猎,且比较擅长的。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司马温公文集(部分)

少年钦慕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为诗主张写实,所作力求平淡、含蓄。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欧阳修

他是司马光年轻时的偶像,在宝元元年(1038),时年20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被分配到了华州做判官,当时,梅尧臣在离他不算太远的襄城县任职,司马光知道后,立马启程拜访,这也是他首次与偶像见面,在接受梅尧臣指导后,欣喜异常,作了一首《投圣俞》:

《投圣俞》(节选)

圣俞精为诗,坚重比白玉。

于宝识之希,未必庇众目。

............

累累数十字,疏淡不满幅。

自谓获至珍,呼儿谨藏蓄。

长安十五驿,重复间川陆。

轩诗怀袖间,倦懑辄披读。

高吟桑野阔,目瞑即投宿。

自可忘羁愁,行瞻灞陵曲。

虽然梅尧臣的指导只有数十字,司马光却是如获至宝,又是嘱咐仆从小心储藏好,又是随身放在衣袖里,动不动就拿出来堪读,宛如一个“小迷弟”,诗歌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司马光的喜悦和珍视程度。下面这首《园中书事二绝》也能有所旁证:

《园中书事二绝》

坐嗅白莲药,卧看青竹枝。

闲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梅尧臣

梅尧臣对司马光的影响很大,司马光基本承袭了梅尧臣的诗体风格,讲求平淡,自然闲雅,避免去“嘲风弄月”,这种平淡又讲求意境深远的诗风,陪伴了司马光的一生。

欧阳修的指导

欧阳修非常欣赏司马光,夸他“德性醇正,学术通明”,在官场上也多次引荐、扶持他,所以司马光对欧阳修是很尊敬的。

在与欧阳修多次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欧阳修的现实主义精神给司马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作诗歌也开始注重反应社会现实,出现了很多慨叹徭役、税赋、民间疾苦的内容。比如下面的两首:

《田家》

未塞谊人夺,何言讼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他日富民侯。

《苦雨》

积雨欲侵旬,朝晡漫不分。

苍凉微露日,惨淡已生云。

地半成泥滓,天应厌垢氛。

时闻度鸧鸹,空外自为群。

体恤百姓,忧民之苦,拒绝加重贫苦农民的负担,这也是司马光广受百姓爱戴的一个重要原因。

独具风格的咏史诗

反对新法失利后,司马光退居洛阳,开始15年的“退休”生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资治通鉴》的编纂。司马光在治史期间,多次深度了解历史史实、名人典故,有所感慨就会赋诗抒意。

司马光的咏史诗主要有两大特色

  • 一是大力歌颂“德治”的明君,批判昏庸的帝王,主张皇帝个人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

比如写陈后主贪图享乐,致使国破人亡的诗:

《咏史三》

春风三阁上,珠翠日纷纷。

乐饮陶江月,清歌遏海云。

醉中失陈国,梦里入隋军。

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又比如写楚王醉生梦死,骄奢淫逸,最终致使楚国被秦国打败,武安君白起攻破都城的诗:

《楚宫行》

楚王宫中夜未央,清歌秘舞会华堂。

木兰为柱桂为梁,隋珠和璧烂同光。

横吹乍鸣秋竹裂,繁弦初度春雨歇。

九微火树垂垂灭,罗衣纷纷玉缨绝。

满朝冠剑东方明,宫门未启君朝醒。

秦关日夜出奇兵,武安君火照夷陵。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 二是慨叹历史风云变幻,世事无常,赫赫一时的风流人物、帝国,终究敌不过岁月的侵蚀。

比如以华清宫现在的衰败景象,慨叹盛唐荣衰的无奈:

《华清宫》

新丰鸡犬稀,蓟北马秋肥。

金殿翠华去,玉阶红叶飞。

荒林上路废,温谷旧流微。

嗟此非人事,何须问是非。

又比如对古都洛阳由盛转衰,朝代兴亡的感慨:

过故洛阳城(其一)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与前人咏史充满主观感情和个人色彩不同,司马光在咏史方面颇为严谨,具有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他的咏史诗较为理性,对史实评判也较为客观,极少把个人情感代入其中,可以说独具风格。

带着小情绪的田园诗

司马光此番退居洛阳,特意买地建宅,给自己搞了一个“独乐园”,表面上是归耕田园,自求安乐,其实是在表达对王安石的新政不满,是充满小情绪的,这一点在诗中也有体现:

《居洛初夏作》

四朋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诗中因风起的柳絮,暗指王安石的新党们,轻浮不可靠,随波逐流。“惟有葵花向日倾”,则是表示只有自己心向着国家,忠心一片,立场坚定不移。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闲居》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这篇诗歌也能看出来,说是闲居,其实挺凄凉的,新党变法正风生水起,他这里门可罗雀,整个人慵懒没有了什么兴致,仆从也偷懒,院内杂草丛生,也不做清理,哪有什么田家闲趣,此时的司马光看什么都不适宜,满心的郁闷。

司马光作诗的三个态度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司马光作诗所依持的理论主张,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 一是强调诗歌内容要含蓄、有深度,意在言外,让人思有所得。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温公续诗话》

  • 二是不要华而不实,要有益于世。乍看和第一条有些重复,其实不一样,前者着重对个人或一个小群体的作用,后者讲求对整个社会的作用,是更广泛的。
  • 三是讲求心境平和,文字平淡,语意浅显,这个就是前面讲的,承袭的梅尧臣的诗风。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写得一手好诗

司马光在《瞑目》里写道:“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933年前的今天,司马光化作了这飘然的烘尘,融入了如旧的山川,却并未消弭于历史的长河,而是长存于世间,供我们这些 “未来人” 仰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