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建區17年生產總值增長5.5倍,實現“15301”內通外聯交通時效目標

年過百半的潮南隴田人老鄭至今清晰地記得潮南建區前幾年的情形,當時他從隴田鎮開車到與普寧接壤的“西大門”陳店鎮辦事,要走省道和惠公路再轉324國道,走一趟基本都要1個多小時。

“路遠是一回事,路面崎嶇不平,還經常堵車,走起來心情很不爽。”老鄭說起來直搖頭。

幾年後,全長近30公里、雙向4車道的陳沙大道(當時稱陳沙公路)建成通車,老鄭開車到陳店鎮就只需40分鐘左右。

目前陳沙大道正在加緊進行改造,2021年底竣工後將成為一條雙向6車道、配套非機動車道和人行步道的景觀大道。

潮南建區17年生產總值增長5.5倍,實現“15301”內通外聯交通時效目標

△已建成即將通車的汕湛高速公路潮南段

“四縱十橫”構建內通外聯交通體系
2003年3月,我市實行行政區劃調整,原潮陽市“一分為二”,分設潮陽區和潮南區。新設立的潮南區絕大部分是農村地區,由於歷史原因,各項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短板突出。

全區公路網絡存在等級偏低、路況差、網絡發育不完善、公路街道化現象明顯、斷頭路問題突出、道路擁擠不堪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公路網絡整體效益的發揮。

建區初期,全區現狀公路總里程共772.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5公里、國道16.7公里、省道60.6公里、地方公路679.16公里,公路密度為129.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市各區縣中公路密度最低的地區。

人們常說“路通財通”,路不通經濟如何發展起來?

歷屆潮南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汕頭經濟特區擴大範圍、特區改革開放再出發、我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組織開展交通大會戰等重大機遇,圍繞補齊交通設施短板、暢通外聯通道、加密內部路網這一主線,著力構建潮南“四縱十橫”內通外聯現代化交通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潮南建區17年生產總值增長5.5倍,實現“15301”內通外聯交通時效目標

△已建成通車的潮南環城公路

目前,潮南全區公路總里程為1043.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28公里、國道37.76公里、省道79.45公里、地方公路857.87公里,公路密度為174.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總里程較建區初期增加270.4公里,增幅35%。原有公路特別是國省道都進行了改造升級,通行能力大為提高。

“‘十三五’末期,我區實現了‘15301’內通外聯交通時效目標,即潮南中心城區15分鐘到達區內主要鄉鎮、各鄉鎮15分鐘進入高速、30分鐘抵達汕頭主城區和主要對外樞紐,1小時抵達機場等重要樞紐及粵東主要都市區,交通大環境有了質的飛躍。”潮南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林嬋雄對記者表示。

產業特色突出支撐經濟騰飛
“潮南設區17年來,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重點產業片區建設,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加大技改項目投資力度,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機構,推動創新發展,提升產業鏈條,奮力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

在潮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辦公室,副局長姚志強與記者分享了一系列統計數據:設區初期的2004年,潮南區國內生產總值只有83.71億元,工業增加值僅46.16億元,至2019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達到456.96億元和244.17億元,分別增長5.5倍和5.3倍。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1家,完成規上工業產值751.61億元;製造業企業5070家,工業總產值1078.24億元,同比均略有增長。

經過多年發展,潮南區的紡織服裝、文教用品、日用化工、電子電器、塑料製品、印刷包裝等六大產業集優成勢,產業鎮建設成效顯著,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2019年紡織服裝等六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11.16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84.5%;企業總數4217家,從業人員逾15萬人。

潮南建區17年生產總值增長5.5倍,實現“15301”內通外聯交通時效目標

△潮南精細化工企業的生產車間

曾經的潮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普遍不足,建區伊始全區只有1家高新技術企業,沒有一家企業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區委、區政府的鼓勵引導及企業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全區已有57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55家。

該區在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中,以提高裝備智能化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優等率為主攻方向,突出智能化改造,重點支持紡織服裝、精細化工、文教用品、口腔用品、包裝印刷等傳統優勢產業。2019年,全區新增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案68個,計劃總投資11.49億元。

依託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潮南區的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迅猛,現已擁有淘寶村38個、淘寶鎮6個,是全市淘寶村(鎮)數量最多的區縣。該區還積極協調市柏亞農村電商驛站有限公司建設助農綜合服務平臺,提供電子商務培訓和農產品網絡銷售等服務功能,全區17個省定貧困村均已建立起農村電商驛站。

印染中心過半入園企業試投產
原位於兩英鎮東北村的廣東弘益紡織有限公司,在練江流域綜合整治攻堅戰中與其他擬保留印染企業一起實行停產過渡入園。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位於潮南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總建築面積約4.7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全面建成,6條印染生產線也已安裝完畢,計劃於今年10月中旬試機復產,日可產成布近40噸。

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園區環境優美、建設規範,集中供氣和集中治汙減輕了企業負擔,營造了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園區管理部門服務也很周到,他們對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潮南建區17年生產總值增長5.5倍,實現“15301”內通外聯交通時效目標

△潮南印染中心入園企業的先進生產設備

“印染中心擬入駐企業127家,分為租購通用廠房和購買土地自建廠房兩類。目前已入園125家,其中66家試投產,預計至今年底試投產企業將近100家,搶佔市場先機。”

潮南印染中心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質淮告訴記者,根據市、區工作部署,印染中心在現有完成徵收建設用地約3620畝的基礎上,將進一步規劃整合周邊用地,遠期拓展至5000畝左右,完善現代化園區功能配套,全力打造綠色創新、陽光共享的超千億元級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群。

來源:橄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