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记事篇一

外公一生劳碌辛勤,从小排行老小的外公,凭着自己对学习的热忱劲儿,考取了中专。在那个交通不便,生活拮据的那个年代,走路去上学都要十几里地,在学校吃饭的干粮是凭着自己从家带的馒头为主。当时中专毕业的外公,没有外出工作,而是选择到离家几十公里的村里教书,全校当时只有外公一人,一个教室,一年级到五年级全部在一起,当时的辛苦可想而知。

外公育有5儿2女,对于子女的教育,外公甚是严苛,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做为教书先生,却用着看似不太讲理的教育方式,说来也奇怪,舅舅小姨和老妈的个人秉性里,唯独不缺的就是孝顺。每家现在都算过的富裕,舅舅们是第一批出去做包工的,小姨远嫁山东,家里大舅是小时候挨棍棒最多的,因为是家里的老大,需要老大担起的责任很多,外公也赋予了大舅更大的期望。该讲理的时候,棍棒之前讲;不该讲就直接棍棒。大舅都说记得好几次棍棒之后不能下床,也许是小时候记忆的影响,大舅现在对外公是最为敬畏的,现在其他的舅舅小姨和老妈对待外公也都是毕恭毕敬的。

以前不太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看似不讲理,为何流传千年,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开始慢慢向这个教育方式靠近。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谁都不愿对孩子棍棒相向,外公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需要自己多大的勇气,有些时候是需要讲道理的,可是有些时候真的还是棍棒来的直接点。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是教给孩子立身的根本。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最起码做人的资格。孝顺之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做人最根本要懂的道理:要孝顺父母。估计我的儿子长大了,也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所有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趁现在,就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